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姐一家三口
女物娱乐讯 目前,由央视剧中心、北大星光集团等单位投拍的红色大戏《江姐》正在央视一套热播。对于剧中大剂量的改编桥段,有媒体曾曝出“翻拍只为迎合观众窥私欲”的言论,引来出品方的激烈驳斥:新版《江姐》离小说远一点,离真实近一些,解构英雄只为重塑信仰。
“首次披露江姐的情感经历”,“剧中所有人都实施实名制”,“狱中戏缩短到剧情的1/5”……相比以往经典题材在翻拍时普遍遭遇的争议,新版《江姐》打出的真实牌则在媒体间引发了空前的唇枪舌战。反方:剧中大篇幅的“情感故事”被戏谑为“江姐也会谈情说爱”,而江竹筠这个称谓上的还原,则引发了“新江姐很有距离感”的言论。正方:删除甫志高、双枪老太婆等虚构人物,淡化入狱经历的夸张式艺术创作,取而代之以青涩少女到革命英雄的成长历程,新版《江姐》成功触及到“高大全”式江姐形象的底线。随着电视剧《江姐》掀起的一轮轮收视狂潮,质疑和肯定的声音也万箭齐发,在全国范围内激起舆论的千层浪。
诚然,相对电影《在烈火中永生》、电视剧《红岩》中塑造的江姐形象,电视剧《江姐》可谓有些“平淡”。然而,规避所谓的既成英雄形象,在这个信仰缺失的时代,英雄的真实经历难道不是最佳的励志案例?在这份看似平淡的艺术创作中,却对“英雄是怎样炼成的?”这一议题,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答;而正是剧中对英雄形象的成功解构,才能真正放大英雄在重塑时人信仰上的教化功能。
对此,投资方北大星光曾表示:在尊重史实的创作原则下,该剧通过真实再现江姐的成长历程,对已有的“高大全”式英雄形象进行合理解构,从而释放出当时语境中被压抑与忽视的元素;这是对“江姐精神”的丰富和补充,绝非为迎合观众窥私欲的商业作为。这种对经典人物的解构和重塑手法,在北大星光接下来准备做的重头戏《白毛女》中也将有所体现。莫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