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肃
7月19日报道 阎肃乐观爽朗,高兴的时候,双手会有节奏地拍桌子,有时还会耸耸肩,被人称为“老顽童”。
军民迎新春文艺晚会(又称“双拥晚会”)是中国春节前后观众喜闻乐见的大晚会,在每年腊月二十九上演。从1990年首次举办至今,阎肃都参与其中,每年都见证了这台军队最高规格晚会从筹办到演出的整个过程。
阎肃透露,他担任了今年双拥晚会的艺术指导。“今年有这么大的灾害,发生了这么多的事,都要在这台晚会中有所反映,还要表现涌现出来的人物,把下一年的开端说好”。阎肃表示,最难搞的就是双拥晚会,每年的双拥晚会都是同样的主题,同样的事情,演员也几乎都是一样的,“要求把政治化的任务艺术化一点。但在人民大会堂的环境和气场不适合演小品,舞台不能推拉摇移,不能转,还要变出那么多花样,他们为此确实花费了不少脑筋。”尽管如此,阎肃还是信心十足。
总政艺术局某位领导说:“国家意识、军队意识、空军意识,在阎老脑海中是根深蒂固的。国家活动,他有令就到;军队活动,他随传随到。他是最老的,却总是以最饱满的精神投入工作。”
阎肃在工作上人如其名,一点也不含糊。在一次春晚(更多相关内容)的策划中,为准确控制节目播出时间,他把每个节目的时间都精确到秒,拿着秒表“掐”时间。为此,阎肃被称为文艺界的“定海神针”。
特殊的“80”后
80岁的阎肃戏称自己是“80”后,然而耄耋之年的阎肃愈老弥坚,是文艺界的“常青树”。去年,阎肃参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和纪念空军成立60周年晚会《阳光下高飞远航》的策划和编导,当时已年近80的阎肃还坚持与大家一起加班加点,有时甚至加班到凌晨两三点。阎肃说:“我刚过80岁生日,如果活到100岁,我再奋斗20年!”
《复兴之路》创作中,他担任文学组主任,每次开碰头会他都第一个到。《复兴之路》主创小组向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意识形态小组汇报时,阎肃在介绍剧情过程中激情朗诵,令许多人为之动情。阎肃说:“咱受党教育多年,干什么事心里都有把尺子。”晚会策划过程中一些常识性的“硬伤”都被他消灭在萌芽中。他说:“我不是理论家,不是政治教员,我没有多少理论,但必须知道理论,必须要有理论思维。”
至今,阎肃对艺术、国家、军队的热爱,依旧浓烈。阎肃曾经参与策划100多场国家和军队的重大文艺活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总政双拥晚会、文化部春节晚会、公安部春节晚会(更多相关内容)等大型晚会的筹备中都能看到阎肃的身影。
现在,他还是中国“红歌会”终审评委、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名誉主席,还在忙于筹备明年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文艺晚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常青树”。
婉拒担任快男评委
阎肃向来敢于直言,痛批低俗炒作。他说,现在有很多人想靠剑走偏锋来出名,快乐男声的“伪娘”是很畸形的。炒作很容易出现低俗的东西,一些所谓的明星就是想借助媒体把自己炒红。这些很局部很微小的东西,因为被媒体铺天盖地炒作而放大。就在接受记者采访期间,湖南卫视几次打来电话,邀请阎肃去做“快乐男声”评委,却被他婉言谢绝。
阎肃认为,芙蓉姐姐(博客)、凤姐毕竟是少数,不能代替青年整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走,他很欣赏崭露头角的优秀年轻人,认为他们的出现绝对不是撞大运,而是经过自己努力奋斗出来的。阎肃甚至还曾表示喜欢李宇春,戏称自己是“老玉米”。
对于新青年一代,阎肃原本觉得这一代不可靠,经不住风吹浪打,但经历了汶川地震,他认为青年有良知的是大多数,平时可能邋遢一点,但真要到了紧要关头,还是有血性的。地震后,很多的年轻人都去当志愿者,说起汶川就流眼泪,都是有良知的,是一种灵魂的进化。
淡泊名利与人为善
阎肃很害怕自己被高速飞奔的“时代列车”甩出去,他认为如果不了解、不接受新事物,很快就会被时代遗忘。
他相信“五谷杂粮”养人,兴趣广泛,阎肃喜欢听广播、看电视、看书,在文艺圈里是个杂家。现在,每天都坚持阅读几十种报刊杂志,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在儿子阎宇《向阎肃老爸敬个礼》一文中,他指出:“老爸一直没被淘汰,就是得益于一直不断地学习,且对每件工作都认真对待。”阎宇透露,父亲在参加任何节目之前,都是认真做足了功课,才有了所谓的“出口成章”。
“要注重立德,要把名利看得很淡”,阎肃如是说。与人为善,跟小工见面都打招呼,还要鞠个小躬。在儿子阎宇看来,爸爸太没有派头了,后来才明白,爸爸与人为善,尊重身边的人,最终也能得到身边人的尊重。阎宇说,二十年前爸爸就告诉他:“你能带走的,是学识和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