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时刻》关注社会热点反思“会宁现象”

2010/8/31 16:33:20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革命圣地甘肃会宁,自然条件严酷、干旱缺水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国有“会宁现象”的逃离,国外有海外犹太人对以色列的反哺不忘。建国初期,大量知识分子冲破阻挠,抛弃国外优越坏境,回国在艰苦条件下,满腔热情地投身新中国建设。

毕业时刻海报

毕业时刻海报

《毕业时刻》剧照

《毕业时刻》剧照

  女物娱乐讯 30集新型社会热点电视剧《毕业时刻》即将开播,该剧真实反映当下各种热点话题,如大学生就业难、职场潜规则、出国热、会宁现象等。其中女主角的出身背景以落后家乡为故事起点,为观众清晰再现了贫困地区学子们的生活环境,更让人读懂了这些在困苦中绽放的花朵“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励志意境。同时,该剧对“逃离会宁”、“出国热”等当下热议话题的深度写实,也引发了人们对现象背后的分析和思考。

  《毕业时刻》中来自西部贫困县的女主角“徐默涵”为了给家乡的学生们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榜样,毅然选择了留在北京打拼,后凭借自身的优异才华和超强个人能力、抓住一切机遇向世界500强企业冲击,最终得偿所愿进入了瓦氏集团。面试的最后一关,当瓦氏总裁问她为何如此执着地要进入公司时,她说出了家乡的贫困和自己为家乡、为自己的前途打拼的缘由,瓦氏总裁听完,感慨万千,同时又皱着眉头发出质疑:“为什么一定要选择逃离,逃离是否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不由引起大家深思。

  革命圣地甘肃会宁,自然条件严酷、干旱缺水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尽管如此,这里却走出了大批人才,成就了拥有“状元故里,博士之乡”美称的西北教育名县。随着人才的大量产出,不断上演知识改变命运的“凤凰传奇”,一时成为一种“会宁现象”为社会大众关注和思考。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改变落后。然而剧中来自西部贫困地区的女主角“徐默涵”的力量无疑是弱小无援的。其自强不息,用知识改变个人贫困,进而希望以榜样作用,带头回乡帮助家乡脱贫致富的的个人无力之举,不禁让人们陷入反思:高考三十多年以来,甘肃会宁走出了几十万大学生,却仍旧无法改变会宁贫困的状况,原因何在?“墙里开花墙外香”,培养的人才绝大多数留在东部发达城市。长此以往,会宁的明天又在哪里?读书改变命运,倘若所有贫困地区发愤苦读的孩子们都最终留在了繁华的都市,那“会宁”的模样又将怎样改变?这难道不是一种背叛和逃离?所幸,剧中的“徐默涵”没有让我们失望,最终她选择和陈晓波一样――不忘本,回到家乡去、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大伙脱贫致富,携手共同建设家乡。这才是真正的面对,真正的命运改变。

  中国有“会宁现象”的逃离,国外有海外犹太人对以色列的反哺不忘。他们在异国他乡用智慧经营获得财富,却心系故土,源源不断地寄回国内回报自己的家乡和亲人,体现了一颗颗炽热的赤子之心,曾几何时,这样熟悉的一幕让我们动容,更让我们脚踏艰难,对未来充满信心。近些年持续的“出国热”,让人欣喜又让人焦虑。诚然,逃离会宁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当地的资源条件有限,回乡建设,本领一时无法施展,于己没有太大发展空间。那“出国热”背后的逃离症结也许就是思想上的拧巴,短暂的“失乐园”遗憾,或者说是一次海归浪潮前夕的等待历程。

  建国初期,大量知识分子冲破阻挠,抛弃国外优越坏境,回国在艰苦条件下,满腔热情地投身新中国建设。然而现在条件好了,大量的国人却希望出国、出国热持续高烧不退。那么,是现在的人不爱国了吗?不完全是!出去是为了回来,外地终是他乡。时机一旦成熟,随着国家越来越富强,各行各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相信他们一定会毫不犹豫重回祖国怀抱,把国外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到祖国建设中来,一展抱负才华。正如《毕业时刻》中的徐默涵说的那样,“我出去了,我又回来了,无论在哪里,我都属于生我养我的地方,这是事实,永远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