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策划:《茶馆》启示录 翻拍九大成功秘诀

2010/7/30 9:38:08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新版《茶馆》无疑是翻拍中成功典范,众口难调的网络上,《茶馆》得到的,却是几乎众口一词的赞扬,这在国产电视剧,特别是翻拍电视剧中,几乎算得上奇迹。编剧的水准直接决定了电视剧翻拍的水准,《茶馆》的编剧选的地道而又靠谱,因此没有让故事堕落下去,变成混搭乱炖的试验品。

独家策划:《茶馆》启示录 翻拍九大成功秘诀

陈宝国出演《茶馆》中的王利发

  策划/女物娱乐策划组 文/刘杨 天虹

  女物娱乐讯 也许这是个名著翻拍可以当做路边大白菜块八毛论堆儿称的年代,也许这是个明星炒作关注度远胜过老戏骨表演的年代,鲜花或许会有,但板砖永远最多,似乎早已不在乎名著的速食一代,实际上却是格外关注着那些名著旗号下的电视改编,名著招牌本身就是人气聚集体,名著翻拍,注定要承受放大镜般的挑剔苛刻。新版《茶馆》无疑是翻拍中成功典范,众口难调的网络上,《茶馆》得到的,却是几乎众口一词的赞扬,这在国产电视剧,特别是翻拍电视剧中,几乎算得上奇迹。翻拍不是雷区,名著更是招牌,怎样才能保证翻拍的成功,《茶馆》似乎给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答案范本。

  演员道地 人艺老戏骨飙戏底气足

  贴切的演员是电视剧中必不可少的,特别在名著翻拍中,更是占了最大比重,常常有剧情改编平平,但全因为演员选择出色,而得到观众认可的经典,同样,也有因为演员选择失败而满盘皆输的反面典型。好的电视剧绝对懂得如何挑选演员,好演员能够撑起整部剧的脊梁骨,让观众在第一眼中选择认同或是反对。

  成功秘诀一:地道

  没有什么比地道更能打动观众,也没有什么比地道更能体现原著,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是那股子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味道,老舍的作品是京味代表,如果没有老北京的地道,怎么都差着点火候,不管多精致,也会一下子把民俗剧变成偶像剧,失去了原著粉丝的认可。因此,《茶馆》翻拍成功的秘诀,首先就是保持原汁原味。让观众一下子回到那个秋高气爽鸽哨声高高掠过,灰墙红砖叫卖声远远传来的老北京氛围。《茶馆》选用的都是北京演员,本土演员演老北京,自然更有感觉,也更能拿捏住轻重火候,悠着来的驾轻就熟。

  成功秘诀二:底气

  熟悉原著,才可能把握原著,说起来容易,对原著的了解让演员的表演更有功夫,《茶馆》里的戏骨们,对原著早就熟烂在胸,因此才能让自己所属角色与自己融在一起。又有多少演员,本身就是人艺的出身,《茶馆》更是他们不可或缺的一门功课。这样的熟稔,才会把众多人物安排得没有一个走形的,更没有一个胡来的,看着就那么合适,那么熨帖。爱一部剧,才可能了解一部剧,才可能熟悉一部剧,名著的魅力在于不仅是演员去爱,更多是观众去爱,敷衍或是认真,每个观众都是内行,一看便知。《茶馆》里几个主要人物都保持着原著的鲜明特色,在这个精髓之上,才是自己额外的发挥,演得有足够底气。

  成功秘诀三:飙戏

  《茶馆》里,头牌主角,理所当然应该是是陈宝国扮演的王利发,但整部剧下来,他却常常被其他配角们抢去风头,庞太监、唐铁嘴、刘麻子,只要对上戏的,就火花四溅,格外抢眼,不论大演员小演员,只要自己的戏份就做到足,每场对手戏都飙着来,所以每个人物都足以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老戏骨们最出彩,也最让观众过瘾的就是对手戏,互相驾轻就熟、引发灵感似乎信手拈来的自如,彼此间那份默契。用的是花自香、蝶自来的巧劲,远无需赔本赚吆喝一样的惨烈和用力过猛,便事半功倍。

  细节精致考究 情节底蕴质朴

  翻拍名著,人人恨不能做工笔画,甚至是细密画,精雕细琢,怎么精致都不过分,怎么考究都不过瘾,玩的就是那股子让人心醉神迷的醇,酒酿一样的兑来兑去,达到尽可能心目中的顶级。《茶馆》的故事,虽是大多的下里巴人,大多的市井人物,却因为浓郁文化民俗背景,而成为精致考究的白描绘本,这本子描画出来了,韵味就出来了,否则,就是个挂羊头卖狗肉的山寨摊子。

  成功秘诀四: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考究的细节让京味更浓,特别在开篇,那一串数来宝,先就弄出个声响来提着观众兴趣,然后便是浓的化不开的老北京玩意,盘鸽子,熬鹰,遛鸟,品茶,烤红薯,不一定那句话,就带出几个老北京地道的字眼,烂肉面,高末,善扑营。没有这样的烘托,只有长衫马褂,几句老北京皇城根底下的时令话,是不可能得到《茶馆》中带给观众那么浓郁的京味,也是观众认可的老舍的味道。小细节的林林总总与无微不至,才成就了新版《茶馆》被观众认可的底线,有了这个,才让观众能够跟着看下去,有趣起来。

  成功秘诀五:渲染

  《茶馆》原著中便是一种举重若轻的插科打诨,老舍笔下没有一句话是端着的,口语气息极浓,平淡着来,蕴含的情感却并不因此减少半分。新版《茶馆》也同样注重细节上的渲染,只是那种平淡的对白,在三十余集的扩充下,不得不更突出了贫与戏剧化,尽管如此,细节渲染情感十足,自然能够让观众投入气氛不能自拔。而且老舍诙谐背后那种巨大的悲剧意味,在电视剧中同样得到渲染,人物的悲惨命运,在动荡中表现得令人压抑与沉重,偏偏这一切又都是以近乎贫嘴调侃的状态一段段抛出来。更增加了悲剧感觉。例如张寡妇的自杀,最后抛洒的纸钱,都是重磅催泪弹,让人印象深刻。

  成功秘诀六:质朴

  太多太多的名著翻拍剧,有如小孩子心急,没等会走呢,便急着要踉跄着就跑,自然一跤摔倒没商量。想做炫,想做艺术,想花样翻新,几乎是翻拍剧的惯性思维,但靠着新意做到成功的,几乎就是凤毛麟角。真正有底蕴的剧,懂得保留原著给观众心目中那份质朴,不会轻易去改变什么,越内敛的故事,越能把握原著的分寸。《茶馆》不做任何花哨和时髦的拍摄手法,用实在的方式以故事取胜,没有那些凌波微步般的镜头乱晃,没有那些刁钻角度的色泽与镜头,一切都在厚重中自然达到原汁原味的底蕴。

  重原著 推新人 情节不注水

  名著最难的是改编,再经典的故事,从小说到剧本,乃至从话剧到电视剧,都是截然不同的载体,展现截然不同的风格,如果说导演是翻拍剧的外表,编剧就是翻拍剧的灵魂。编剧的水准直接决定了电视剧翻拍的水准,《茶馆》的编剧选的地道而又靠谱,因此没有让故事堕落下去,变成混搭乱炖的试验品。

  成功秘诀七:尊重

  多少电视剧毁掉了原著,不是因为原著有多难拍,而是因为编剧对原著缺少一份尊重的态度。似是而非的“态度”问题似乎形而上,其实却可以在屏幕上一目了然,《茶馆》对老舍原著的尊重让改编更有诚意,也自然更加出彩。大到整体对老舍原著的把握,小到每个细节的表现,《茶馆》编剧做到了理解原著。也许观众会对过多的剧情发展有争议,但无人会质疑《茶馆》本身制作上的诚意,茶馆对老舍原剧的取舍,是保留着老舍京味和现实批判的那份灵魂所在,它甚至最大程度还原了老舍原剧的冷幽默,并同样以此烘托更大的悲剧气氛。这正是编剧的功力所在,和随便找来毫无相关阅历的编剧凑数有着云泥之别。

  成功秘诀八:人物

  三幕剧扩充到三十多集,《茶馆》增加了很多人物戏份,对人物性格有了不少填充,更加丰富。这样大幅度的人物性格改动,没有引起观众的不满,正说明了《茶馆》在人物性格改编中保持的合理味道。《茶馆》从不曾试图去用什么现代观点重新诠释“古人”,也没有推陈出新老树新花的野心,它只是老实地让人物说了更多的话,做了更多的事,但又保持在原剧给予的框架之内。老土的依旧老土,传统的依旧传统。在什么都想与时代同步的国产电视剧中,人物没有超前意识,几乎可以称为一个奇迹了。男人就像那个年代的男人,女人就像那个年代的女人,多简单的一件事情,能够踏实做到的电视剧,却真的不多。

  成功秘诀九:取舍

  对照原著和电视剧的内容改动,可以看出电视剧版《茶馆》保留了老舍原著中的京味和现实气氛,也就是精髓部分,但是在故事上则做了大胆创新。扩充人物是为了增加故事的内容,故事本身的发展,三幕剧不可能注水到三十余集,自然就要增加不少新内容,这正是考验编剧功力的地方。实际上也是整部剧中少数有观众争议的地方。编剧大胆的取舍让《茶馆》能够真正成为一部电视剧,同时也把话剧的局限消除,结尾的大改动便是一例,以王利发的火烧茶馆,代替了原著中消极的自杀,一方面是电视剧中更为抗争气氛的体现,对王利发这个人物更骨气更传奇的诠释,另一方面也是对话剧无法表现火灾的弥补。不拘泥于原著,但是延续着原著精神,这是《茶馆》在故事取舍上最高明也最见功力的成功一点。(刘杨 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