“赵子龙单骑就主”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老少皆知,耳熟能详。在新版《三国》中高希希导演精彩再现了这一场戏,说精彩主要是文武兼具,催人泪下。尤其是“赵云单骑救主”的武戏场面,这是老版《三国演义》由于受当年技术限制而无法满足的视觉享受。播出前,赵子龙的扮演者聂远一直很低调,正是这种不张扬,在电视剧中倒是有了让观众为之惊艳的表演。
尽管故事走向没有发生大的偏差,由于故事发展脉络交代不清,张飞从“欲杀赵云”到后面的“子龙速行,追兵我自挡之。”情绪转变缺乏应有的交代和铺垫,影响了的可信度,这也是精彩中的瑕疵而已,好在没有伤及筋骨。
赵云把从曹营中救出的阿斗双手递于主公,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儒子几损我员大将!”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这段生死之交的戏,在此渲染得感天地、泣鬼神。看到这里,大凡认真阅读过《三国演义》的观众,都会想到后面那首诗:“曹操军中飞虎出,赵云怀内小龙眠。无日抚慰忠诚意,故把亲儿掷马前”。这个“故”字也留下了后人对刘备如何评价的话题。电视剧里删去这首诗,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兄弟”之情。
张飞是一个粗中有细之人,武艺高强也有智慧。原著中在描写张飞在长坂坡对付曹操的追兵,有这么一段文字:“飞生一计:教所从二十余骑,都砍下树枝,栓在马上,在树林内往来驰骋,冲起层土,以为疑兵。张飞亲自横矛立马于桥上,向曹军方向眺望”。“长坂坡前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这是戏文中的唱词。小说中有诗赞曰:“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桥”是张飞自己拆的,当张飞将此事禀报刘备时,刘备曰:“吾弟勇则勇矣,惜于计较。”飞曰:“他被我一喝,倒退数里,何敢再追?”玄德曰:“若无断桥,彼恐有埋伏,不敢进兵;今拆断了桥,彼料我无军而怯,必来追赶。”在电视剧中,却把原著中刘备的智慧嫁接到了诸葛亮的身上。在“三顾茅庐”中,原著中是有张飞见诸葛亮“推睡不起”,“等我去后屋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的描写,后被“云长再三劝住”。电视剧却改为张飞放了一场大火逼诸葛亮出山。这样的移花接木有点多余,有悖诸葛亮赞刘备“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的诚意。
对于“博望坡”诸葛亮初用兵这场戏,新版《三国》并没有按原著的场面展开,而只是用了“曹仁向曹操禀报”和“关张二人回营交令”的简要化的艺术处理,既为后面的“子龙单骑就主”的大场面腾出了空间,也与徐庶大破曹仁“八门金锁阵”形成强烈的画面反差。诸葛亮是徐庶之荐,正如徐庶所云:“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简化了“博望坡”战事的描写更显示出诸葛亮“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大智慧。
上面例举的一些细节,有好的方面,也有不足之处。高导曾说:“我拍的就是一个剧,就是个文艺片,好看就行了,完全按照历史套这个剧,那是行不通的。但是在国人约定俗成方面不犯错误就行了”。艺术需要想象力,“合理想象”不是“移花接木”,无论是删简就繁,还是删繁就简,都要适度得体,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是我们对新版《三国》的艺术期望。(东方网 吴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