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歌赛老态毕现 老歌老面孔老赛制很乏味

2010/6/21 11:08:25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从本月10日开始的第14届央视青年歌手大赛个人单项决赛,照理应是荧屏热点,可实际情况却是不少观众抱怨大赛无聊乏味,老面孔、老歌充斥着赛场,再加上多年鲜有变化的赛事,着实乏善可陈。

  从本月10日开始的第14届央视青年歌手大赛个人单项决赛,照理应是荧屏热点,可实际情况却是不少观众抱怨大赛无聊乏味,老面孔、老歌充斥着赛场,再加上多年鲜有变化的赛事,着实乏善可陈。

  走过了26年的央视青歌赛,老态毕现。

  这些老面孔怎么又来了?

  一位选手最多可以参加9次青歌赛

  王丽达、常思思、泽旺多吉、陈笠笠、曹芙嘉……细数一下参加本届青歌赛的老面孔,还真不少。他们中很多人都已经是三度或四度参赛,有的还出过唱片、开过演唱会,并在其他大赛多次获奖。他们与新人站在同一舞台PK,除了不公平,更让观众觉得“审美疲劳”。

  其实,这也不是本届青歌赛独有的怪现象。此前也有不少歌手,如王宏伟、刘和刚等都是多次参赛后夺冠的,但今年“回炉”歌手格外密集,根据规则,青歌赛参赛选手年龄在18岁到35岁之间,这意味着,一个选手最多可以有9次机会参加青歌赛!

  一位业内人士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青歌赛过去累积出来的影响力,让很多文艺团体格外看重这个比赛。一些歌手多次参赛,除了想证明自身实力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得奖后的待遇会大大改善。而这一怪现状,也折射出当今歌坛,尤其是美声、民族方面推介平台的匮乏。

  好听的怎么都是老歌?

  原创力匮乏是整个歌坛的尴尬

  能闯入决赛,参赛歌手的实力毋庸置疑,但正如陈丹青所评价,“赛手们唱得好极了,听完就忘”。能给观众留下印象的,还是那些经典老歌。

  其实,每届青歌赛,选歌都是选手最头疼的事情。即便砸重金或是找名家,效果也未必好。像前晚比赛中有一位歌手唱了原创歌曲《Photoshop》,歌词中有“p掉我的任性和坏脾气”之类的词语,撇开旋律是否优美不谈,如果对网络和电脑不熟悉的观众,根本就不知道这首歌到底是在讲什么。甚至有青歌赛评委也建议选手,不要随便唱原创。于是,青歌赛的舞台上《茉莉花》《今夜无人入眠》等经典老歌总是不绝于耳。不少选手在团体赛和个人单项赛中选唱的歌曲都没有换过,在同场比赛中,也有几名选手选择同一首曲目,当然让观众提不起兴趣。

  这一情况暴露出国内乐坛原创力缺乏的尴尬。其他歌唱比赛中,同样少有优秀原创歌曲。“真正用心灵和情感在创作音乐的越来越少,这是整个行业的危机。”一位业内人士说。

  赛制能有点新花样吗?

  多在普及音乐知识上下功夫

  诞生于1984年的青歌赛,曾经以其新颖的模式吸引了无数观众,并且在1998年进行了一个重大变革—— 加入了综合文化素质考核环节。但此后,这一模式基本固定沿用了10多年。

  一位网友道出了不少年轻观众的心声:“都什么年月,还是评委排排坐,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最受不了的是第二现场念的那些煽情短信,让人感觉特别假;选手无论造型还是演唱都太中规中矩。”

  近年的青歌赛影响力锐减,主要靠综合素质考核和余秋雨的点评吸引人气,今年团体赛取消该环节后,就更缺乏娱乐性了,于是在个人赛时又重邀余秋雨出山。一个高规格的歌唱比赛,“依赖”余秋雨重新获得关注,不能不说是一件可悲的事。

  对此,有业内人士建议,青歌赛应想办法在普及音乐知识本身上下功夫,如果能让大部分观众了解得80分和得90分选手的演唱区别在哪里?高低如何评判?如何欣赏选手们的演唱?青歌赛也许也就不用靠综合文化素质考核和余秋雨来吸引观众了。 本报记者 邢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