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艺术家阎肃受专访 自称与《江姐》紧紧相连

2010/7/19 17:44:37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阎肃的名字,与《江姐》紧紧相连。那是在1962年,小说《红岩》风行全国,身在空政文工团创作室的阎肃决定以小说中“江姐”这一形象为主线,创作一部歌剧。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红灯照》、《忆娘》、《胶东三菊》、《飞姑娘》……40多年来,一部又一部红色剧作在阎肃笔下喷薄而出。

  张玉清 张汨汨

  阎肃的名字,与《江姐》紧紧相连。那是在1962年,小说《红岩》风行全国,身在空政文工团创作室的阎肃决定以小说中“江姐”这一形象为主线,创作一部歌剧。剧本写作仅18天,打磨、谱曲、排演却用了近3年。直到文工团食堂的大师傅都在边和面边唱《红梅赞》时,阎肃心里终于有底了。果然,《江姐》掀起了全国上下火热的旋风。从1964年9月起,它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连演257场。几乎全国的剧团都在排《江姐》,仅在上海,就有6个剧团在同一时段同城演出。一部《江姐》,拉开了阎肃红色创作的序幕。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红灯照》、《忆娘》、《胶东三菊》、《飞姑娘》……40多年来,一部又一部红色剧作在阎肃笔下喷薄而出。

  抵制恶俗之风

  六十而耳顺。2007年,年届77岁的阎肃却做了件相当“较劲”的事儿:以他为代表的在京40位著名词曲作家、歌唱家联名发起了“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倡导网络音乐健康发展”倡议书。阎肃并不排斥流行。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李宗盛、崔健、周杰伦等流行乐手的喜爱。“但是,有一些网络歌曲,内容十分低俗,甚至恶俗。”阎肃说,“历史证明,这样的作品站不住脚,抓不住人心。”

  2008年,影响了几代人的歌剧《江姐》第5次复排,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新一代的《江姐》,一样地场场爆满,一样地掌声如雷,一样地台上台下泪光相映,歌声相和。

  歌词能俗能雅

  阎肃的歌词,文白交融,能俗能雅,寓意深邃而明白晓畅,匠心独运且浑然天成。他有摇笔云飞的时候,但更多的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比如那首《敢问路在何方》——《西游记》剧组找上门来。当天晚上铺开纸,落笔就是四句:“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写到这里,卡住了。阎肃穿双棉拖鞋,踢踏踢踏,从客厅踱到卧室,又从卧室踱回客厅,一踱就是两个星期。儿子都不耐烦了:“干什么呀,瞧瞧地毯都给走出条道儿来了!”电光火石间,那句画龙点睛般的话就跳了出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这又是一首长了翅膀的歌,随着电视剧《西游记》的播出,它红遍了全国。

  深情奉献祖国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上演。担任文学部主任的阎肃用一首舒缓的小诗来做开篇:“山弯弯,水弯弯,田垄望无边;笑甜甜,泪甜甜,一年又一年;燕子飞,蜜蜂唱,坡前柳如烟;风暖暖,梦暖暖,这是我家园;最难忘,最难忘,妈妈脸上又见皱纹添……”阎肃极爱这首小诗,曾在许多场合反复地吟诵它,边吟诵,边感叹——身处在这样俏丽的山、秀美的水,怀拥着这样暖暖的梦、深深的情,不应该感激么?不应该幸福么?

  新华社记者 张玉清 张汨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