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企划/女物娱乐策划组 文/刘杨 天虹
女物娱乐讯 国产剧最成熟也最擅长的,是讲述家长里短。悬疑或谍战,则和“成熟”二字,相差甚远。谍战剧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是我们太笨,而是敌人太狡猾,能做到的着实不多。几年下来,《暗算》,《潜伏》名列其中,或者要加上这部《黎明之前》。
完全紧凑的剧情,毫不含糊的悬念,恰到好处的节奏,流畅自然的表演,《黎明之前》由此得到了“好看如美剧”的高评价。能够把一部国产剧和美剧相提并论,可以说是观众对谍战剧的最高称赞,编剧的高水准,加上导演的剧情把控,成就了这部电视剧的美剧风,基本上一路完美的故事讲述,欲罢不能的悬念安排,让《黎明之前》抓住了美剧味道的优势特色,变成一部难得一“酷”的好剧。
技术 心理 让意外进行到底
美剧的吸引人很重要一点就是技术当道,一连串专业技术名词出来,那种陌生感马上把外行的观众压迫到追随者视觉,因为完全陌生,因此只能老老实实跟着剧情走。而且意想不到的知识应用,把故事变得新鲜和意外起来,让剧情占到常规之外,自然出乎观众意料,也就自然回味无穷。《黎明之前》是国产谍战剧中唯一采用了大量专业知识来推动故事的作品,比如借鉴了美剧中对连环杀人犯的“侧写”方式来分析卧底身份,对凶杀现场子弹的分析,通过汽车外的声音寻找目的地,甚至自行制作毒药等,不管这些方式实际可行性到底如何,但放在剧情中,便一下子拔高了整部剧的档次,显得与众不同。
心理战是《黎明之前》的又一个编剧特征,正反两大boss均深谙心理分析,对阵机锋完全在心理较量。和时下谍战剧流行的“残忍审问”风不同,《黎明之前》不靠体现刑讯的血腥来刺激观众,而是把心理战术放在审问的最高境界,交谈中不断设计圈套让人陷入绝境,最终达到招供目的。著名的反间谍专家平托上校曾经在他的书中说,运用心理学拷问,比折磨肉体效果更好,这也是刑讯技巧的最高境界。在《黎明之前》中,最后一段关于水手的审问可谓国产谍战剧的经典段落,看似洞彻对手一切的心理战老手谭忠恕,实际上却反而被心理战术更为强大的水手所利用。最后的置死地而后生,虽然情节上不无牵强硬伤之处,但总体构思却是强大而足够美剧范的。心理战的精彩和惊心动魄,是《黎明之前》最成功的内容之一。
应变 矛盾 拿什么拯救主角
美剧的主人公们是彻底的个人英雄主义,但却从来不是超人。他们很强大,却没有未卜先知的超能力;他们很坚强,但同样有着七情六欲恐惧犹豫。美剧式主人公的特色是应变能力,所有事情并不是完全按部就班去进行,而是充满了人为因素造成的意外。主人公就是在处理这些意外的时候去展现英雄本色,展现一个人转化成英雄的过程。《黎明之前》中的刘新杰,也不是一切运筹帷幄的能人,很多时候情况完全不是他的掌控范围之内,甚至危机总是突然到来让他毫无心理准备,因此他必须时刻去改变,去调整,努力让自己化险为夷。《黎明之前》故事最大好处是,没有哪个安排哪个步骤被表现得完美无缺,一件事情的处理只有相对好和相对差,而且都会留下遗憾和隐患。这样的故事发展不仅制造了悬念,也让故事变得更加可信而有看头。
和国产剧正邪分明的角色安排相比,美剧人物往往故意模糊正反界限,每个人的所作所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同时也有自己的无奈。《黎明之前》对主人公的刻画,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都体现他们的多重性,刘新杰从苏醒的一刻就开始人格分裂,两个完全不同的自我让他受尽折磨,剧中也一再体现这种折磨和压力。谭忠恕也是工作与生活上的双面人格,有着另一种方式的自我分裂,自我折磨。美剧喜欢体现环境的高压,把人的环境变成极端,《黎明之前》也承袭了对高压的渲染,以此突出悬疑之下的压抑。这种安排让主人公显得人性,甚至有些可怜,让观众在同情中理解和认可每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而不仅仅是从正义邪恶的角度去区分。
忽略 简洁 向天真爱情投降
美剧风格的悬疑剧,基本上是让爱情靠边的,爱情甚至不是一道盛宴中的甜品,而只能降低到配菜花边的地位。女主人公的爱情不是没有,但不是白开水一样的暧昧,就是从开篇安排便设定完毕,不给任何前因后果的发展余地,这点同中国谍战剧“女人能顶半边天”的安排,实在是大相径庭。国产谍战剧中,女人不管有没有合理存在的理由,都硬要安插出女超人的存在感,然后强迫主人公在生命危急时刻还必须谈恋爱,让观众总有种智商被挑战的无力感。《黎明之前》彻底打破这种既不合情又不合理的故事安排,顾晔佳和刘新杰的爱情,几乎就是点到为止,把海清这个第一女主角的安排,完全沦为龙套位置。导演把《黎明之前》定位成金属调子的男人戏,也就注定了要忽略爱情发展,把观众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谍战故事本身。
尽管女人成了陪衬,但《黎明之前》的爱情并不因此黯然失色,刘新杰和顾晔佳的爱情被表现的简洁明了,甚至没有太多交集,然而,虽然每次都只有寥寥数语,却能看出爱情上质的发展变化。一朵玫瑰的考验,谍报经验的交流,收拾屋子的温馨,去而复回的满足,一直到对刘新杰身份的确认,只是几个片段,却把整个爱情故事很齐备又很悲剧的展现在观众面前。当最后刘新杰抱着顾晔佳尸体痛哭喃喃“你都不知道我的真名”时,煽情效果也一点不亚于通篇爱情下来的其它谍战故事。甚至因为“我爱你,却不知道你是谁”这样绝望的宿命相逢,而格外显得悲伤。
搭档 人情 谁动了我的信任
一对搭档或是一个搭档团伙,有着迥异的性格,但却互相信任,在故事中各司其职,又因为性格不同而矛盾迭起包袱百出,这是美剧人物设定的传统。《黎明之前》中也采用了这种方式来诠释故事。国民党内部虽然仍然表现为尔虞我诈明争暗斗,但在主人公的队伍里却团结一致,颇有美剧的分工合作之风格。谭忠恕手下,爱吃能干又单纯的孙大浦,活脱脱美剧中特色技术人员。屡败屡战的齐佩林,能力有限但坚忍不拔,阴险的李伯涵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人人都爱刘新杰,他是八处一宝,老大谭忠恕更是深藏不漏,领导魄力十足。同样,水手一伙人中,更是各有各的多面手能力,有人精通炸弹,有人精通反跟踪,有人精通改造机械,水手本人更是药物高手。这样能人辈出的两伙团队碰撞,才真正好看,可以撞到火花十足。
而一个性格迥异的团队中,因为有着一群非常态的兄弟,所以思维也必然游离于正统之外,美剧喜欢表现团队人情大过上级利益,在关键时刻,他们的头儿和上级发生矛盾时,这群人会选择自己信任和佩服的老大,而不是官样上司。《黎明之前》中,最终大颠覆的八处,也因为这一伙精诚合作过的人集体反水,伸张“正义”,让老大成功的反戈一击。浓重的人情味是美剧讨好观众的不二法宝,在《黎明之前》,这个法宝也屡试不爽。
画面 反转 我的镜头我的剧
美剧最令人称道的画面处理,在《黎明之前》中也有一定的复制,国产剧常见的偷懒画面,用两人不断废话台词的镜头切换,在《黎明之前》中很少出现,相反,因为《黎明之前》故事的饱和安排,让画面也跟着频繁转换,跳跃式的从一个场景到另一个场景,视角不断调换,就像一场镜头旋风,把观众的眼球牢牢抓住。《黎明之前》的很多突发事件都是从一个特写入手,然后徐徐发展,却又不给具体的解释,增加了故事的紧张感。比如黑暗中突然响起的电话,小特务脚下的传球被突然截住,李伯涵的枪声加背影出场方式,汽车追踪声音的不断改变路线,电话线的追查,这些镜头都和美剧镜头风格一脉相承,看得出导演在处理上的诚意和匠心独具。除了镜头的娴熟运用,《黎明之前》最有美剧特色的表现方式便是大量的闪回和反转,整个故事不是按照顺序发展流水账般表现出来,而是把事件结果猛的抛出来,形成一个个谜题,让观众大惑不解和绞尽脑汁的时候,再用闪回把故事重新解读给观众看,告诉观众合理的答案。这种方式可以把悬念表现到极致,虽然一般的悬疑剧中也偶有体现,但因为故事太弱,也只能在结尾甩出一个包袱而已。而《黎明之前》因为故事的不断g.c迭起,因此此类包袱每集都有,因此故事反转形式也频频出现,成为该剧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