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武风云》将英雄漫画功夫三大元素融合一体
即将上映的《精武风云》汇集了甄子丹、舒淇、黄秋生、余文乐、黄渤等大牌影星,更有陈嘉上与刘伟强两位猛将幕后编导,再加上人气十足的陈真题材,都使得影片未映已先热。
但显然《精武风云》并不仅仅是一部动作片那么简单,导演刘伟强把新作称之为“超级英雄影片”,实际上玩的是英雄、功夫、漫画三大元素合体。这算是一次全新的尝试,追溯回望,背后甚至是香港影人历经数代的努力,英雄要有功夫衬,漫画风格需上身,为做到三位一体,足足用了四十年……
第一章:70年代 功夫与漫画齐头并进
1970年,黄玉郎以《小流氓》创出香港漫画的分水岭;同时期,70年代初,李小龙的《唐山大兄》、《精武门》也为功夫片掀开新篇章,一时间,功夫英雄与动作漫画在香港齐头并进,受到年青人热烈欢迎。
李小龙《精武门》踢馆
而殊不知,《精武门》与《龙虎门》得以成就两大领域的发端标志,与香港社会的形势变迁同样不无联系:70年代初香港青年激进化运动此起彼伏,保钓运动、中文运动、中国周等,使得普罗百姓的民族意识亦日趋强烈,李小龙以“唐山大兄”形象出之为华人争气,与当时的社会心态可谓不谋而合;同时,70年代初的香港又正处黑帮派别丛生、暴力犯罪频发、官员贪污腐败等不安状态中,伸张正义的“街市英雄”自然更为人追捧,黄玉郎以此为背景打造《龙虎门》,其共鸣感更非其他漫画所能及,其后再经李小龙神话“推波助澜”,以功夫、暴力为主的动作漫画最终成为市场主力,但这也直接导致1975年港府推行《不良刊物法例》打压……
《精武门》——为国而战的功夫英雄
1972年的《精武门》是功夫巨星李小龙巅峰之作,此后40年受到无数模仿与致敬。
李小龙电影的长处在于其形象富有个性,且武打场面气氛营造、动作设计充满刺激张力,激烈之甚更超乎观众想象。在功夫之王生前留下的四部半影片中,《精武门》可谓风格的集大成者,尤其是李小龙的表演,更为华语电影塑起“功夫英雄”的标志形象:严肃正经、硬朗坚毅。
《精武门》前,香港功夫片多数以花拳绣腿冒充真材实料,反观李小龙不但能打出真功夫,且武打场面往往实感强烈、节奏刺激,同时又干净利落、闪电过招,与残肢断臂、腹破肠流的暴力杀戮有本质区别;同时李小龙的银幕角色多肩负民族重任,如《精武门》独战日本鬼子、《猛龙过江》力克西洋拳王,故往往被塑造得正气凛然、所向披靡,与张彻等强调的个人仇、师徒仇、兄弟仇相比意义无疑也更进一层。
《龙虎门》——动作漫画的经典大侠
1970年夏,年仅20岁的黄玉郎推出心血之作《小流氓》,以电影分镜头形式画作,有别于当时作为港漫主流的单格或插图风格,同时以功夫武打为题材,借助激烈打杀的情节描写扭转过往以正经幽默的本土***模式,由此为社会写实漫画开辟市场。
1975年,《小流氓》易名《龙虎门》,同时减少色情、暴力及粗口,但黄玉郎结合日本漫画造型与中国连环图画作的创新之举依旧让其占据本土漫画首席,而漫画人物在发型、服饰、对白举止等方面与当时香港社会的切合,更对不少漫迷带来深远影响。
而70年代中期始有香港导演尝试将拳脚功夫与漫画效果融合,如吴宇森的早期作品,风格往往中西合璧。
第二章:80年代 漫画纷喜剧 无处觅英雄
七八十年代,香港正逢经济急速起飞,小市民热衷于投机取巧、急功近利,因此喜剧形象往往容易突围;80年代后香港人日渐富裕,对烂衫烂裤的民初喜剧兴趣不再,反而力求与国际格局接轨,结果着装豪华、科技百出的动作喜剧又应运而生,“受欺辱反压迫”的民族悲壮已退居次席……薄彼之下,漫画式喜剧的流行及传统大英雄的低潮则显得理所当然。
改编同名漫画的《龙虎门》,孟海和元文主演
当年,尝试将漫画与动作(功夫)结合的作品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从头到尾欠缺英雄:早年吴宇森的喜剧便多用许冠英饰演倒霉蛋,麦嘉的光棍喜剧是民初市井痞子坑蒙拐骗,《鬼马智多星》有私家侦探与黑帮大佬互相设套,《最佳拍档》则是吊儿郎当、嗜好泡妞的大盗与面目愚蠢、整蛊作怪的神探结成欢喜冤家…且每每收拾大BOSS都少不免投机取巧甚至使出各式诡计,因此尽管疯狂搞笑,却属不折不扣的小市民喜剧,70年代为民争光的英雄反而不复存在。
《鬼马智多星》——风格流行,英雄无戏
1980年,新艺城推出创业作《滑稽时代》。影片高度***式的动作喜剧风格非但让新艺城在票房上初战告捷,也让其创作团队把握到漫画形式的银幕创意,遂于翌年邀徐克执导了《鬼马智多星》。
实质上,彼时的新艺城对漫画风格的定位已更显西化,人物作风滑稽、对白诙谐,终令其在创作性及实验性上赢得成功。《鬼马智多星》后,新艺城又推出更为经典的“最佳拍档”系列,以现代都市背景进一步发挥其动作喜剧的漫画风格,票房屡刷新纪录不说,也让该风格成就80年代港产喜剧片的创作重心之一。
相比七十年代在各自发端中尝试融合,八十年代的香港影坛反而进一步将三者割裂,此时,小丑在漫画电影中风头正盛,正统功夫随转型时装动作沉寂,即使英雄也由拳脚演化为枪械(《英雄本色》开创英雄片潮流,正邪对决一概用枪),甚至“超级”也与英雄无甚关联…稍加探讨,这一现象似应归结于80年代本土电影工业的蓬勃发展,更大程度的商业化需求令不同类型片市场皆得拓宽,如此“事半功倍”的创作环境下,影人在创作也变得更为“专一”。
电影《龙虎门》——改编不力,不为人知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非漫画改编电影能活用漫画风格,正牌漫画改编电影却泯然于众:1979年黄玉郎曾与鲁俊谷合导了一部《龙虎门》,分别由孟元文及孟海饰演王小龙及王小虎。
然而这部光是靠漫迷就能赚上一笔的作品最终只得不足150万港元的票房。追究起来,倒不是黄玉郎意不在此,而是他未懂另辟蹊径发挥漫画优势,反而在民初功夫喜剧的热潮下随波逐流,诸如唐装小子、喜剧练功、荒野对决等都让原著剧情沦为陪衬,至于将电光毒龙钻、降龙十八掌、九宫梅花棍、追魂十五滚等经典招数全然变为北派喜剧武打及兵器对拆更让其十足一部跟风市场的平庸功夫片,谈不上任何出彩之处,对看惯原版漫画的观众而言更是不愿买账。
第三章:90年代 功夫英雄漫画重放光彩
90年代初,随着《黄飞鸿》、《东方不败》等片带来的武侠热潮,拳脚武打片没落多年的市场又重新归位,然而由于赶拍滥拍导致类型膨胀,一度跻身市道翘楚的古装大侠也很快归于沉寂,此时一众影人不得不改弦易辙,将部分70年代的热门题材进行全新翻拍,并成功重塑了动作神话;
李连杰《黑侠》让超级漫画式英雄初露端倪
此外,90年代的香港影市已进一步国际化,多位本土演员及导演开始摩拳擦掌进军好莱坞,加上香港制作的影片票房在90年代中期后屡败西片之手,不少影人也开始极力探讨“国际化港片”的创作道路,以求在好莱坞大制作的攻势中觅得突围空间。
《精武英雄》——功夫超脱“娱乐”
作为导演,陈嘉上的聪明在于虽走与李小龙一脉相承之路,却未曾照板煮碗(流露反英雄主义倾向),故影片不仅淡化了《精武门》的民族情绪,李连杰版的陈真也以儿女情长取代了“复兴中华”的重担,唯独沿袭了李小龙式的英雄激情。
最重要的,还是陈嘉上对李小龙武学修养及武术哲学的提炼与沿袭,故《精武英雄》即有各国各门派的武艺切磋,亦有以体毅两力拼杀到底的拳脚肉搏,片中陈真不拘招式,活用武术击败对手,正是李小龙截拳道内涵的浓缩。实质上,相比40年来各版“精武”题材,《精武英雄》承载的思想与精神仍居其首,在某种程度上超脱了“娱乐”的范畴,成为弘扬拳理的典范之作,这亦是后期所有“精武”题材需要思考和借鉴的。
《黑侠》——超级英雄初见端倪
《精武英雄》在海外市场的成功既让更多西方影人认识到李连杰的形象价值,也让更多本土影人尝试将动作影星进行西式包装,并突出较符合西方观众口味的剧情风格,藉此进一步打入好莱坞市场。
徐克与李仁港合作的《黑侠》是为其一:与《精武英雄》对比鲜明的是,《黑侠》选择以都市超级英雄为题材,其举止和力量虽嫌夸张化甚至神化,但无疑能够满足普罗大众频受各式压力下的超现实幻想而至对社会矛盾的“精神反抗”;此外除拳脚实战,《黑侠》还增添了高科技武器如枪械及爆炸,加上黑侠“头罩+黑衣+斗篷”式的后现代造型,令观感极似蝙蝠侠等美国都市奇侠。
或许《黑侠》尚未能妥善权衡香港与海外市场的口味,但胜在能让本土英雄保留精髓的同时为之披上“国际化”的外衣,相比一味飞天遁地、卖弄功夫的传统英雄而言,至少能为更多西方观众接受,这亦是今日《精武风云》力求让陈真突破本国界限、并进一步成就“超级英雄”的影响要素之一。
《中华英雄》——刘伟强操刀自成一格
刘伟强早期的《古惑仔》与《风云雄霸天下》是为经典,1999年的《中华英雄》更是他再次挑战漫画英雄巅峰的作品,因非但要改编马荣成的经典原著,还要控制在本土影坛兴起不久的数码特效场面,更需处理篇幅长达半部之多的海外华人劳工戏(,难度实质不逊《风云》。更令人关注的是,十一年后,《精武风云》将登陆银幕,昔日《中华英雄》的“华工血泪史”,又何尝不能称作是《精》的前奏呢。
第四章:2010 《精武风云》三位一体
《精武风云》剧照
新世纪十年,英雄、功夫、漫画三大元素其实展现得并不理想。
随着香港电影人逐渐在内地借尸还魂,香港制造亦逐而恢复元气。
甄子丹、刘伟强、陈嘉上做为当今华语影坛栋梁,三人联手《精武风云》令人充满期待,自然不能只平淡交货。用刘伟强的话来说,“没新意其实就不必拍了”——此次,金三角组合各有分工,陈嘉上负责英雄,刘伟强负责漫画,甄子丹负责功夫,将香港电影人四十年的努力尝试融为一体。
英雄——多重身份组合
《精武风云》中陈真是影迷尤其期待的形象。而这一形象塑造,既离不开最初李小龙创造的陈真原型,又带有90年代李连杰版陈真的留学西化之风,而面具造型前承《黑侠》,并与近些年火爆大银幕的“蜘蛛侠”“钢铁侠”国际诸侠接轨……
所以我们在《精武风云》里会看到,平日的陈真不过是由法国回到上海的年轻实业家“齐天元”,嗜好土风舞、擅弹钢琴、法语流利;而到了雨夜,陈真化身头戴面罩的黑衣“青蜂侠”与反派街头激战,伸张正义;到了末尾,陈真又变回一裘白衣的爱国志士,以血肉搏杀报效民族…多重地位的身份,为《精武风云》奠定了一个更精彩的“超级英雄”形象。
功夫——精武当先重塑神采
精武故事,经过几代影人打造,在民间拥有超高人气,而其追求的实战功夫也是好评如潮效仿者无数。
精武长存,如今事隔多年,当甄子丹继连续剧《精武门》后再向李小龙致敬,足令影迷心潮澎湃。
若对历代“精武”追寻一番,则《精武风云》已算是第五代“传人”。此版因布施超级英雄形象,所以有“超人版陈真”之说。陈真传奇仍在延续、动作神话依旧发扬,恒久不变是家国情怀、民族情结——甄子丹融合各种功夫技击,从欧战飞侠到虹口道场,充满了传统与创新的结合挑战。其功夫超卓,打斗充满拳拳到肉的实战感,更有虹口道场一人单挑150名空手道黑带高手等g.c涌现,“甄功夫”也由此成为全片精彩的亮点之一。
这再挑虹口道场必将又是对40年前《精武门》铸下悲壮国魂的铭记。
漫画——升级版功夫英雄
与实战功夫和超级英雄分庭抗礼者,尚有《精武风云》的影像:其华丽布景与饱和色彩非但将全片气氛营造出别具一格的漫画气息,更与超级英雄成功对接,当中刘伟强的风格化表现堪称主导。自小看漫画过来的刘伟强擅长漫画影像,《古惑仔》、《风云》、《中华英雄》早已经让人见识其才,当时他以灵活的手提摄影配合先进电脑特技,继而催生出一批影响深远的“动漫特效动作片”。
此番《精武风云》漫画色彩浓厚,与超级英雄形象对接,营造独有的华丽风格,亦直接导致了功夫动作升级——当甄子丹站在屋顶傲视远眺、雨夜独挑众杀手……那都是近代年轻人看了能会心一笑的场面。(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