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张建亚
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
导演冯小宁
商报江阴专电 特派记者 陈和生/文 杨东华/图
如今去电影院看电影,排队买票是常有的事儿。在过去的九个月里,中国电影票房突破70亿元,今年实现100亿元的票房基本无悬念。在昨天举行的中国电影论坛上,张会军、杨步亭、冯小宁、张建亚等业内人士给中国电影票房“泼冷水”,认为100亿元票房的背后隐藏着诸多危机。
危机1
表演队伍步入老龄
中国电影年度表演分析报告称,老腕发力,新人无力,造星有力,创新乏力,这是中国电影在过去一年中表演队伍的写照。
在一定程度上,中国电影表演队伍迈进“老龄”社会。50岁以上的挑大梁,40多岁的扮演青年,30多岁的谈情说爱,20多岁的演个边边角角。演员和他们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年龄差普遍在10岁以上。
如今的华语影坛,青年演员的储备情况令人担忧。经纪公司不择手段地捧新人,但是基本上停留在包装、宣传的层面,不能给青年演员足够的“充电”机会。也就是说,一旦宣传炒作停下脚步,那些“小星星”就销声匿迹了。
这份报告指出,目前30岁以下的演员数量不小,真正有发展潜力的却寥寥无几。在未来中国电影的产业规模扩大到300亿元票房的时候,中国电影在表演方面将陷入无人挑大梁的尴尬境地。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表演人才的青黄不接,是中国电影发展的最大危机。
危机2
电影教育盲目攀高
之前,电影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是“免检”的代名词,现在,电影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不“回炉”培训根本无法承担正常的电影创作。中国电影年度表演分析报告如是说。
针对这种现象,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说:“中国高校的畸形发展,导致很多电影专业毕业生不合格。中国人喜欢上规模,上规模往往意味着降档次。现在中国高校特别是艺术电影专业高校就是在盲目地上规模。”
张会军举例说,某高校动画专业班一次就招了1000多人,那个校长非常骄傲地说,培养这些动画专业的学生很容易,每人一个画夹、一个马扎就可以了。
师资队伍方面也存在问题,有些高校引进教师时门槛非常高,非博士不要。张会军说:“电影研究类专业引进教师可以要博士,其他表演专业引进硕士就行了。尽管如此,高校的教育依然攀比着。攀比的结果是培养的电影专业毕业生不合格,这对中国电影的发展是一个致命伤。”
危机3
电影投资急功近利
中国的电影工业已经启动,但是相比美国来说还显得不专业。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会长杨步亭说:“目前中国电影的投资都是急功近利的短线投资,几个月就搞一部电影,比电视剧都快,这很难出精品。当年的样板戏还十年磨一剑呢!”
对于业内人士预测今年能拿下100亿元的票房,杨步亭认为“这是一种盲目的乐观”。
他说:“数字技术是世界电影发展的趋势,中国的数字放映机依赖进口,这决定了我们的发展必然受制于美国电影工业。我们可以发展自己的数字机,这在技术上不是问题。但是美国对数字放映实行控制,不使用他们的放映机,他们就不提供片源。”
100亿元电影票房里面,中国电影的票房占多大比例呢?电影人应该冷静思考一下,别让中国电影热出“痱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