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位登陆“百家讲坛”的上海老师刘强
本报讯 记者 郦亮 “我愿意看门道的人喜欢我,不愿看热闹的人喜欢我。”刚在“百家讲坛”讲完《竹林七贤》系列的同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刘强昨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如是说。作为继钱文忠和鲍鹏山之后,上海第三位登陆“百家讲坛”的大学老师,刘强的讲座引来褒贬,有人为他的温文尔雅而感动,有人又认为他似乎过于温吞,鲜有个性。刘强的表态即针对于此的。他告诉本报,作为一名严肃学者,他愿为严谨而丧失生动。
“不愿意讲得太精彩”
有同济的学生说,刘强上“百家讲坛”就像变了一个人,在大学的课堂上,刘老师讲课何等天马行空,可在电视上却有点中规中矩。记者了解到,作为同济中文系的骨干老师,刘强现开有“中国文学史”“《论语》导读”“魏晋文学”等数门课,并向以好听生动吸引学生。
据刘强自己对本报记者说,他在学校讲课“放得开,收得住”,且不写讲稿,却常有“神来之笔”。之所以上了“百家讲坛”便判若两人,是因为节目组要求刘强多讲故事,为防止说错,刘强破天荒地写了讲稿,结果录节目时就会想到讲稿,便似乎受了约束,平日激昂的语调也变得平和起来。
“我平时在学校想把课讲得沉闷都难,可以说我在‘百家讲坛’上讲得任何一集都不如我平时讲得好。”刘强昨天说。不过,刘强并不后悔自己的改变,“学者的本能就是讲负责的话,我不想因为一味强调生动而讲错了话,这很丢脸。”由于面对全国观众讲课必须慎之又慎,刘强昨天甚至说他“不愿意讲得太精彩”。
上电视没告诉任何人
刘强上“百家讲坛”,是好友鲍鹏山教授向节目组推荐的。一登讲坛,刘强就立刻感到和平时讲课要求很不一样。讲故事是其一,另外还不能太学术。和竹林七贤的气质不谋而合,刘强偏偏也是那种“柔里有刚”之人。他在调整讲课风格的同时,并不准备屈就,不会像一些学者那样,为了生动,一味去迎合观众。“我愿意看门道的人喜欢我,不愿看热闹的人喜欢我。”
其实在《竹林七贤》之前,刘强在“百家讲坛”曾用了半年时间录了12集的《魏晋风流》,其中讲到魏晋时代的风俗、人物、故事以及精神,刘强自认为讲出了感情。魏晋风流的各个层面也都涉及,这一系列目前尚未确定播出日期,但显然值得期待。
无论如何,作为第三位登陆“百家讲坛”上海的老师,刘强都要不可避免地出名了。但是刘强对此显然十分警惕,他对本报记者说,为了低调,他去录节目期间没有将此告诉任何人,“现在有些人知道了,来问我,我才承认,我认为这就是一件小事,”在这方面,刘强体现了他强烈的个性,“我不想出名,我只想做一个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