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对话刘德宏:关注《红楼梦》就是成功

2010/9/2 9:05:25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刘德宏:《红楼梦》这个项目比较大,应该是国家级的项目,所以我们当时是抱着这样的一个高度来去推动这件事情。刘德宏:这算是其中的目的之一,因为我们要想做一个影视作品,肯定希望作品能够成功,这是最主要的目的。

对家对话刘德宏

对家对话刘德宏

华录百纳总经理刘德宏

华录百纳总经理刘德宏

  采访手记:

  从2002年筹备到2010年播出,华录百纳总经理刘德宏用近十年的时间促成了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的播出,对于这样一部从开拍伊始就充满关注度和争议的剧,他的话充满思考性,在如今电视剧行走在快餐文化边缘的时代,《红楼梦》反映出的厚重性让人欣喜,而同时,他代表着现代人的文化认同性却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对此,刘德宏认为,电视剧的整体制作水准反映出了现在这部戏的拍摄质量,只要有关注度,就是成功。刘杨/文

  拍《红楼梦》等同于申奥 拍名著充满诱惑

  女物娱乐:跟我们讲讲当初为什么开始筹划《红楼梦》这个项目?

  刘德宏:《红楼梦》从开始的策划、立项到整个项目的推进,到整个这个组织,说起来话很长,从2002年就开始筹备,华录百纳策划做这件事情,那时候,除了资金以外,在制作上面,做这样一个项目,自己感觉还是有一点担心。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就联合中影,包括视协,那时候还没有制作许可证,甲级许可证03年才开始对社会公司开放,那时候我们用视协的许可证去申报,那时候题材规划是属于管理制的,申报这个项目的时候,好多家申报,那时候我们形象的比喻为申奥,好多答辩,最后批给我们来做。

  举个例子来讲,《红楼梦》有点像影视剧当中的一个浩大的工程,这个公司就相当于一个房地产公司,他去申请项目,招标、投标、组织,包括整个资源的组织,然后到每一个独立的板块,包括制作,包括选秀,选出合作单位,到最后的制作,华录百纳在这个项目投资超过60—70%,其他的投资占30—40%的比例,到完成、发行,全球的推广,整个过程贯彻始终。

  女物娱乐:你们是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刘德宏:应该也可以这么说。

  女物娱乐:您说申报跟申奥一样,详细介绍一下这个过程?

  刘德宏:我印象当中,好像是有大概4、5家,那个时候的题材规划,你要报,报完了以后是有保护性质的,不像现在有一个期,比方说超过60天,30天没拍就自动取消。大概有4、5家同时要做这个项目。最后进行下来以后,最后2家,最后总局筛选出来是2家,我们一家,还有一个我印象当中是北京文化艺术形象出版社,他们原来也是一个比较资深的制作公司,后来可能都并到北京广电集团里面去了。然后我们两家去到总局去答辩。最后答辩完了以后,还有一个预审期,最后确定我们来做这个项目。这个应该是在02年的时候。

  女物娱乐:当时算是最佳辩手吗?

  刘德宏:当时每一家都组织一个团队,为什么比喻成申奥呢?这里面有相关的人员。

  女物娱乐:您的答辩团队是怎么样的一个集体?

  刘德宏:时间久了,我记不太清楚了。当时的时候有编剧邹静之,还有制片人,我们公司的(罗利平),还有世协的领导。

  女物娱乐:我们这样的团队取得了许可证之后,当时您拿到了之后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和想做什么样事情的一种心情呢?

  刘德宏:《红楼梦》这个项目比较大,应该是国家级的项目,所以我们当时是抱着这样的一个高度来去推动这件事情。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就去跟中影集团合作,国家级的项目,需要国内最一流的一些资源,或者是一些相关的团队来介入。当时是想把这个项目,因为每一年,都会有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作品出来,从华录百纳之前的一些作品,包括《汉武帝》一些有影响的作品之后,也希望做出更有影响的作品。我们从众多的题材当中锁定了《红楼梦》这个项目,做这个的时候,首先是希望它能做成一个有影响力的作品出来,也能像当年老版《红楼梦》产生一个广泛的影响力。再一个考虑,《红楼梦》也有一个广泛的群众基础,相应的会产生一些相关联的一些影响,主要是抱着这样的一个想法来去推动这个项目。

  不超越就必须还原 做80后教科书

  女物娱乐:拍摄四大名著的时候,有人说,谁拍谁骂,当时会有这样的担忧和担心吗?

  刘德宏:当时有想到。觉得这个是很正常的,任何事情都会有先入为主,有大家接受的一个过程,对这样的题材,名著的题材,当时我们也考虑到,就是说基本上像这种,两种做法,一种超越,如果说你不被骂的话,可能你要超越,但是超越不一定是你超越前面的,可能对名著本身都是一种超越。但这一种,根据你整个社会的整体环境,或者整体的认识,包括行业的整体水平,这个很难做得到,当时我们还有一种你守住一个底线,就是还原,尽量去还原原著,在现有的能力和现有的水平的基础上。因为本身名著你要想去超越,几乎是很难实现的一件事情,所以说我们首先做到一点,就是尽量去还原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版《红楼梦》已经有20年的时间,整个影视文化,所有的技术上面,美学上面都会有发展,在这个有发展的基础之上,我们再去做,尽量的努力去还原名著,做到普及的作用,当时主要是抱着这样的目的。也考虑到了肯定会有质疑,会有这样骂的声音,但是没有太多的担心。

  女物娱乐:现在这部剧已经拍出来了,您觉得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吗?

  刘德宏:从我们自己想的,所要求的基本上达到。可能观众的预期心理上没有达到,这也有可能,根据现在的一些反应,这个可能也是存在的。但是从我们自己的想象还是达到了我们原来设定的目标。第一个是我们确实从拍摄上,内容上没有太大的发挥空间。从总的制作上我们是很严谨的态度来做,可以说做到美伦美奂,也算是那个时期的能体现出来行业内的一个制作水平。从《红楼梦》推进的过程当中,让《红楼梦》的原有很厚重的文化,你又起到了一点点催化剂的作用,在一段时间内有小的热度。比如说在选秀的时候,《红楼梦》的书就卖的特别火,北京有好多书都脱销,包括大观园,我们也参加过几次这样的活动,跟大观园有很多互动,一年的收入比平常增加好多倍,好多人参观大观园。它还是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甚至我们有很多质疑,对我个人来讲,我都觉得挺高兴的。这么多人关注,如果没有人关注,就没有人质疑,说明有好多人关注。这是好的现象,最起码让《红楼梦》中国比较传统的文化,一个名著,很多人重新关注它,阅读它,重新了解它,这是好的事情。

  女物娱乐:李小婉也介绍说,这版《红楼梦》拍摄以来是最全的一版,她希望观众把它作为教科书,了解这段故事,起到普及名著的作用,是不是你们最初的目的,也是这个样子?

  刘德宏:这算是其中的目的之一,因为我们要想做一个影视作品,肯定希望作品能够成功,这是最主要的目的。那么在做这个主要目的的基础上,需要相关联的有一些,你去做什么呢,做不同的作品会有不同的其他相关联的现象产生。就《红楼梦》来讲,可能就会产生一些,让年轻人,原来没有读过《红楼梦》的人,原来没有太关心《红楼梦》的年轻人,他们可能感兴趣,读一下,了解一下。这也起到了对传统文化的重新的提示,或者是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

  争议源于期待值过高 制作水平是主因

  女物娱乐:那天采访李少红导演挺委屈的,她觉得认认真真以一种很严谨的态度拍出来这样一部作品,遭到了很多观众的非议也好,质疑也好,有很多这样的声音,您觉得原因是什么呢?

  刘德宏:这个原因我觉得可能是观众对《红楼梦》的期待值比较高,从我们现有的整体的环境,大家对《红楼梦》的一个态度,一个认识,或者是对《红楼梦》的一种规范性,所有的这些因素,包括制作水平和创作,从各个出品方的组织和创作团队的组织,应该也算是国内比较领先的一个组合来做,可能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这个局限性做出来的,我们最努力的做出来了,可能跟观众的期望值还是有差距。这个可能是一个主要的原因。

  女物娱乐:您这算是一种承认的态度是吗?

  刘德宏:也不是承认,我们自己认为是很好的。包括一些专家也认为是也好。观众是按一个绝对值去要求,我想象的绝对值去要求你这个东西是什么样,他不考虑你整体是有什么样的情况。我不管你能不能实现,但是我想象是什么样子的,你没有达到我想象的这个样子,就会提出质疑,这个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

  女物娱乐:我所说的艺术落地性,您有想过吗?有些人说,新《红楼梦》是悬在空中,没有落地,李少红导演提出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方式是不是过于现代,或者是追求一种艺术理想,而把观众的审美品位和大众的取向做了一个错位?

  刘德宏:就像我刚才说到的,你要实现一个影视作品,两种手段,一种就是,比如你把一个名著变成落地性,能够符合大众的口味,它已经是几百年前的名著作品,能把它变成完全符合现代人的口味,这实际上是一种超越。就像一个科普一样,把高端的科普通俗化、简单化,你一定要超越的,它是高难度。但是像《红楼梦》这种东西,在现有的整个的氛围之内,《红楼梦》能不能做到这一点?你很难做到,或者是允不允许你去做这样的尝试,可能这种风险会更大。还有一种办法,你认认真真去还原它,进来去还原这种名著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环境。如果你尽量还原了,大家会觉得你离观众比较远,你会悬在空中。但是你实现落地,在现有的环境下和现有的水准下,很难实现。

  女物娱乐:我理解您说的意思,过去那一版《红楼梦》,拍摄周期或者是什么也好,有这样一个东西,我们现在的电视剧是快餐文化、速食文化,不可能创作出观众期待的成品?

  刘德宏:其实原来的老版《红楼梦》大家比较容易接受,因为是在那个时代,因为老版《红楼梦》跟现在新版,新版更偏于影视化,老版更偏于戏曲化,30年前,那种模式观众比较容易接受,但是你说要是放在现代,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