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那场23秒的惊天大地震,让生活在唐山的人们支离破碎。现在,150分钟片长的《唐山大地震》,带着我们走回那个年代,发现亲情的可贵。
记者 冯泽 北京报道
[戏内] 蜻蜓飞过天崩地裂
电影在一片寂静的黑色中开场,大群蜻蜓从田间飞过,沿着铁轨铺天盖地而来。安详的城市浑然不知灾难将至,兀自守着那份有条不紊的幸福。抒情配乐响起,镜头呈现灾难来临前的美好——电影院放着《枫树湾》,小孩在街头为冰棍争吵,爸爸陪儿子玩着在手腕上画手表的游戏,妈妈拿出凉水泡过的西红柿,一对夫妻偷偷躲在车厢内缠绵……
突然鱼从鱼缸里跃出,天空出现深紫色,房屋开裂,大雨倾盆,整座城市摇摇欲坠,孩子在惊恐中哭喊“妈妈,救我”,母亲却无能为力地被尘土淹没。
[戏外] 所有演职人员均买保险
冯小刚解释“蜻蜓飞过后发生地震”的预兆意义,“这群蜻蜓组成的飞行队伍有200米宽、10公里长,这就是地震的前兆。”而在拍摄灾难场面时,工作人员的安危是冯小刚一直担心的事情。因为搭建的高楼准备事后炸掉,所以盖得并不结实。拍摄时,上百名演员和工作人员以及机器设备都要进去。
冯小刚至今依然心有余悸,“我们想了很多安全措施,给所有演职人员都买了保险,但还是提心吊胆,毕竟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看点
城市摇摇欲坠
1
[戏内] 最残忍的选择题
紧接着灾难场面出现的是营救场面,方大强在最后一刻将妻子李元妮推了出去,用自己的死亡换来妻子的活路。方家的两个小孩,姐姐方登和弟弟方达同时被压在水泥板下,不管救谁,水泥板的重量都会压死另一个孩子。李元妮被要求立刻做出抉择,她一次次哭喊“都救”,但两个只能活一个。
最残忍的选择题,李元妮哭着选择了救儿子方达。水泥板下,小方登听到母亲的选择,眼泪在脏兮兮的小脸上流出一道痕迹。
[戏外] 群演淋雨毫无怨言
《唐山大地震》的制片主任胡晓峰说,营救是场雨戏,“当时已经是10月份,天气开始转凉。但电影说的是7月份的事情,很多群众演员穿着裤衩背心,在雨中坚持拍摄,毫无怨言。他们身上的妆都化得特别脏,后来我们在现场临时搭了一个洗澡间,让大家洗个热水澡再回去。”
演员张国强在片中扮演方大强,他说自己对一个群众演员印象特别深,“他穿一条大短裤,白色背心,当时拍的是大全景,按要求,他只要晃一下摔倒就行了。但他完全是真摔,身上都摔得流血了,这实在太让我感动了。”
看点
两个只活一个
2
[戏内] 揭开母亲心里的伤疤
小方登最后还是被救活了,但母亲李元妮并不知道这一切。之后小方登被陈道明扮演的军人领养,改名王登。沉默寡言的她不再相信别人,这让养母觉得,“不是亲生的,迟早会离开。”
李元妮继续生活在唐山,带着对女儿的歉疚,拉扯儿子小方达长大,并寄予厚望。但成年后的方达对读书完全没兴趣,他把对姐姐和父母的歉疚转化成“自己一定要争气”的压力。又一个地震祭日的到来,唐山城里家家户户烧着纸钱祭拜亲人,李元妮嘴里念念有词:“原来的家搬了,别走错了。”方达对着母亲大喊:“早知这样,当初你还不如救我姐呢!”李元妮一直不敢想起的伤疤被揭开,她冲着儿子狠狠地扇了一记耳光。
[戏外] 感谢所有的群众演员
这场“烧纸祭奠戏”,是所有主创认为最感动的一场戏,不是因为戏本身,而是因为那些来自唐山的群众演员。
冯小刚说:“拍这场戏请了很多群众演员,我跟他们说,如果你们也有地震中失去的亲人,可以跟他们说说心里话。结果个个声泪俱下。30多年过去了,这些老人烧着纸钱说着心里话,每一句话都跟锥子似的扎在我的心头,整条巷子一片哭声。这组戏拍完,我告诉他们可以停下来,他们哭着说停不下来。我们就陪在边上,守着那些余烬一起哭。”
为此,冯小刚在片尾打出字幕——特别鸣谢参加拍摄的所有群众演员。
看点
哭得停不下来
3
[戏内] 迟到了32年的西红柿
被亲生母亲抛弃的方登,在读大学时再遭男友抛弃,她怀着身孕退学,远走加拿大。方达果然争气,他在杭州当上老板,娶妻生子;李元妮不愿搬离唐山,她一个人守着设有灵堂的破落屋子,只怕亡灵找不到回家的路。
2008年汶川大地震,方登和方达分别赶赴抗震第一线,参与“唐山救援队”,这时候,弟弟才知道姐姐还在人间,于是带姐姐回家。32年的伤疤等着愈合,李元妮默默包着饺子,双手哆嗦,但母女相见谁都没有说话,也没有拥抱哭泣。只有一盆凉水,里面盛满西红柿。32年前地震那晚,李元妮把最后一个西红柿留给了弟弟方达,许诺女儿明天再买。等到32年后,母亲才对女儿履行了承诺。看着女儿的脸,李元妮开口的第一句话是:“你从哪儿冒出来的,30多年没有个信。”紧接着情绪爆发,母亲跪在女儿面前,“妈妈对不起你!”
结尾处,王菲唱颂《心经》,歌声悲悯,似在超度亡灵,抚慰世人。
[戏外] 徐帆一跪,冯小刚大哭
冯小刚说,徐帆扮演的李元妮对着女儿的那一跪,让他在监视器后面忍不住失声大哭。而让他最为感动的台词,是影片即将结束时,李元妮对女儿感慨的那句话:“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
看点
妈妈对不起你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