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与戴军主持的 《超级访问》成为东方风行集团的品牌节目(资料图片)
光线传媒的上市计划近日获得国家有关部门审批。与此同时,东方风行集团旗下王牌节目《美丽俏佳人》也刚举办了录制一千期节目的庆典。
2010年算得上是中国民营传媒娱乐集团的好年头。
回想10余年前,“制播分离”的信号刚刚释放出来,一大批像光线、东方风行这样的民营公司投身于电视节目制作领域,令中国的电视荧屏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娱乐浪潮。
不过,十年来,这批“敢吃螃蟹”的公司在产业环境、市场竞争、政策壁垒的压力下,绝大多数已经淡出了电视界。
发展
制播分离信号放出“民营四公子”涌现
时光倒流至1998年,一手创立热门生活资讯节目《北京特快》的王长田离开北京电视台,带着一腔热血成立了光线传媒的雏形。当时,他已经意识到:中国电视界缺乏娱乐节目,未来将有巨大的市场机会,要抓住!
1999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第82号文件,被电视业界解读为“制播分离”的信号。所谓“制播分离”是指电视播出机构将部分节目委托给独立制片人或独立制片公司来制作。“这意味着电视台和民营公司有可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电视台也会向社会制作机构购买节目。”王长田为记者解读了信号背后的商机。
很快,大量和王长田抱着同样观点的人投身进来。短短两年内,就涌现出一批民营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单是2000年的“北京国际电视周”,参展的民营公司数量便达317家。
在这些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公司当中,光线、派格太合、欢乐、唐龙四家公司由于实力最强,被业界戏称为“民营四公子”。
民营公司发掘市场制作一批娱乐节目
“10年前,很少有电视台去研究一档电视节目究竟是给哪些观众看的,到底是给老人看还是小孩看?谁都没想过。正因为这种闭塞的状况,我们这批独立于体制之外的电视人,就最先历练了市场意识。”东方风行的CEO李静告诉记者。
李静原本是央视主持人,1999年辞去工作,创办当时罕见的大型娱乐脱口秀栏目《超级访问》。
李静的话道出了民营电视制作公司创业初期的优势所在。
一方面,由于体制限制,电视台的创新能力较低,民营公司却懂得积极发掘市场,制作能力令电视台无法忽视。例如,欢乐传媒学习台湾综艺节目的模式,做出了大受欢迎的《欢乐总动员》,派格太合则师从欧美,打造了别具一格的《环球影视》。
另一方面,电视台是有线和无线分离的状况,一个省会城市都有两三个电视台,电视台的竞争如此激烈,都想争夺好的资源,这也给民营公司带来了很多机会。
1999年5月,王长田坚持把《中国娱乐报道》(注:现已改为《娱乐现场》)的样片做出来。在当年的北京国际电视节目交易会上,王长田一举成功,首批签约20家地方电视台。当年年底,《中国娱乐报道》覆盖全国80多家电视台,原来亏损的光线隔年实现盈利1000多万元。
在很短的时间内,《中国娱乐报道》、《超级访问》、《欢乐总动员》、《环球影视》等一大批新锐的电视娱乐节目仿佛一夜之间冒了出来,迅速改变了中国老百姓的电视娱乐生活形态。
创业故事
李静:每天都在想谁能赞助、谁来观看
由于没有太多榜样可以效仿,李静早期制作《超级访问》时完全不知道怎么开始运营一个节目,连各地的电视台在哪里、该联系谁都不清楚。
“当时真有点像搞传销似的,到处去找关系,认识各种电视台,走了很多弯路。”李静笑着告诉记者。
李静心里很清楚,做节目需要资金,否则公司随时可能支持不下去:“我每天都在想,谁能赞助我做节目,谁来看我们的节目。”
2005年、2006年的时候,李静一周要录制超过4档节目,她一边带领团队不停做创意、做策划,一边勤奋地在博客上与网友互动,打听网友关注的热点和各种建议,与此同时,她还广泛地与旅游卫视、安徽卫视等电视台展开深度合作。
受挫
有线无线“两台合并”节目需求减少
从2000年至2004年,民营电视节目制作行业虽然不停更新换代,但整体的气象看上去却很景气。
2003年,派格太合同时做了20多档节目,分别销往上海电视台、央视、中国教育电视台和凤凰卫视,每天制作的节目量超过3个半小时,年收入达到上千万。2004年,光线传媒的节目发行到全国600多个频道,收入超过3亿元。
但好景不长。2004年,国家为了打造电视集团的航母,做大品牌和影响力,便开始实行有线台和无线台合并,把电视机构的力量集中起来,电视台数量急剧减少。“过去我们的节目可以卖到很多个地方电视台,但是合并之后,一个省、一个市很可能就只剩下一两家大型电视台。”王长田告诉记者,“我们的选择空间小了很多,电视台也更为强势,我们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2005年,“两台合并”逐渐完成。当时,光线在北京台的4档节目有3档被迫撤出,业务陷入瓶颈。而其他民营电视公司则纷纷转型,试图从电视剧、电影、新媒体行业中找到一线生机。
电视台自制能力增强也有拳头节目
回顾“民营四公子”的历史,由于北京娱乐资源发达,“民营四公子”有三家最初都选择在北京电视台起家,派格太合的《环球影视》也曾在北京台播出。当时的合作可谓“花好月圆”:《环球影视》的节目制作费用全由派格太合掏,北京台不仅一分钱不用出,还能享受广告收入分成。
“我给电视台免费播放《环球影视》,电视台就给我一段广告时间。假设按电视台规定的广告刊例价,是每5分钟15万,我出去拉广告,首先把15万给电视台。然后如果我通过努力把广告卖到了5分钟20万,那么这多出的5万,我还分给电视台50%,电视台当然乐意了。”派格太合总裁孙健君介绍。
不过,当各地方电视台完成了“上星”之后,这批资金丰厚、人手充足、频道覆盖广阔的卫视反应过来,开始打开眼界,学港台、欧美的娱乐节目,一线卫视的自制娱乐节目能力迅速发展,并形成了《天天向上》、《快乐大本营》等娱乐节目品牌。
“电视台的创新能力大踏步提高之后,肥水不流外人田,他们想获得更高的收入,就把广告经营权全收回去了,悲惨的是,我们就完全变成打工的了。”孙健君告诉记者。
在这样的形势下,派格太合与北京电视台的合作中止了,光线的《中国娱乐报道》如今也被北京台自制的《每日文娱播报》所取代。
“电视台养了这么多人,如果不去做节目,难道等着下岗待业吗?所以电视台肯定要保证自制节目的份额。”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道出了个中内情。
电视台垄断播出平台民企无可奈何
而在民营公司与电视台的合作当中,一直存在一道壁垒——电视台垄断播出平台。“我们只是节目制作公司,但节目的播出权、终审权,都在电视台手里。”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如是告诉记者。
如此,只要电视台提出不再播出民营公司的节目、收回广告权,民营公司根本无计可施。
当年王长田刚刚创立光线传媒之时,便时刻担心电视台一个电话过来,通知中断合作,孙健君也曾一度投资CETV一套,寄希望于自己能够运营一个电视台,但因政策限制,孙健君最终放弃。
定局
当年“民营四公子”仅剩光线坚守
经历10余年的行业变迁之后,许多民营电视节目公司已悄然淡出,他们或者转型去做影视剧拍摄、大型活动制作等业务,或者完全退出了娱乐传媒行业。当年风靡一时的《欢乐总动员》等节目,逐渐被人们遗忘。
目前,欢乐、派格太合、唐龙、光线四家公司中,继续从事节目制作业务的只剩下光线一家。
而一直稳步生存、发展的大型民营制作公司除了光线传媒以外,还有打造了《美丽俏佳人》、《超级访问》等综艺娱乐节目的东方风行。分别由王长田和李静经营的这两家公司目前算是业内成功的“样板”。
在这块原本不大的蛋糕里,还有一批中小公司在夹缝中生存,如北京银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上海唯众传媒。
专家观点
节目制播分离:全球范围非唯一“良方”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苗棣告诉记者,从全世界范围内来看,电视剧制播分离的成果比较突出,而电视节目则都不太好。
“节目时效性以及播出平台的限制等问题,使得电视节目的制播分离有一定难度,包括美国、英国在内的一些较大的电视台都是如此。”苗棣说。
而在美国留学多年的派格太合总裁孙健君也表示,全世界的主流电视台首先都要自制一大部分节目,其次是委托或联合社会制作力量制作一部分内容,第三才是采购外界公司的节目。
“像新闻、专题片、纪录片大多数是电视台亲自做,就算是联合制作或委托外界的公司制作,选题也还是电视台来定。所以,社会力量参与电视节目制作,在一定合理的范围内是值得鼓励的,但制播分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也不是改变电视台质量的唯一手段。”孙健君告诉记者。
本版撰文/记者牛萌制图/刘江
四家民营公司拥有名牌节目
光线传媒
1998年创办,节目涵盖300多家全国性的电视台
名牌节目:《娱乐现场》、《最佳现场》、《音乐风云榜》
东方风行集团
2000年创办,节目发行到全国近200家电视台,收视人群在6亿人次以上
名牌节目:《超级访问》、《美丽俏佳人》、《非常静距离》、《娱乐麻辣烫》
北京银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00年创办,覆盖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青岛等30多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在北京地区依托BTV-7生活频道,较受欢迎
名牌节目:《健康生活》、《快乐生活一点通》、《生活广角》
上海唯众传媒
2006年创办,依托第一财经频道和宁夏卫视的播出平台,在全国主流城市较受欢迎
名牌节目:《波士堂》、《上班那点事》、《谁来一起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