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磊(资料图)
晨报记者 彭骥
国产片的票房历史纪录究竟是如何被《唐山大地震》打破的,而作为制片方的华谊兄弟公司又是如何看这一历史纪录的呢?近日,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接受晨报记者独家专访。
批评,也提高了知名度
晨报记者(以下简称记):现在再看,你觉得《唐山大地震》票房成功,最关键在哪?
王中磊(以下简称王):其实还没到总结的时候。要说起来,我觉得,最重要的当然是影片本身的拍摄质量和题材优势。对于唐山大地震这样一个题材,国内观众很有新鲜感。另外,我觉得特别关键的是,这个片子激起的社会话题、舆论关注,包括媒体持续的大量报道,哪怕是批评的,实际都起到了聚焦社会关注的效果。我们大致总结了一下,关于这片子一半以上的话题、评判,都超过了电影本身。比如,很多媒体都在说我们提高最低限价的事、质疑我们票房涉嫌造假、盗版出来了等,一些质疑、反对、批评的声音出来,当时团队的人可能难免有些不痛快;但现在来看,这些信息上大范围的传播,对影片的认知度、知名度都起到了很好的提高作用。有了持续的关注度,影片成为社会话题,吸引观众走进了电影院,电影本身的魅力就能得到施展,口碑、评论让越来越多的观众,哪怕是一些平时很少去甚至不去电影院的观众,都走进电影院看《唐山大地震》。能让平时不走近电影院的观众走进电影院,那是很令人开心的。
记:确实有评论说你们操控了舆论、影院排片之类的。
王:所谓垄断、独霸之类的说法,我只能说有些人的想象力挺丰富的。对我们来说,正常商业营销之外,我们实在不能够去左右什么,也没能力人为去操控些什么。如果我们能够左右舆论、排片,能通过什么命令、通知、操控之类的手段去抬高票房,那不管是不是《唐山大地震》,我们每部片子的票房都能拿上好几个亿了,那我们也不需要去做什么努力了。对影院有所了解的都会知道,影院的排片完全是根据市场规律来走的,人为能起到的作用很小,观众喜欢什么片子,什么片子的票卖得好,影院就根据这个来安排片子的场次、时间。大家看到的所谓“垄断”,不是说预先操控,而是影片市场的一个如实客观反映。
成功,40%是无法复制的
记:影片的投资方经过怎样的选择?
王:这样一个投资结构,有各个投资方很审慎的考量在里面,大家抱着对小刚的信任、对华谊这个团队的信任,才最终参与进来,一起来承担风险。尤其是唐山政府,他们的投资是非常谨慎的。谈不上什么选择不选择,如果把我们每一次商谈投资的会议记录、讨论记录都发出来,大家就会知道,不管是唐山政府,还是我们,都承载了很大压力,冒着收不回投资的风险。
记:这部片子的整体营销很受认可,其他片子会复制吗?
王:通过每一部片子的营销,我们都会有一定收获。《唐山大地震》营销的成功,未必能做出一个范本出来,它有一些东西是不可复制的。但我们会总结出经验,这对接下来《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的营销是有帮助的。具体说来,我们营销一部电影,有60%到70%的常规营销部分,比如与院线、媒体的沟通、素材准备等,先把这部影片最具吸引力的部分做出来,引发好奇感;有30%到40%的部分,就是有针对性的创意了,这就是不可复制的地方吧。每部电影都不同,没办法细说,只能说是体现出特点吧。
票房,刚过及格线
记:《唐山大地震》票房上已创纪录,你的预期是多少?
王:我从来不预测票房,如果在任何报道上看到说王中磊预测票房多少多少,那肯定是假的。预测票房,不符合我的性格。更重要的是,华谊是一家上市公司,对数字方面是很严谨的,如果我去做什么预测,可能就会对一些投资者产生误导。之前小刚预测《唐山大地震》票房5亿,好像是在去年的上海电影节,他在台上聊着聊着,很突然说出来的。他也不是瞎说,是他了解了整个中国电影市场的走势、空间容量,做的判断。我一听到,也是一愣。其实,当时,我心里并不觉得只有5亿,我相信远远不止。
记:相比中国电影市场容量增幅,《唐山大地震》算是怎样的表现?
王:看怎么比了,比《非诚勿扰》吧。《非诚勿扰》票房3.5亿,《唐山大地震》放映时,银幕数比它多了20%,那如果《唐山大地震》票房也多20%,就是多了7千万左右。这么看的话,《唐山大地震》的市场表现是远远好过《非诚勿扰》的。但换个角度,今年电影院上半年的票房同比去年增加了80%,按这个说3.5亿要折算加80%那都快7亿了,所以保守地算,咱们算它增加40%,5亿算是个及格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