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对这种操作模式毫无头绪的李少红和李小婉只能一点一点地摸索着、一步一步地往下拍。她采用了自己认为最还原本质的方法,在李少红的解读里,黛玉很勇敢,就像油画《马拉之死》里的马拉,她最终是为了捍卫自己的爱情。
2010年,新版《红楼梦》浮出水面,导演李少红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她如何解读颇具争议的黛玉**死?面对媒体的愤怒回应又源于怎样的压抑?作为导演,她是如何理解舆论的指责非议?作为女人,她更愿意作为哪个梦中人物穿梭戏里戏外?8月7日晚播出的《天下女人》特邀嘉宾主持和晶做客,与杨澜一起探寻李少红的难言之隐。犀利的观点、睿智的言辞、坦诚的交流,几位智慧女人将呈现出一番别样的梦中人生。
谈接拍《红楼梦》:“没有选择的余地”
决定接拍新版《红楼梦》对于李少红来说,只是一个很短暂的过程,她坦承在当时的情况下,自己没有什么后路,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往前走,因而没有经过太多深思熟虑便做了接拍的决定。那时李少红也预料到将会面对重重困难,但真正开始拍摄时,才发现困难完全超乎了想象,特别是在资金方面。李少红说,她清楚地知道观众心目中想要的《红楼梦》是近乎于完美的,但是在商品市场中,制作成本与卖出的价钱是成正比的,谁也不可能掏多出来的那一部分。为了达到自己想要的艺术质量,李少红只能在拍戏之余和制片人李小婉一起到社会上去集资。但由于投资格局已定,融来的资不能算作投入,而《红楼梦》中又不可能出现植入广告,于是如何给商家回报便成了一个大问题。对这种操作模式毫无头绪的李少红和李小婉只能一点一点地摸索着、一步一步地往下拍。
回应“黛玉**死”:“这是一个误会”
新版《红楼梦》的浮出水面,成为了各大媒体新一轮的炒作焦点,更多人将关注的目光放在了对该剧的质疑上。面对这些声音,李少红倒是很坦然,“我觉得这一生有幸能和名著有一次机遇,还是挺值的。”节目现场,她更是针对媒体热炒的一些问题做出了正面回应。
谈到颇受争议的“黛玉**死”这一话题时,李少红忙解释道:“这是一个误会,因为在地方台播出,覆盖面是有限的,再加上播出的前后顺序不太一样,所以有一些误导的报道,大家不能得以证实。”李少红表示,这样的处理完全不是一种故意的标新立异,而是为了从艺术创作上表现出黛玉的死是非常令人心疼的,是想强烈地表现出黛玉这样一个妙人儿的香消玉殒,“就像书里面说的‘冰清玉洁’、‘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定要让所有人觉得是打碎了一个瓷器一样,这种破碎是让你不能忍受的。”这场戏拍完之后,李少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还不能平静。她采用了自己认为最还原本质的方法,在李少红的解读里,黛玉很勇敢,就像油画《马拉之死》里的马拉,她最终是为了捍卫自己的爱情。
直面媒体:“戏里戏外都是戏”
杨澜和和晶一个劲地感叹现在当导演比过去难了,必须要增加很多新的“职能”,比如做宣传、做市场营销、答记者问,还得穿着摩登、上杂志封面报纸头条,不仅如此,还得时刻承受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打压。显然,李少红也成了这一类导演,不仅得自己去融资,更是被媒体重重包围,直逼风口浪尖。以至于前一阵在上海做电视节目的时候,她公然与媒体展开一番唇枪舌剑。本来完全可以以一个太极拳推回去的李少红放弃了迂回的方式,直接正面媒体,这或许便是一个导演的无奈。如今再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李少红已经无比坦然,更戏谑地称:“我也没真生气,就是配合媒体吧”,过后还直感叹“戏里戏外都是戏”,并笑称总导演是曹雪芹,基本上所有的人都配合他。面对观众的质疑与媒体的追击,李少红直言现在已经不那么介意了,因为从一个导演的角度来讲,“作为一部艺术作品,我已经完成了。而一百个人心目中便有一百个《红楼梦》,并不等于是你拍好了,它就达到了每个人心目中的《红楼梦》”。
最喜欢的红楼梦中人:黛玉、晴雯
三年来,李少红的工作、生活都与《红楼梦》息息相关,“基本就是在梦里的感觉”。而对于这些梦中人,她直言最喜欢黛玉和晴雯。在她看来,黛玉是一个很勇敢的女人、一个张扬个性的女人,她不掩饰自己的感情,“实际上我不认同说她尖刻、使小性,我觉得她就是敢于表达”。晴雯在她眼里则是一个无比聪明的女孩,但问题是她的聪明和漂亮都太外露,所以遭人嫉妒。而这两人的敢爱敢恨很让她欣赏,“她们是艺术型的人,不是很现实地生活着,但这种人也是在现实生活中活得最艰苦的。”李少红也说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很矛盾的人,并不擅于活在梦外,“在艺术中我可以发挥自己对很多东西的想象、可以很驰骋,但是在现实中又需要很规范,需要有宝钗这样的思维,因为你永远是在跟社会打交道”。
李少红认为女人实际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宝钗型,一种是黛玉型,就像一个是红玫瑰,一个是白玫瑰,但同时这也可以是完美的两面,“生活中缺少不了黛玉这样的人,因为她代表着精神生活、艺术和浪漫情怀;但是在社会中又特别需要社会化、需要规范化,如果你不规范化的话可能就会像黛玉这样,生活非常艰难;然而如果没有黛玉这样的人,你又会觉得生活非常单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