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剧照
记者 李佳佳 实习生 郭倩儿
22日,冯小刚新片《唐山大地震》在深圳公映。该片由徐帆、张静初、陈道明、李晨、陈瑾、陆毅、张国强等演员联袂主演。记者昨日在嘉禾影城观看了该片的媒体场,片中多处桥段和台词起到了“催泪弹”的效果,整个观影过程中泣声不断。
许多观众哭红了眼
“救姐姐,还是救弟弟?”
——儿子、女儿都被埋,母亲必须做出选择放弃其中的一个。
“我天天都在担心你!”
——方登离开养父数年没有联系,后二人再相逢。
“妈,对不起!”
——方登觉得自己折磨了母亲32年。
“让孩子以后记恨我吧。”
——汶川地震时,一位母亲决定锯断女儿的一条腿,以保全其他人……
当片中出现这些话语时,不时有观众拿出纸巾擦拭泪水。影片放映完毕,灯亮起,记者环顾四周,发现许多观众哭红了双眼……
记者昨日从深圳多家影城处了解到,虽然《唐山大地震》首映日白天场次的观影人数不算多,但晚间黄金场的影票仍十分走俏。海岸城余小姐透露,该影城零点首映场吸引了120多人观映,下午及晚间黄金场次的影票预售了60%,观众群体中,学生占了1/3。
不少深圳影迷在看完影片后普遍认为该片“非常感人”,“除了片中几处颇为刺眼的植入广告外,整体效果比我预想的要好,故事完整而流畅,煽情部分也恰到好处,不做作,感人至深。”一位70后观众徐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亲情戏是重点
在《唐山大地震》中,导演冯小刚将两场巨大的自然灾难——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一前一后地融入到一部电影中。在灾难面前,人性和亲情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影片上映之前,冯小刚一再强调,此片不是灾难片,而是剧情片。影片公映后,不少影迷表示认同这一观点。片中关于地震的画面仅仅几分钟,影片更着力地表现了那场浩劫在经历者内心深处造成的强烈“余震”。整部电影洋溢着怀旧与质朴的风格。
在香港资深电影人文隽看来,冯小刚利用“地震”的故事,折射出从1976年到2008年这32年的时代变迁,徐帆的两个儿女——李晨和张静初,他们走过的路,同样是许多人的共同足迹和成长回忆,每个段落都能勾起大家的共鸣。
但影评人毕成功却认为,《唐山大地震》仍存在着《集结号》“一半战争片,一半苦情戏”的缺陷,最后两个家庭、两条线索不太自然地有了交集,但其“灾难”的那一半非常出色,而“苦情戏”中徐帆的演绎也无可挑剔。
主演表现出色
《唐山大地震》公布演员名单后,不少媒体便猜测,此番冯导对演员的选择是重演技而看淡星光的。影片公映后,片中母亲一角的饰演者徐帆赢得了多数影迷的赞赏。母亲元妮是影片中的核心人物,她在地震的痛苦中煎熬了几十年,但却从未放弃希望。徐帆用老辣的演技,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了这个诚恳朴实的母亲形象。有网友评价她“亲切得仿佛触手可及,展现了普通人面对重大灾难时让人尊敬的人格魅力”。
张静初饰演成年后的女儿方登。方登可以算是片中最为复杂的角色,她在父母的爱中长大,但却在灾难之中与家庭诀别,并对母亲在最后时刻的放手耿耿于怀。张静初将方登从怨恨到宽恕的过程演绎得丝丝入扣,片尾“母女重逢”的戏,成为全片“原谅与救赎”主题的g.c。陈道明饰演方登的养父,片中,他从始至终都扮演着“救赎者”的角色——在灾区,他是抗震救灾的解放军;在灾后,他是温暖着方登的好父亲。陈道明这一“银幕好父亲”的形象十分鲜活,赢得不少观众的好评。
片中八大哭点
哭点一:方达回到母亲李元妮的怀抱。
哭点二:方登养母的遗言。
哭点三:方登养父的哭诉。
哭点四:清明节烧纸钱,唐山为亡灵燃烧。
哭点五:汶川母亲废墟中的哀嚎。
哭点六:姐姐方登听弟弟方达讲述当年。
哭点七:母亲向方登下跪道歉:“你从哪儿冒出来的?”
哭点八:方登道歉:“妈妈,对不起,对不起!”
(记者 李佳佳 实习生 郭倩儿)
深圳影迷热议“大地震”
正方
孤烟:这是冯小刚迄今为止水准最高的一部作品,很煽情、不矫情,每个镜头都很有力量,细节上做足了功夫,能看得出这是一部有诚意的作品。
小宝:作为一个70后,我看到影片觉得很亲切,冯导大到城市、小到小孩子的玩具,都特别考究,说明是下了功夫,这种拍摄电影的态度值得中国的导演们好好学学。
反方
向阳花:全片剧情与节奏拖沓,表演与情绪单一,虚假的特效有惊无险,矫饰的配乐自始至终,纵观全局竟无g.c可言。
山河水:我个人认为,冯小刚是个投机主义者,我对影片的反感一是来自于前期的宣传,制片方大肆炒作,就是让人们花一张电影票的钱看2个小时的电视剧吗?二是电影票价方面,《唐山大地震》开出了有史以来最高的影票限价,无疑是大发国难财。 (记者 李佳佳 实习生 郭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