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区柯克
希区柯克不只是一面永不倒下的旗帜,更是一面熠熠生辉的镜子,他拍摄惊悚片的风格影响了无数的外国导演与中国导演,而世界各地的惊悚迷们也一直没有忘记过这位伟大的导演,可爱的胖子,爱露脸的英国绅士……
研读他的电影,写悬疑小说
对于希区柯克的膜拜,有中国影迷就提出这样一个假设:“假如希区柯克生在中国,他就可以尽情汲取养分,故事题材数不胜数,创作灵感信手拈来。”去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为了向这位大师致敬,特设了“希区柯克电影回顾展”。电影专业人士、影迷和媒体记者一起回顾了《后窗》《精神病患者》《鸟》等10部经典大片。许多中国影迷在大银幕上领略到了希区柯克的魅力。
影迷黄先生说,希区柯克是影迷最不可回避的话题,其电影开创了恐怖悬疑电影的新世界,反映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不信任,对假面生活世界中的人与事,极度疑虑、不安、恐惧……虽是恐慌惊悚片,实是对现实生活夸张了的实际写照。这也是令很多影迷喜欢希区柯克的一个共同的原因。
大多影迷都会收藏“希区柯克作品集”,中国影迷最喜欢的作品是《精神病患者》。希区柯克是悬疑惊悚的代名词,与悬疑有关的东西,大家都会与希区柯克联系起来。在其诞辰104周年的时候,中国电影出版社就集中30位影迷的心血,推出“希区柯克悬疑故事集”,至今还在受到读者热捧。许多人写悬疑小说,都是在研读了希区柯克的电影之后,才开始起步的。
这就是希区柯克,活在每一位影迷心中。本报记者 唐爱明
还能怎么迷希区柯克
写书、建网站
穿印有希区柯克头像的T恤
2002年8月13日希区柯克诞辰103周年之际,在英国伦敦,当天上百个希区柯克的粉丝穿上了印有希区柯克胖胖头像的白色T恤上街游行,以寄托自己对希区柯克的想念之情。
邀请希区柯克的粉丝为他写书
2004年一位名叫muffin的粉丝在邀请函上这样写道:“我邀请所有电影的教师、学生、作家、影评人,一起为希区柯克写本书,当然还有其他所有热爱这位导演的人。”muffin留下了她的邮箱地址,她说:“欢迎大家提供有关希区柯克的所有信息,我将会把所有用到的信息都在书中做一个标注。”
创建希区柯克粉丝网
2006年8月,首个希区柯克粉丝网——阿弗雷德希区柯克粉丝在线诞生,创办人是两个希区柯克的小影迷。创始人之一的Alex表示,自从他第一次观看希区柯克的电影《史密斯夫妇》和《精神病患者》,就开始为希区柯克而着迷。Alex目前在佛罗里达大学读计算机工程专业。有一次他的师兄、毕业于佛罗里达大学数字多媒体专业的Teddy告诉他,希望一起建立一个希区柯克的粉丝网站,两人一拍即合,于是创立了这个网站。实习记者 贺瑾
8月13日,希区柯克诞辰111周年。同一天,北京保利博电影发行公司发行的惊悚悬疑片《荒村公寓》全国上映,这不仅仅是巧合。导演罗志良,有“香港惊悚片大师”之称,而他的许多作品,比如《异度空间》、《救命》,都让人想到希区柯克。
香港导演罗志良:受到他很大影响
8月11日晚,罗志良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承认自己受到希区柯克很大影响,“少年时,看着黑白电视中常出现一个胖子,凝重地对着镜头说了一番什么恶人自有恶报,做坏事的人要小心等话后,电视便播出一个个悬疑惊悚的小故事。当时我很着迷这种迷离故事,
长大后才知道这个胖子就是赫赫有名的‘紧张大师’希区柯克。我深深记得他以前说过的一句话:‘最惊悚的东西是观众跟着电影往前走,打开门之后会见到什么……观众最紧张的是正在打开门的这一刹那。’所以,他只爱拍这‘一部分’,悬念解除后,门里面什么东西,都已经不再重要了。我一直都用的他的这种感觉。”
罗志良还说:“与民族性的偏好有关,东方世界钟情于武侠和灵异,逻辑与推理的故事并不是发展得很丰盛,所以希区柯克的短篇小说集和电视剧集,更是中国导演不可多得的大脑补品。”从希区柯克那里,他还学到了一点,就是为什么惊悚一定要俊男靓女主导,而且是很受观众喜欢的演员,如果观众很讨厌这个人,那就很难感受到惊悚了,男女主角一定要让观众喜欢,否则就对这个人物完全没有感觉。
西安导演阿甘:他作品的内涵值得深入探究
曾在内地尝试过拍摄《闪灵凶猛》等惊悚片的西安籍导演阿甘说,希区柯克是一个故事讲述者,他更多的是在故事技巧和故事的编排上,他的电影中不会过多处理令人不愉快的镜头和画面。希区柯克的作品也并非只靠悬念吸引人,作品中的内涵更是值得深入探究。
不过对于翻拍希区柯克的电影,罗志良并不看好,因为观众看过了,你再打开门他知道会怎样,没有惊悚的感觉了,“这种戏不能翻拍,他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是他的那种精神。”
演员柳云龙:
悬疑理念上想超越他几乎不可能
离希区柯克去世已有30余年,但希区柯克的悬念依然影响很大一部分人,甚至在电视剧《暗算》、《血色迷雾》中,光影声画效果总是衬托出一种神秘、不确定的氛围。而剧中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也总是暗藏杀机,有着精彩的心理博弈过程,对于喜爱悬疑剧的观众来说,看起来十分过瘾。演员柳云龙觉得,在悬疑理念上想超越希区柯克几乎不可能,现在的导演要做的是如何去运用其手法。本报记者 唐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