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是红歌会五十进三十,我虽然强打精神,却依然控制不住昏昏的睡意。即使是前天晚上,120进50。出现了刘滨和孙国军,红歌舞台上真正的歌者。我还是感到疲惫,我知道那种叫审美疲劳的东西,正悄悄地降临。审美疲劳是一种文化的病,虽然与我的意志有着关,但也与红歌会那固定的模式有着关系。
黑楠走了,李丹阳也走了。评委席一片午后的灿烂,看不到年轻与朝气。虽然万山红、滕矢初、徐沛东这些重量极评委的参与,或许会为红歌的水平,提高几个层次。点评变成了教诲,现场变成了课堂,没有生气与活力。评委席上的一片***之声,使歌手完全地放松,只有专心听,没有紧张感。评委变成了美丽时尚的符号,只等着它完成固定的动作,结尾大吉。
红歌会比赛现场节奏太快,快得目不暇节。虽然有歌手的亲人、朋友、同事到场,虽然有许多的红米饭也在现场,虽然他们之间有着许多的故事,导演却没有给他们互动的机会。他们只能够当观众,和我在电视机前一样,感受着音乐。一场本来可以为红歌会煸情增彩的环节,被忽略,仅仅只留下两位主持人的空洞打趣,本来可以更加丰富多彩的红歌会,本来可以变得更加热烈、更加情绪万千、更加变幻莫测的现场,变成一种板刻的程序,比赛仅仅只是一场比赛,没有了深深的打动人的情节,从而显得缺憾与苍白。
任何艺术都是这样。深刻的内涵,需要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表现。在艺术载体呈多元化的今天,任何高雅的艺术,如果只有简单的表现形式,都有可能失去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失去它引起共鸣的感召力。或许是因为评委的原因,如偏向民歌,年龄搭配不恰当;或许是因为红歌本身的原因,打上时代的烙印;或许是因为歌手缺乏创造力。等等。120进50后,剩下的50强民歌居多,加之变化不多的现场表现形式,红歌会评委席又失去了因为黑楠他们带来的光彩,红歌会在新鲜过后,没有了摧人奋进的鼓动力与吸引力。
从第一场比赛开始,几乎每一场比赛。一些评委对某些歌手赤****的照顾,某些歌手的被照顾,让红歌会产生了一个新词“台阶”。所谓“台阶”就是被比赛之外的东西所左右,而没有晋级的、本来应该晋级的红歌选手。如果这样的“台阶”出现一次、两次,情有可愿,如果这样的“台阶”在每一阶段都出现,就难免让人心生质疑与拷问。红歌会的公平与公正,什么时候体现,什么时候不体现?昨晚徐沛东评委,大声疾呼,能否给因为某些原因已经淘汰的,却有实力的选手一个“复活”的机会?是啊,我等待着那些“台阶”们,还有一个机会“复活”。
如果没有一些新的东西出现,如果红歌会没有奇迹与改变,如果红歌会和以往几届一样,仅仅就是一场红歌会。我已经看得差不多了,我最多只等待着看最后的颁奖晚会。因为我累了,我疲劳了。您呢?(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