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红楼梦》
李少红
新浪娱乐讯 熟读小说《红楼梦》的人,都知道宝玉以倒说典故“孟光几时接了梁鸿案”,戏谑黛玉、宝钗关系熟络,渐有姐妹之情。而黛玉也首次开诚布公的说及宝钗各种的好,并自责往日里错怪了她。
两个时常你嘲我讽的人化敌为友,在宝玉则唯有感叹不已。想来,用这一典故来形容目前观众和电视剧新版《红楼梦》的关系也并不为过,只是作为观众的“孟光”,还未能接作为新版《红楼梦》的“梁鸿”案。
目前,电视剧新版《红楼梦》在地面台的首轮播出渐进尾声。但是,在近二十天的播出里,网友和观众对该剧几乎是群起而攻之,截取剧照、配以恶搞的言辞,引众人一乐。曾几何时,让无数“红迷”为之泣下的小说《红楼梦》,一时之间,成了发泄私愤的工具。
观众:爱之深?痛之切?恶搞至极?
小说《红楼梦》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数百年流传,拥有不同时代的热心读者和“拥护者”,在真正“红迷”们的心里,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难以将书中的繁华、礼俗、贵族之气淋漓尽致的表现。因此,不管是60年代的越剧电影,还是被奉为经典的87版电视剧《红楼梦》,都曾遭遇过拒绝的态度和众多的争议。
电视剧新版《红楼梦》的饱受争议也在情理之中。从造型、服装到置景、台词,甚至故事情节,几乎面面俱到。热心、醉心于小说和87版《红楼梦》的读者、观众,对新版《红楼梦》的华丽上演表现的情绪激动,将对这部活色生香的电视剧进行纠错当成了任务。网络上大量信手拈来的、或者精心截图的图片,配以恶搞的言辞,发泄着对新版《红楼梦》的各种不能忍。因为爱之深,所以痛之切,因而要恶搞至极。
笔者为读者和观众对这部小说的推崇、喜爱之情表示感动,不过,又窃以为,这样的表达方式似乎不妥。无限贬低新版《红楼梦》并不能确切的表达我们对原著小说的钟爱,不停息的谴责和质问,同样也影响了未观剧的其他读者和观众的客观判断。狭隘的爱也会伤害其所爱。电视剧新版《红楼梦》只是一种文艺形式对原著的演绎,其本身并不能取代名著,所以其成败颠覆不了任何人心中的那个《红楼梦》,大可不必这么绝对的进行全盘否决。何况新红并非一无是处,也许是我们没有冷静下来欣赏到其中的味道。
电视剧:形式?内容?谁更重要?
综合网友和观众对电视剧新版《红楼梦》的反馈意见来看,大多集中在“钗瘦黛肥”、“大小不分”这些外在的方面,对于以严格忠实一百二十回通行本的故事内容方面并没有太多的诟病。因此,笔者在这里想要和观众探讨的就是作为电视剧形式和内容孰重孰轻的思考。
在影像塑造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文字描述都适合于影像呈现。这对有影像常识的朋友可能并不难理解。比如,观众质疑旁白介绍的刘姥姥如厕一事。如厕这一过程如若用影像表现实为不雅。但是,要将刘姥姥年迈、不胜酒力,但是为了不空跑一趟贾府又不得不勉为其难的应承几杯,之后又迟缓的去如厕,起身后迷路这一段,用文字来形容的话,七旬老妪的可爱、艰难即刻生动起来。
而关于“钗瘦黛肥”、“大小不分”、乃至于额妆造型、服饰不精致的形式表现,笔者则以为,如果对原著《红楼梦》的故事核心表现的准确,这些外在形式也大可不去计较。原因之一是,这样的角色定位和造型早在三年前就已经是知晓的,三年后再来纠缠此事,倒成了吹毛求疵;原因之二,新版《红楼梦》总要有它标新立异之处,要有它的风格,新在造型上而不是故事上,并不为过;原因之三则是,如果没有87版《红楼梦》角色定位、造型为参照,新版《红楼梦》的造型也不见得就差到让人无法接受。换位思考,为什么《大明宫词》、《橘子红了》里面独特的装束和造型,却可以博得众多观众认可和赞同?究其根底,也不过是因为两部剧中装束、造型的无可考证。因此,既然是新版《红楼梦》,我们就不妨试着用一种新的眼光和态度去看它。
李少红:傲慢?不屑?还是隐忍?
电视剧新版《红楼梦》无意中创造了中国电视剧史上的N个之最,筹备、拍摄时间最长,投入人力最多,争议声最高,导演最受关注,等等。尤其让笔者不可理解的是,以往的电视剧作品不乏粗制滥造,胡编乱造,但无论烂到什么程度,挨的板儿砖都无法和新红比,砖头能摞成“砖山”。恰恰是创作团队最专业、在制作方面达到国内最精良水准、导演在业内也颇负盛名的电视剧饱受“板儿砖”之苦,它果真就差到了这种地步吗?在笔者看来,未必。
然而,在这部剧首轮播出的时间里,李少红成为新版《红楼梦》剧组人气最高的人,观众的声讨、质疑全是奔着她去的,各大媒体也将其作为追访的对象。李少红张口说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作为“呈堂证供”出现在报纸和网络上。于是,关于李少红回应观众质疑定论性的词语也开始在观众与新版《红楼梦》之间流传:傲慢,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
近日,在笔者和李少红的一次交流中,笔者向她提出了这个问题,李少红作出解释时候的表情很无奈,随之也说出了一句比表情还要无奈的话:“我在对观众的质疑进行回答的时候,都是有开始、有过程、有结束的,只是,经过中介的传递,观众后来只看到了其中的某几句话。比如,我也一直在强调说87版《红楼梦》很经典,我们是在做同一件事情,拍的是同一本书,只是拍摄的历史时期不同,文化环境和要求不同。可是,没有人能准确的把我的话完整的传递出去。结果都变成了挑衅的语言,与87版为敌,与人民为敌的形象。”
而谈及作为导演,拍完了《红楼梦》就完成了任务,为什么不选择回避时,李少红的回答很平静:“我接拍这部戏之前,就已经想到了各种争议的情况。这是无可避免的,因为小说《红楼梦》本身的群众基础就很好,不管有没有读过这本书,它在中国人心里的位置都很高。面对任何挑剔都需要平和。你就像选进家门的媳妇,要容忍婆婆从陌生,排斥到接纳,最后喜欢,成为家庭中成员的过程。况且,我们带来的嫁妆也不错,一张很体面的成绩单,这部剧在近十个地市播出的收视率和占有的市场份额都很高,我为此也感到欣慰。有观众说我们造假了,难不成我们十个地市都造假了吗?面对观众,面对《红楼梦》我都是坦诚的。”
也许,这段没有进行过删改和调整的话,能让已经冷静的观众看到作为新版《红楼梦》导演的不易,她因为执导了新版《红楼梦》而引来无数热议,但如果把李少红仅仅是看作导演本身,也对导演这个职业进行初步的了解,我想,各位观众和读者在观看新版《红楼梦》的时候,情绪也许可以稍微平复一些,那么,彼时,笔者也希望“孟光可以接了梁鸿案”,与作为电视剧的新版《红楼梦》化敌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