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父母光环利与弊 叶兆言传统王若琳叛逆

2010/8/27 12:05:46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虎父无犬子,无论是在文学界,还是演艺圈,一脉相承的两代人,甚至是三代人都并不少见。等到王若琳筹备第二张专辑时,担心父亲拖累自己音乐发展的王若琳,更是斩钉截铁地将王治平剔除出自己的制作团队,希望打造属于自己的、最纯真本质的音乐。

  【编者按】

  虎父无犬子,无论是在文学界,还是演艺圈,一脉相承的两代人,甚至是三代人都并不少见。

  然而,果真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生活在父辈的光环下,固有其喜,亦有其忧,那些过来人的谨慎与护犊心思,碰上年轻人的闯劲与些许叛逆,永远是“爱恨交织”的家长里短。

  叶兆言 四代人笔笔相传

  我成为作家,肯定和家里有这么多的书有关系。

  父亲叶至诚的背影

  父亲总是在伏案写作,那个背影并不怎么伟岸,却很执着。叶至诚给儿子叶兆言留下的便是这么一个永恒的形象。

  叶兆言1974年离开父亲,由南京去北京陪伴爷爷叶圣陶。他惊讶地发现爷爷也是这样一个姿势。80岁的老人了,却还是那样慢慢地写着,背影是淡定的。

  叶兆言知道,尽管相隔于一南一北,但父亲想成为爷爷那样的作家。这是父亲从小一个梦。为此他很早就在做准备了。父亲坚信,读书多是成为作家的前提,所以叶兆言小时候就在家里的书堆中穿行。到处都是父亲买来的书。家里有占据两面墙的高大书柜,幼年叶兆言即便踮着脚仰望,也看不到顶层那排书的名字。

  但是,父亲至死也没有写出能够载入史册的作品。

  父亲叶至诚尽管后来做到《雨花》杂志主编,但总为文学之梦不能如愿实现而深感遗憾。父亲是1992年66岁之年去世的。离他的父亲叶圣陶去世只有4年。用叶兆言的话说,父亲是带着“残缺的梦”走的。

  违抗父令的儿子

  1978年,叶兆言在当了几年钳工之后考上南京大学中文系时,父亲叶至诚一个笑脸也没有给他。在填志愿时,父亲是严令叶兆言不得报考文科,他希望儿子学理工科,但由于眼睛不好,叶兆言最终只能报考文科,并一举得中。父亲似乎预感到了什么,他的眼里充满了失望和一丝恐惧。“好吧,读中文可以,但以后不要写东西。”父亲最后说。

  直到现在,叶兆言终于有点明白父亲的用意。父亲一辈子热爱文学,却因为历史的际遇,他一辈子也没有写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每当想到父亲的这番心意,叶兆言的眼泪就会喷涌而出。但他总是暗暗地说,父亲啊,你已经把写作的因子注入了我的血液,我怎么可能不像你当年那样想成为一位作家呢?

  叶兆言现在回忆起来说,叶家写作因子不经意注入主要有两个时刻。其一,父亲原本为自己写作而准备的藏书,不料却对叶兆言童年产生了深刻影响。“我成为作家,肯定和家里有这么多的书有关系,我看过很多作品,有意无意地会模仿着写。”他说。另一个就是爷爷和父亲伏案写作的背影,在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

  叶家的“文四代”

  自女儿叶子1984年出生后,叶兆言总是密切地观察着这个小家伙。似乎挺有才气的,也写一点“不能算不好,有时还挺好”的文字,但是否热爱文学,还看不太出来,叶家的文学因子是否会注入女儿的血液,也不得而知。所以,叶兆言决定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

  “女儿和我完全不一样,我想我女儿不会成为作家,因为她不热爱这件事,她有才气,年轻人有才气很正常,青春、美丽的女孩子都会有的,我不看好才气。”2003年叶子19岁的时候,叶兆言还曾对记者如是说。

  直到女儿从南大文科基础班本科毕业,在复旦读完了比较文学的硕士,现在又开始攻读比较文学的博士,叶兆言才猛然觉得,女儿在文学上的执着可能一点也不比自己当年差。叶家的传统终归还是潜移默化地对叶子产生了影响。

  不过,叶兆然不准备对女儿的未来发表任何规划性的看法。毕竟,文学的时代已经和过去不那么一样了。

  王若琳“金牌制作人”的叛逆女儿

  “中国的诺拉琼斯”、“中国的小野丽莎”、“华语乐坛无懈可击的好声音”……出道仅仅两年,乐坛才女王若琳的身后,早已被鲜花与掌声所环绕。偏偏对“金牌音乐人王治平女儿”这个头衔,王若琳选择说“不”,因为她要在歌坛自力更生,闯出自己的一片天,而她的音乐之路,便是同自己父亲的艰难“斗争史”。

  本报记者 林艳雯 实习生 耿耀

  那些来看我演出的,好像都是借了父亲的光才过来捧场。

  一把承载太多的吉他

  在中国,也许再也找不出比王治平更“金牌”的音乐制作人了。在华语乐坛的江湖版图上,王治平的“江湖地位”可谓功成名就。20多年的音乐制作人经历、华研音乐的总监、台湾《超级偶像》的评委……他见证了华语乐坛的盛衰沉浮,陶喆、王力宏、蔡依林的成名离不开他的幕后推手,他几乎以一己之力完成了“造星工厂”的任务;他深谙华语乐坛的流行方向以及大众欣赏口味,为S.H.E量身制作的《波斯猫》、《他还是不懂》、《安全感》更是将这三个小女生送上了“亚洲女子天团”的宝座。

  有了王治平这个在华语乐坛“呼风唤雨”的星爸当靠山,王若琳的“星途”本应该一帆风顺,沿着人们预想的轨迹和蓝图“冉冉上升”:出道、发唱片、拿奖……就好像王治平以前捧红的那些明星一样,甚至在王治平的全力协助下,拿下华语乐坛的“一姐”宝座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然而,很多人却不曾料想,王治平在音乐上过于耀眼的光芒,却曾经几乎将王若琳“扼杀”在音乐之路上,一切都来自于王若琳12岁生日时收到的生日礼物:一把被王治平寄予厚望的吉他。

  虽然父亲希望王若琳能够“女承父业”,长大以后往音乐上发展,但对于年幼却争强好胜的王若琳来说,自己的父亲,以及他身边的那群顶级音乐制作人,是难以逾越的标杆,每当在父亲面前拿起吉他,都会让王若琳感到一阵自卑和丢脸。这也导致很长一段时间,王若琳都不想再去接触吉他和音乐。有人向记者透露,她还曾叛逆地做过摔吉他等激烈的“反抗”行为。

  在接受采访时,王若琳坦言:“那些来看我演出的,好像都是借了父亲的光才过来捧场。因此无论自己的舞台如何高朋满座,都无法让我快活起来。”

  一张针锋相对的专辑

  虽然跨进乐坛这扇“大门”多少有点父亲的原因,但王若琳在事业上对于父亲却是处处“叛逆”,个性独立的她唯恐人们将自己的音乐同父亲王治平联系在一起。“感谢父亲让我这么快就进入这个圈子,但其实在其他方面,父亲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帮助。”

  在制作音乐的理念上,这对被誉为“乐坛最强父女档”的两人总是背道而驰,难以产生共鸣。王治平希望将王若琳打造成为“小野丽莎式爵士+清新流行风”的流行风格,然而王若琳对此却毫不领情,有些孩子气的她甚至在公开场合炮轰父亲对自己的定位,抛出了“当流行歌手很丢脸”的言论,“反正我宁可不红,没人知道,也不要做自己不喜欢的音乐。”

  除了音乐理念上的不同,倔强的王若琳也在制作专辑时同父亲处处针锋相对,时时挑战父亲“金牌音乐人”的权威名号,两人因为意见不合而起争吵,以致“火星四溅”的场合时有发生。王治平对于爱女首张新专辑的制作可谓不遗余力,事必躬亲,曾经“呕心沥血”地为王若琳写了许多歌供其挑选,但王若琳最后“枪毙”下来,只有一首歌被收录在这张专辑中。她给出的解释是:“只有这首歌是比较接近我所喜欢的东西”。

  等到王若琳筹备第二张专辑时,担心父亲拖累自己音乐发展的王若琳,更是斩钉截铁地将王治平剔除出自己的制作团队,希望打造属于自己的、最纯真本质的音乐。如此铁面无情也让王治平无可奈何。看到自己的女儿“雏凤清于老凤声”,身为音乐人的王治平对自己叛逆的女儿也是又爱又恨,如今主动与她划清界限,“也许,许多人会认为王若琳是因为我才有今天的机会,但我心里很明白她的天分和才华,她将来一定是青出于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