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盛夏,各大影院正如火如荼地热映《唐山大地震》,这部让全国观众泪雨滂沱的电影也成为如今最热的话题。
27日晚8时,记者电话采访了影片中“老牛”的扮演者,被称为北京人艺“台柱子”的著名演员杨立新。
1977年,19岁的杨立新进了北京人艺。1994年,我国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在全国热播,杨立新出演的剧中宋丹丹的“丈夫”贾志国也随之被全国观众所熟悉。随后,在人艺一系列大戏中,《茶馆》里的秦二爷,《天下第一楼》的男主角卢孟实,《蔡文姬》里的周近,《雷雨》里的周朴园……杨立新所饰演的一个又一个令人难忘的舞台形象,让他不仅成了国家一级演员、演员队副队长,还在全国拥有了大量的话剧戏迷。
2002年,杨立新因成功塑造了话剧《天下第一楼》的卢孟实和《万家灯火》中的“田政府”而荣获当年的国家最高奖——“梅花奖”。这也让他在大腕云集的北京人艺成了公认的“台柱子”。
A。剧本看到最后四页,已经哭得泪流不止
电话接通时,杨立新刚从电影博物馆回到家。此前,他刚刚宣传完他主演的新片《第一书记》,如今正在影院和《唐山大地震》同期上映。虽不是主演,但说起《唐山大地震》,杨立新一下就兴奋起来。“我觉得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一部大片,它深深挖掘了中国人特有的亲情、爱情,表现了中国人特有的情感方式。我个人也认为这是冯小刚到目前为止导演得最好的一部电影。”
影片中,杨立新所饰演的“老牛”戏份不多,只有两场戏,但就这两场戏,却让在电视剧《茶馆》中驾轻就熟的杨立新着实下了很多功夫。“当时我看了一半剧本,就觉得这是个大片,本子、台词写得非常精致,看到最后四页时,我已经泪流不止,想忍都没法忍。”
在电影拍摄时,杨立新为了更好地体会“老牛”的内心情感和人物状态,他特意去了马上要拆迁的唐山市场,站在那里看小商小贩怎么干活怎么做生意。他还和商贩聊天,问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最终,杨立新给“老牛”定位了“平庸、朴实、渴望安定的一个扔在人群里就再也找不着的人。”在演“老牛”时,表演经验丰富的杨立新坦言压力很大,“我们很多演员在拍摄时,都不敢演,生怕演过了,就又成了演戏的演员了,我们不要那样的效果,我就是老牛,徐帆就是李元妮,只有这样,你们观众在看影片时才感觉不到我们是在表演,才能真正沉浸其中。”
B。电影最后一幕灵感源自于他的偶然发现
对于自己演的影视剧,杨立新几乎不看。“一是没时间,但更多的是不敢看,有时候在家里,赶上电视里刚好播我演的剧,我会立刻找个借口去书房看书或干点别的,直到演完为止。”知道他的习惯,杨立新的妻子和儿子也从来不和他讨论他出演的剧情和角色。但电影《唐山大地震》杨立新却破例看了两遍。“每次都是泪流满面,第二遍看的时候还用掉了半包纸巾。”
“这部电影不是特意要抠观众的眼泪,更不像前些年那部《妈妈再爱我一次》,莫名其妙地折磨那个孩子,让他不停地哭以换取观众的眼泪,《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不是。像其中的徐帆饰演的李元妮和儿媳妇的那段对话。李元妮问儿媳:‘她在哪里啊?’儿媳回答说:‘加拿大的温哥华。’李元妮说:‘她干吗躲我那么远啊?’就这最后一句台词,我听着泪就流下来了。”
采访中,杨立新对影片的每一个细节都是随口道来。他告诉记者,演员刘莉莉饰演的母亲在女儿截肢那一场戏时更感人。“拍摄那天,刘莉莉一夜没睡,第二天一早化好妆后,她坐在那里很长时间一动不动。当时剧组的人都惊呆了,因为她那个状态,不用演,就是电影中的状态,太真实了。”
对于影片的感人程度,杨立新说,就算是和《辛德勒名单》相比,《唐山大地震》也毫不逊色,“一流的导演,一流的剧本,一流的演员,一流的特效。”
在电影《唐山大地震》的片尾,一个镜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白发老者对着纪念墙上儿子的名字喃喃自语:“过两天我再来看你。”之后骑上自行车,慢慢淡出镜头。一旁打出字幕:“宋守述,65岁,冶金矿山机械厂退休工人,地震中失去了父亲、妹妹和儿子,儿子宋永杰年仅5岁。”这位老人身上集中了所有唐山人对地震中罹难亲人的怀念,观众的心也随着这位老人从艺术加工的电影转向真实生活中的唐山人,增强了电影的震撼力。
而这场戏原本是没有的,正是杨立新到地震遗址公园的时候,恰好看到一位退休工人在纪念墙前凝望,作为老话剧演员的他一下捕捉到这其中的感人成分,回去后他建议冯小刚在剧本中加上了这样一场戏。
C。评价徐帆太棒了,她让影片增色生辉
巧合的是,在各大影院和《唐山大地震》同时上映的还有一部影片《第一书记》,主演还是杨立新和徐帆,他们在剧中扮演一对夫妻。“有一次因为《唐山大地震》接受采访,有个人就一直站在旁边听着,等我接受完采访,她突然说:‘唉,其实李元妮要是能和老牛走到一起也挺好的,他们都是一群好人啊!’”
对此,杨立新解释说,《唐山大地震》讲述的其实也可以说是一个李元妮,一个女人一生的守望,而老牛,不过是她漫长一生中的一个插曲而已。无独有偶,在《第一书记》中,杨立新可算是圆了这个观众的“梦”。
早在1987年,在北京人艺工作的杨立新就和当时还在武汉话剧院的徐帆有过合作。说起徐帆来,和徐帆不仅是老朋友,更是有着二十多年合作关系的杨立新赞不绝口。“徐帆是一个非常棒的演员,她这部片子将来拿奖拿到手软是必然的。也由于这是一个大片,我们看到了徐帆更大的潜力。一个好片子,会给一个好演员更大的发挥空间,而一个好演员,又能为好片子增色生辉,就像没有《茶馆》,就不可能诞生像于是之那样一批好演员。这也是好演员和好片子的关系。” 文/ 本报记者 谭可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