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是否贬低观众智商?
———只要引起关注,为此去重读、去对照,作用都一样
任何一种极端的言辞都是爱之深切的表达。只要不是人身攻击,都可以承受。
南都:对于新版《红楼梦》争议很多,有一种说法是:看过原著并深受87版影响的70后观众很气结,没看过原著只把它当一部全新的娱乐作品去认识的部分85后观众很喜欢。这是您预料到的结果么?你拍这部剧时是否真的针对85后、90后而拍?您是否为此而揣摩过新新人类的心思?
李少红:我们和87版的拍摄目的都是一样的,只是不同时代对一部古典名著的解读。有一些那个时代原因造成不能涉及的内容,这次得到了补充。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名著的翻拍,起到的作用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去关注这部著作,为了加深人们对原著的理解和关注,为了这部能够代表我们民族的文化品牌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红楼梦》是一部经得起反复阅读的经典,每一代人都会从中获取对人生、对情感、对社会、对我们这个民族文化过去和今天的了解,甚至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也许这就是她的伟大之处。
南都:在早前南方台举行的点映会上,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张世君毫不留情地指出:旁白解释过度了,比如刘姥姥醉倒怡红院一段,画面上刘姥姥已一步一倒了,旁白却还在解说她喝醉了,“这种解释不是把我们观众当作幼儿园的孩子、当作弱智吗?”您怎么看?您真的是放低姿态,拍一部“教材式的红楼梦”?
李少红:当作教材也好,图解也好,都行。只要大家都看,引起关注,为此去重读、去对照,作用都是一样的。说必要也好,不必要也好都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来消化。任何一种极端的言辞都是爱之深切的表达。只要不是人身攻击,都可以承受。
C q.s阴森太“开放”?
———现代的人抵抗力多强啊!
是《红楼梦》造就了我,我绝不可能撼动和违扭她。
南都:如果您是针对85后而拍,很矛盾的是,通过阴森的场景和配乐营造出如鬼片般的氛围,和一些淫男荡女、同性恋的q.s镜头,阴曹地府、青面獠牙的鬼怪,你不吝笔墨地给予极写实的表现,这些似乎对年轻观众来讲又太开放了?
李少红:生活在现代的人抵抗力多强啊,全民总动员战胜自然灾害、战胜经济危机、股票也跌也涨、炒房团逐渐退出市场、喜欢的球队赢了……不论发生什么都能够保持客观豁达的良好心态。他们什么没见过,好莱坞大片里无所不有,《阿凡达》、《暮色》、《钢铁侠》……天上地下还有未来,神经早锻炼出来了。我们接受的是全面的教育。这个世界善恶并存,不会因为哪一个人而改变,有好人也有坏人,有欢乐也有“杯具”,有光明就有黑暗,有爱就有恨。和《红楼梦》里面是一样的世界。
南都:对于剧中无处不在的昆曲背景音乐,不少观众的说法却是“予人鬼气森森的感觉,有如看《聊斋》之感”。这些背景音乐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呢?有观众评论:又是画面对白,又是旁白,又是音乐,让整个剧过满,缺少留白和观众自己体会的空间。您可否想到这一点?
李少红:昆曲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非物质遗产,又和《红楼梦》有密切关联,用它很自然也很贴切。古典韵味是可以慢慢品的。昆曲的发源地在南方,上海边上的昆山地区,当时在文人雅士的沙龙里流传,很时髦,让人直接联想到《韩熙载夜宴图》里的情景,是最能代表当时上层社会,文人雅士气质的曲调。历史原因让人们渐渐生疏了。如果因为和《红楼梦》结缘,又能唤起对它的关注,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南都:唯美、精致、阴郁、清冷、梦境般恍惚疏离———这些风格为部分观众喜爱,也让另外一部分观众正在适应这些风格和《红楼梦》题材的契合。您个人在拍摄过程中是否也觉得个人艺术发挥方面空间更大更酣畅淋漓?您有意识让其带有鲜明的导演个人风格吗?介意被定位为“李少红的《红楼梦》”吗?
李少红:我的所有创作灵感来自于曹雪芹的《红楼梦》,这是本充满艺术想象力的文学著作,其中充满了各个领域的发挥空间,只要你有感悟能力,有手段有武功就能有收获。我们对这部名著的认识随着时代会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发现其中的博大精深,有新的发现和开拓,有价值的发现就像获得一项科研成果一样。曹雪芹之所以能成为文学巨匠,是因为他的智慧超过我们,他的智慧能让后人取之不尽。是《红楼梦》造就了我,我绝不可能撼动和违扭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