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上映一周 心理专家解读影片力量

2010/7/30 15:02:08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刚刚上映一周,就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观影和讨论的热潮。而芦教授认为,电影里没有什么太恐怖的镜头,谈不上少儿不宜,只是孩子们很难理解,只是当成一个普通的故事来看。

  文/杨萌

  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刚刚上映一周,就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观影和讨论的热潮。关于这部电影的商业性和情感价值,众多评论褒贬不一。而本报专门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芦咏莉教授,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影片进行了解读。

  方登才是女一号。

  在观看了《唐山大地震》之后,芦咏莉教授表示这部电影不是像《2012》那样的灾难片,而主要讲的是唐山大地震之后人们如何生活,更像是一部家庭伦理片。在电影上映之时,很多人都认为徐帆是这部片子里当之无愧的女一号。而芦咏莉教授觉得,张静初饰演的方登才是女一号,她的内心经历才是最让人震撼的。

  我们在面对灾难的时候,成年人是容易表达和情感宣泄的,再加上他们周围有一个成熟的社交圈,所以他们是很容易被关注的。可是对于五六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已经记事,已经能够感受到创伤,但是他们的表达又跟不上,很多东西又不能理解,所以他们对很多事情的记忆是片面的。但是由于是创伤体验,像闪光灯一样把最深刻的痛苦印在脑子里,就导致他们始终用五六岁的人生体验来解读这件事情,并且影响她一辈子。

  方登正是这样,她之后的人生选择都与当时的经历有关。她痛恨妈妈选择了弟弟,用她的方式折磨了妈妈32年,也折磨了自己32年。所以当她最后真正原谅了她妈妈,也就释放了她自己。

  在地震中,方登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这使她一生都没法解开这个心结。一直到汶川地震的时候,她已经38岁,也已经做了母亲。当她作为医护人员亲身感受到另一个母亲的选择,她才知道那个时候她的妈妈并不是不爱她。她抱住那个母亲不要再冲上去的时候,她等于是抱住了她自己和她妈妈。她这个时候才用她38岁的心理和她的社会成熟度,再一次解读了她在五六岁的时候不能够理解的事情。这种事情,是对她的童年创伤的最好的治愈方法。这个时候,她才变成了正常的女孩和女人。

  在心理学上,人在每个阶段发生的事情,如果在当时没有处理,通常被称为“未完成事件”,它就像肿瘤那样卡在那儿,影响了你以后的每一个决定。这个事件的解开,必须回到当时的情境,用类似的情况去激发他,重新宣泄之后才能解开。

  元妮用自己的一生为选择承担后果。

  元妮的经历是最残忍的。大地震不是她选择的,但是又给了她选择权,可以选择两个孩子的生死。人只有在面临冲突和选择的时候,所有的情感和价值观才会完全爆发出来。元妮最能打动人的是她要做一个最痛苦的选择,然后还要用自己的一生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结果。

  元妮的后半生过得很孤独,但她的内心是平安的。她没有逃避,这种人是最有力量的,也是最让我们感动的。人最重要的是能做出选择,并且能够去乐观地去面对。其实整部电影都在讲选择。比如选择要不要考大学,要不要把孩子生下来等等。唐山大地震只是一个事件,对他们的生活有影响,对生命尊重的这一点,唐山大地震的影响是很大的。创伤体验,只是对日后相关的选择会起作用,其他的更多取决于每个人的个性和家庭给予他的教育。

  方达身上背负得更多,他一个人要活出来三个人的命。他不能完全理解他妈妈,但是他能体会到妈妈的辛苦。直到自己当了父亲,才开始理解他妈妈。这一点上,他和普通的孩子没什么区别,只是他活出了一份残疾人的自强不息。在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有非常多的残疾人,方达的经历证明了他们有机会比健全人活得更好,他是一个很积极很正面的典型。

  有过创伤体验的观众,看完电影会觉得释然。

  在电影上映之前,曾有心理专家提出经历“5·12”地震的观众不宜观看影片的说法。而芦教授认为,对于曾有过地震创伤的观众来说,这部电影不会对他们造成再度的伤害,而是更多地让他们感觉到一种释然。

  他们会看到,并不是只有他们一个人在承受痛苦,他们会发现很多人跟他们是一样的。尤其是有类似经历的事件,比如电影里汶川地震被截肢的那个女孩,他们在看了这个电影之后会有更多的释然。因为他们会太理解父母当初做的选择不是对他们的抛弃,不是因为不爱他们,而是因为当时已经是最好的选择。

  人必须要学会感恩和宽恕,宽恕别人就是宽恕自己。这样的电影,会让有类似经历的人不再去钻牛角尖。在当时的情况下,可能已经做出了最好的选择,但最好的并不一定是完美的,所以我们很多人都只看到了不完美的那一面,不会感恩和宽恕,而是用遗憾捆住自己一辈子,也捆住爱我们的人一辈子。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人都生活得不快乐。

  所以,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如果能让汶川地震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看到这部电影,就会是一种释然,让他们能够更平静更坦然地接受当时的结果。如果经历过地震的人,不敢看这部电影,那说明他还是不能面对,不能够重新站起来。

  普通观众能在电影中读出积极的力量。

  很多女性观众都说,自己不太敢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更有人说光看预告片就已经扛不住了。这样一部催泪的电影,看过之后会不会让人心情沉重?芦教授表示不会。

  芦教授认为,冯小刚是个很有功力的导演。虽然故事整体并不是太连贯,但他抓住了几个关键的点。不管哪个点,都会触动一些人,因为我们的生活中都会有类似的经历、类似的选择和类似的体验。每个人在解读这部电影的时候,不是按照导演的思路去解读,而是按照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解读。如果在看完电影之后觉得心里有点堵,那可能就是在某一个点上引起了共鸣,更加体会到每一个选择背后的无奈和无助。

  但是,理解一个人不能单独只看这个点。如果我们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就会觉得那也许是当时最好的选择。而且导演给了我们希望,她让每一个人都走向了比较好的生活。觉得心里堵的观众要是想走出来,就不能停在那个点上,要往前看和往后看。往前看,会对自己当时的选择增加理解;往后看,电影里主人公的命运为我们增加了希望。所以做一个适当的疏导,那么每个人都能从电影里读出对自己有益的积极的力量。《唐山大地震》在香港上映的时候,被定位为二级电影,也就是***观看。而芦教授认为,电影里没有什么太恐怖的镜头,谈不上***,只是孩子们很难理解,只是当成一个普通的故事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