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娱乐化 影视剧中东北人咋被整成这形象

2010/7/7 11:35:51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中国第一部以精神病患者为题材的电影《A面B面》公映以来,受到关注。王洛勇饰演的精神病专家陈聪明在《A面B面》中是一个线索人物,并且具有概念化的东北人特征。影视剧、娱乐节目反复演绎,媒体反复强调,于是东北人“被脸谱化”了,成了具有高度娱乐性的漫画式人物。

  中国第一部以精神病患者为题材的电影《A面B面》公映以来,受到关注。记者发现《A面B面》中,编导为了凸现众多角色的不同性格特征,让主要角色操着各种不同地区的方言进行表演。其中,王洛勇饰演的精神病专家陈聪明就说着一口流利的东北话。这位精神病专家为了进行医学实践,潜入精神病院,假扮精神病患者,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王洛勇饰演的精神病专家陈聪明在《A面B面》中是一个线索人物,并且具有概念化的东北人特征。

  与另外一些影片相比,《A面B面》并没有过分夸张东北人形象。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在《天下无贼》、《非常完美》、《有话好好说》等影片中,都出现过东北口音的配角,几乎千篇一律。而在另一些影片中,东北人的形象则更加绝对化、片面化。比如《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赵薇饰演前往上海探亲的东北女子,整个造型土得掉渣,形象极为邋遢,尽管赵薇的东北话不太地道,但已极力夸张模仿。想必那些不了解东北以及东北人的观众,看过《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之后,一定以为东北很落后,而东北人就是赵薇演的那个样子。那么,影视剧中的东北人是否是真实的东北人?过度娱乐化的形象是否掩盖了东北人的本质特征?东北人形象为何总被脸谱化?本报记者采访了从事文化研究与文艺评论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张跣与大连艺术研究所所长杨锦峰,请他们进行相关解读。

  泛娱乐化倾向强化了东北人脸谱化的形象

  张跣认为,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把东北人的形象脸谱化的问题。张跣解释说,从文化研究的概念上说,这一现象被称作 “刻板印象”,即定型化、脸谱化。这主要是由一种思维定式决定的。张跣把银幕上东北人的特点大致归纳为:个性鲜明、敢爱敢恨、不拘小节、讲义气、耿直、粗鲁、俗气、爱打架、爱面子等等。

  其实,东北以及东北人并非铁板一块。即使东北三省在地理、历史、文化方面存在许多共性特征,但由于文化层次不同、所处的地域不同以及个体差异,东北人根本不可能是一种性格类型,不可能千人一面。显然,一些影片中的东北人形象与真实的东北人形象存在一定差距。那么,观众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东北人为何千篇一律呢?

  首先,包括影视编导在内的大部分人,认识社会的思维方式呈现出二元化、简约化、极致化,以及价值判断优越化的特点。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就是把所有问题简单化,以此把握问题的本质。把东北人的形象特征简单化之后,把这些特征打上本质性标签进行预先分别,从而区分出东北人与非东北人。其实这些经过简单化提炼的特征是大而化之,以偏概全的,一旦上升到价值判断的层面,就会形成偏见。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思维定式。其实,一些西方人看东方人也是基于这样一种思维定式。

  媒体的泛娱乐化倾向强化了东北人脸谱化的形象。无论是影视、报纸还是网络,一些媒体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严肃问题娱乐化的不良倾向,使得片面化的东北人形象在大众心目中根深蒂固。大众传媒塑造的东北人形象是充满了娱乐感的。不仅仅是影视剧,一些流行歌曲中的东北人形象也充满了娱乐感。比如东北人雪村创作演唱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还有眼下颇为流行的网络歌曲《东北人不是***》。

  为何东北人在影视娱乐圈受到如此多的关注?张跣认为,东北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程度大大提升,因此其受关注度空前提高。东北人在大众文化娱乐生活中的活跃程度可以从每一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中看得出来。今年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黄金时间的开年大戏先是《乡村爱情故事》,接着就是《老大的幸福》,两部电视剧都以东北为背景,讲述东北人的故事,并且收视率都很高。张跣说:“大家不妨回忆一下,在上世纪***十年代,在影视小品中出现的人物形象大多为广东人、上海人,那是由于当时广东人、上海人在社会生活中最为活跃。 ”

  过度喜剧化掩盖了东北人的本质特征

  大连艺术研究所所长杨锦峰则认为,我们在影视剧输出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致使东北人的形象概念化,被误读。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相同的自然环境、文化氛围,必然使同一个地域的人们形成有别于其他地域的性格特征,任何一个地域的人都有其自身特点。但在一些影视剧中,把东北人的某些特点刻意夸张放大了。

  影视剧、娱乐节目反复演绎,媒体反复强调,于是东北人“被脸谱化”了,成了具有高度娱乐性的漫画式人物。在这一过程中,泛娱乐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东北人本身甚至成了一种娱乐手段。

  杨锦峰认为,一味追求娱乐性,就会牺牲东北人的本质特征。他这样说:“其实一些影视剧中塑造的东北人形象,并不代表全部东北人,也不代表东北人的全部性格特征。真诚朴实不等于庸俗,幽默风趣不等于嬉皮笑脸,满嘴疙瘩话。 ”在很多东北题材影视剧中,东北人通常被塑造成有小智慧、小幽默,甚至有点儿俗的形象。其实这种类型的小人物,其他地域也有,当然也不是全部。坚韧、勇敢、质朴、爽朗、豪迈、重情义……这些才是东北人的典型特征。杨锦峰认为,《雪野》、《雪城》、《老道口》、《闯关东》这些电视剧,较为准确地揭示了东北人的性格本质。这些电视剧把东北人的坚忍以及内心的丰富性刻画得淋漓尽致。《刘老根》、《老大的幸福》等电视剧展现了东北农村、城市中一部分小人物的生活,展现了他们的趣味以及理想与追求,这些都是真实的,并且把人物刻画得生动传神,但这些电视剧中的主人公只是东北人中的某几种类型,并非全部,确切地说,不是东北人的整体写照。

  杨锦峰强调说:“即便是小人物,其内心也是丰富的,也有可歌可泣的一面,不仅仅是可玩可笑的。我们东北的影视创作应当发出自己更强有力的声音,多侧面地展示当代东北人。如果把东北人放在历史中,放在时代中,放在开阔的生活场景中去考察,去演绎,影视剧中的东北人形象就会相对客观一些。 ”(本报记者/王臻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