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时刻》演绎80后生存状态 聚焦大学生就业

2010/6/30 16:32:13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30集新型社会热点电视剧《毕业时刻》即将与观众见面,该剧风格清新亮丽,真实的展现了80后大学生群体在严峻就业形势下自强不息、迎难而上、成功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的历程。

《毕业时刻》演绎80后生存状态 聚焦大学生就业

《毕业时刻》海报

  女物娱乐讯 30集新型社会热点电视剧《毕业时刻》即将与观众见面,该剧风格清新亮丽,真实的展现了80后大学生群体在严峻就业形势下自强不息、迎难而上、成功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的历程。故事以当下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为主线,深刻反映出当今社会对80后大学生群体的不同认知,并反思80后大学生面对人生角色转换的一些问题与不足。

  大学生就业难首次搬上荧屏

  出品方履实文化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自从实行大学扩招以来,应届大学毕业生从2001年的103万人增值2009年的610万人,而每年企业所能提供的岗位却只能解决35%的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生群体就业难,一直得不到根本的解决办法,甚至得不到公平的待遇,导致很多大学生选择移***外,造成国内优秀人才的流失。出品方希望通过《毕业时刻》这部电视剧能够让社会、政府、用人单位重视并解决80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同时也希望以此片来激励当代大学生,让他们明白自己是幸运的,因为他们面临的是百年以来最好的机遇,中国将在他们这一代的奋斗中成为富强的世界大国,因此有更广阔的天地让他们施展抱负。但面对历史机遇的同时,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每个大学生都将面对社会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竞争压力。迟晨曦表示,在拍摄《毕业时刻》时接触了很多大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是以积极态度面对的,有些大学生很清楚机会只会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只要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一切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

  “真没想到,暑假里我想找一份临时工都是那么难。不敢想象毕业后找一份对口专业的工作该是怎样的情景,真的很不容易……”这是2008年5月23日大学女生刘伟写下的“就业难”心得。在如此反复挣扎中,她选择了死亡来解脱自己,留下的10万字日记里写满了她的迷茫、无奈与无助。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曾经被一件件血淋淋的生命事件敲响警钟、激起无数人的担忧和呼吁。一项针对华中、华东、京津地区28所高校进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研显示:大学生最大的心理压力来源是就业,占57.4%。

  《毕业时刻》导演王静坦言:“不堪就业压力而选择自杀的女大学生或许只是个特例,但大学生的心理抗挫折感脆弱是普遍现象,尤其在当下的金融危机下,解决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的超级难题。近年来,青春励志题材的影视剧作品并不少见,但是能够真实反映当代80后大学生就业、生活、情感历程的却闻所未闻。这些影视剧作品为了吸引观众,用完全脱离现实的理想世界为观众编制一个“乌托邦”的美梦。可是当大学生毕业之后面临就业困难的问题时,才恍然发现原来自己受了骗,世界并没有那些影视剧作品中形容的那么美好,当梦想与现实的落差打碎了编织的童话时,最后只因为没有做好准备而淹没在现实社会的浪潮之中。而当我在构思《毕业时刻》的剧本时,我非常期待,因为我终于能给观众带来一部能真实反映当代80后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作品,同时也为现代大学生带来一部能够引导他们走出迷茫,用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来面对就业和生活的好作品。”

  面对社会不良现象针砭时弊

  电视剧《毕业时刻》高度透视了当今“80后”大学生就业困难,以至大学生毕业如同“二次投胎”,父母为能让孩子找到一份好工作,花钱、托关系、走后门。大学生就业从一场知识的较量,最终演变成一场财力与权力的斗争。

  据某网友讲述他的求职经历,在他经历了简历、笔试、一面、二面,过五关斩六将,他如愿进入了这家房地产集团的终面。在面试的时候,面试官劈头盖脸第一句话就是“家里是干嘛的,如果我们需要相关资源,你能提供吗?”他愣了。此网友的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干上一年的纯收入不过500元左右。他的大学学费,由外出打工的姐姐提供,生活费则是依靠勤工俭学。

  “如果家里条件好,难道还去房地产公司当小哥儿?”此网友在日志里自嘲。另一名同校的学生则得到了这份工作。尽管该生的父亲只是中部地区某县政府的工作人员。

  在当今社会不良的竞争风气之下,《毕业时刻》针砭时弊,反映出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如社会对大学应届毕业生的歧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缺乏尊重等,同时也反映出当代80后大学生眼高手低的缺点。

  而《毕业时刻》用积极的态度和自强不息的精髓,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当代大学生做向导,做当代80后大学生与社会、企业的桥梁。出品人表示,制作《毕业时刻》这部电视剧的动机,只是想要用这部影视作品唤醒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视,也希望能够激励当代大学生,面对困难应当自强不息,做祖国真正需要的优秀人才。 (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