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制造”军旅大戏《兵峰》在央视8套完美收官,雪域高原的“兵峰精神”深深震撼观众。昨天,《兵峰》剧组在深圳广电集团召开座谈会,与会专家盛赞该剧在精神追求和艺术审美上,将中国电视剧带到一个风光无限的新高峰。研讨会由深圳市委宣传部主办。编剧邓一光、导演刘岩和来自市委宣传部、深圳广电集团、广州军区政治部宣传部的出品方代表,来自深圳警备区、深圳市公安边防支队的基层官兵,以及来自深圳文联、解放军报社等的影视评论家参加了研讨。
主创心声:感谢深圳!
研讨会开始,现场大屏幕播出《兵峰》拍摄花絮——4000米以上的雪线,剧组成员的义无反顾,创作者的真诚和执着,让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导演刘岩用一个标准的军礼表达了内心的感动:“感谢深圳!”她说这部戏离不开深圳人的努力,如果没有邓一光、徐红亮等深圳人的奉献,没有市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和信任,就不可能有《兵峰》。
编剧邓一光很是感慨:“这是一个非常态的环境里发生的故事。在中午看到甘肃舟曲泥石流的新闻后我坚信,现实生活中的确有这样一种‘兵峰精神’在支撑着人们。我要对在生活中各个角落里默默坚守的人表示敬意,也对剧组对艺术的坚守表示敬意。”
深圳影视家协会代表申晓力表示:“《兵峰》是以探险、冒险方式创作的作品,是用海拔高度提升精神高度的作品。”他认为“《兵峰》折射出的精神气质不会向时间妥协。”
基层官兵:感同身受
广州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张智猛,形容《兵峰》是一部具有思想穿透力和艺术张力的佳作:“这是一部关于国家领土、军队信仰、军人力量和人间真爱的主旋律精品,取材于西藏军人生活,反映的是整个人民军队的时代精神风貌,《兵峰》是当代中国士兵的又一座精神高峰。”
深圳市公安边防支队政治处宣传科长李玉东透露,每天都是晚上加完班后,急急忙忙地赶回家,守在电视机前看《兵峰》。李玉东感慨地说:“看完《兵峰》后,联系到自己的工作生活,更好地激发了我的爱国主义情怀。”
专家观点:回归与超越
与会专家认为,《兵峰》是一部厚重、有追求、又给人带来新鲜感的作品。
文化学者胡野秋用了“回归”和“超越”来总结该剧的艺术特色。他说,《兵峰》完成了对现实主义和单线性叙事方式的回归,并超越了人们对“主旋律”的理解。“戏里体现着浓厚的爱国集体主义精神,是符号性的象征,却看不到一句台词用宏大符号说出来,而是全部植入了所有细节中去。《兵峰》做到了与市场和主旋律的完美统一。”
深圳影视家协会代表刘建民认为,《兵峰》的出现有三个意义:“一是展现了一群中国普通士兵的‘在路上’,充满了积极向上,尊重生命,热爱祖国和民族这些具有普世价值的生活理念;二是让南国都市女孩古蒙儿在雪域高原得到了一次灵魂的净化,将都市的浮躁还原为对生命的负责和尊重;另外,该剧还可以当作一部风光片来欣赏,开创了国内电视剧朝精品化发展的趋势。”
深圳制造:再添精品
在座谈会的尾声,深圳市文联主席罗烈杰说:“今年恰逢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深圳的文艺工作者用这部艺术精品献礼特区30周年。一部作品的好不好是件见仁见智的事,但《兵峰》能够在士兵中、 普通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说明它是一部观众们喜欢的作品。这部作品让我们看到主旋律题材作品、 军旅题材作品也是可以这样拍的,拍出自己的个性和艺术魅力,而这都是建立在主创人员用执着、勇气、牺牲和奉献的精神扎扎实实地创作出来的。”
最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璋飙总结说:“《兵峰》是描写当代军人的力作,也是中国边防军人的精神史。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人物的性格越来越鲜明,崇高的精神逐渐彰显,这部剧所起到的道德作用、精神力量将是持久而强大的。”(记者 刘芬 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