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帅哥全面涉足“红色英雄” 爱文艺擅谈情

2010/10/12 12:05:25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经典剧越拍越时尚,有说“与时俱进”、有说恶搞不当一提红色经典剧,观众脑海中就难免涌现出高大全的英雄形象。无论是《51号兵站》的小老大,《南下》中的孟思远,还是《敌营十八年》的江波,杜淳在剧中诠释的英雄人物都是忧郁小生的魅力男,举手投足颇有偶像架势。

代表演员:杜淳(资料图)

代表演员:杜淳(资料图)

代表剧目:《山间铃响马帮来》(资料图)

代表剧目:《山间铃响马帮来》(资料图)

  经典剧越拍越时尚,有说“与时俱进”、有说恶搞不当一提红色经典剧,观众脑海中就难免涌现出高大全的英雄形象。随着影视剧业的迅猛发展,“概念化”、“脸谱化”成了编导演员们避之不及的问题。于是现在呈现于荧屏上的红色经典大戏,里面的英雄个顶个时尚新潮,除了在精神上依然高高在上,言行举止都被贴上了“与时俱进”的标签,“英俊潇洒”、“多情浪漫”、“能歌善舞”成了他们红色英雄新的符号。

  英俊潇洒 偶像派也可以当英雄

  如果说原来影视剧当中的“革命人”都是莽汉,讲究黝黑壮实的身材和声如洪钟的气魄,那么现在的新英雄则都玩潇洒耍帅的路线,细皮嫩肉外加高大帅气,装扮上看似游击队员,穿回便服则是不折不扣的贵公子。

  代表演员:杜淳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杜淳有一副朴实、敦厚的外表,他的形象是绝对的好男人代表,如今因为主演了《51号兵站》和《敌营十八年》等红色剧,现在已经成了“新生代红色偶像”。无论是《51号兵站》的小老大,《南下》中的孟思远,还是《敌营十八年》的江波,杜淳在剧中诠释的英雄人物都是忧郁小生的魅力男,举手投足颇有偶像架势。

  多情浪漫 英雄也擅长谈情说爱

  在特殊年代,影视剧里别说是英雄人物,连普通百姓都很少展示谈情说爱的剧情,如今的红色剧里英雄人物都是恋爱的高手,有些甚至还谈多角恋,玩个浪漫的小把戏对他们来说更是小菜一碟。

  代表剧目:《山间铃响马帮来》

  这部刚刚在央视播出的剧目,主要的场景是一场斗智斗勇的反特之旅,最特别的是,反特人员在这趟本应紧张枯燥的战斗当中,并没有忘记互相之间暗送秋波、眉来眼去,文化女教员小萧暗恋韩队长,知性漂亮的陈医生则爱慕风度翩翩的黄排长,而被爱的人却分别爱着另外的人……“爱我的人对我痴心不悔,我却为我爱的人甘心一生伤悲”,歌中演绎的爱情纠结也在革命队伍中火热上演。

  能歌善舞 爱文艺的英雄更有魅力

  英雄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这句话乍听起来不那么真实,但如今影视剧中的现状就是如此。不必深究从事紧张革命地下工作的人都是什么时间用来学习这些文艺本领,总而言之他们放在今天都是“准演员”的人选,进个部队文工团都绰绰有余。

  代表角色:李侠

  《永不消逝的电波》里由赵立新饰演的李侠,被网友戏称为“国产007”,有“好事”网友统计了一下,李侠在全剧当中穿的服装有30多套,而且他爱打扮、爱摆POSE,而且除了神勇的枪法和高超的电讯本领和掌握多国外语的功夫,李侠还会单手开车、品红酒,精通音律,对《黄帝内经》也颇有研究,完全是新时代的“全能优质男”。

  本报首席记者 林娜

  各方评说

  红色经典的故事在影视圈里刮起一阵旋风,在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温儒敏教授看来,这是一种文化病象:“对民族文化经典的拆解、拼贴、戏说或者改写,消解了其原本的意义深度,张扬了感官刺激和情绪宣泄。”冒犯常规、调侃正经、亵渎传统,温教授认为只能获得一时快感,“恶搞经典的风气一不小心就会酿成了文化领域的沙尘暴。”温教授认为,观众需要经典作品,是因为经典积淀了人类的智慧和文化价值,“没有自己经典的民族是可悲的,人们通过经典才更感受到文化的存在感和沉甸甸的分量。”

  导演说 刘伟强:普通人也能成就英雄的辉煌

  作为今年最受关注的华语大片,《精武风云-陈真》因为题材的原因吸引了很多的眼球,对于片中陈真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导演却给其增加了“华工”这一特殊的身份,引来很多质疑,对此导演刘伟强有自己的看法:“我觉得从人物所处的时间及年代而言,这种安排是恰当的,也是合乎情理的,也许这个新陈真和大家熟悉的陈真不太一样,但我觉得更丰满,我希望他不单单是一个热血的武林高手,还是一个有勇有谋的爱国者,如果我拍得和过去一样,观众一定会说我太土了,电影和电影人都需要个性。”新陈真在片中有很多普通人的言行,有影评人认为片中很多简单粗暴的表现方式有失英雄的高大形象,对此刘伟强有自己的认知:“时尚的陈真与经典差别很大,这都是为了成就他最后成为超级英雄在铺垫,他是在大家最需要英雄的时候才站出来,去完成大家不能完成的任务,这种英雄式的辉煌更有说服力。”

  在刚刚登陆深圳卫视和北京卫视的谍战剧《黎明之前》当中扮演国民党特工的著名演员林永健,昨日在被记者问及“红色英雄很时尚”的话题时,开诚布公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实这已经不是新鲜的话题,在我看来无论是影视创作者还是观众,都应该保持着与时俱进的观点来看待人物的塑造。”

  之前因为形象的限制经常在影视剧中以反面人物出现的林永健,这些年突破自己演绎了多个正面人物,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好评,对此林永健很有一番心得体会:“英雄必须得高大全?叛徒和敌人就得猥琐相?这种观点早就过时了。‘高大全’这个概念如何来诠释?是不是就得正襟危坐、不苟言笑?是不是就不能风花雪月,不能琴棋书画?我觉得这都是没有一定之规的。其实通过很多史实和传记书来看,很多领导人或当年的英雄楷模,都是非常优秀、非常全面的人才,只是以前我们只注重他们的事迹,而忽略了他们生活当中很人性化的一面,现在的影视剧恰恰更真实了,离英雄近了,离生活也近了。”

  从事教师工作的朱女士是红色经典剧的忠实观众:“因为从这样的作品当中,我们能感受到一种精神力量,能贴上‘经典’二字标签的影视剧,都是经过了大众检验的好作品,这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底蕴的传承。”

  正因如此,朱女士说自己作为一名普通观众,希望荧屏上的红色经典剧在改编和创作的过程当中,分寸感要把握得恰到好处:“就拿前段时间播出的《江姐》来说,我们从小就是学习着江姐的光荣事迹长大的,但看到剧中用大量的篇幅表现江姐与彭咏梧、幺姐之间的情感纠葛,虽然很动情,但让我们觉得不太习惯。我的观点是可以展现英雄的情感世界,但不能喧宾夺主,不能表现得太玄乎,否则会让红色经典串味儿,太过于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