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江生前照片
在一位艺术家眼里,幸福的人生应该是什么样的?面对这个问题,著名剧作家、话剧电影表演艺术家、影剧评论家黄宗江曾给出这样的答案:“艺术出自人生,人生尽如艺术。”
10月18日13点47分,黄宗江因病在北京301医院去世,享年89岁。这位总是以明朗的笑容面对世界的老人,用丰富的艺术经历,为自己的幸福人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我不能灰色地活着”
18日下午,资深文艺记者、《娱乐没有圈》作者鞠健夫率先在微博()上透露黄宗江去世的消息,还介绍了黄宗江的“演艺家族”。鞠健夫说,黄宗江是表演艺术家黄宗洛、作家黄宗英的哥哥。黄宗洛是北京人艺的老演员,曾出演《茶馆》里的松二爷;黄宗英则和著名演员赵丹合作出演了《幸福狂想曲》。“3年前,我有幸采访过一次宗江老人,当时他已是八一厂的离休老干部。深切怀念。”鞠健夫说。
有评论称,黄宗江是一个才华横溢、至真至性的人,从演员到编剧、从戏台到银幕,在每一个人生舞台上,他都演绎得光彩照人。他出身书香门第,却带领一众弟妹跨入戏剧行当,成为“卖艺人家”。他不到10岁就发表独幕剧,之后创作了包括《海魂》、《柳堡的故事》、《农奴》等影响了几代人的电影剧本。他一生坚持以人为本、唯人主义的创作理念和生活哲学,虽饱经磨难,却从未动摇。
许多接触过黄宗江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非常乐观、从容的老人。他在生前曾说:“我不能灰色地活着、不能黑色地活着,我得亮色地活着。只要还活着你就得考虑生,怎么生活得快乐一些,给别人带来一些快乐。”
出自燕京的戏剧天才
1921年生于北京的黄宗江,从小就经常跟随父母去看戏,这对他后来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在少年时就彰显出在戏剧创作上的天赋。10岁时,他以“春秋童子”的笔名在《世界日报》上发表独幕寓言剧《人的心》。1935年,黄宗江考入有着悠久演剧传统的南开中学读高中,开始在校内登台演出,展示出了才华。当时,许多角色需要男扮女装,黄宗江就经常扮演女角。3年后,黄宗江考入燕京大学外文系读书,当时的他已经把演戏放在了首要位置。
1940年,19岁的黄宗江中断了在燕京大学的学业,只身前往上海投奔向往已久的“抗日孤岛”——上海的进步剧团。经有过一面之缘的黄佐临介绍,黄宗江考进上海剧艺社,走入了真正的戏剧团,并很快站稳了脚跟。不久后,他又加盟了黄佐临组建的上海职业剧团。这段时间,他参加了话剧《愁城记》、《蜕变》、《正气歌》、《楚霸王》、《春》、《秋》及电影《乱世风光》等的演出。
之后,黄宗江过起了闯荡戏剧江湖的生活,也在上海有了不小的名气。1942年主演话剧《秋海棠》而大红大紫,便有电影公司找黄宗江出演电影版的《秋海棠》。不久后黄宗江又告别了上海的艺友,辗转湘桂,到了重庆,并参加了夏衍领导的中国艺术剧社。在这个集中了夏衍、于伶、郑君里、金山、蓝马、张瑞芳等名家的剧团里,黄宗江很快就显现出了自己的实力,特别是他在《戏剧春秋》这出话剧中,“一赶三”的精彩演出,把一场戏中三个角色个个演得可圈可点,让人刮目相看。他得到了观众与同行的认可,拥有了“三大小角色之一”的雅号,并与蓝马、谢添、沈扬,一起被称为“四大名丑”。
1943年冬天,22岁的黄宗江又一次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报名参加中国赴美参战海军,当了一名水兵。直到抗战结束,黄宗江才走入燕京大学校园,过起了一边写剧本、一边读书的生活。两年后,黄宗江的第一部戏剧大作《大团圆》获得成功,这是黄宗江第一个搬上舞台和银幕的作品,也正是这部作品改写了黄宗江的后半生,使他从演戏转为职业写作。
87岁出演《生死桥》
解放后,黄宗江成为了一名军旅剧作家。经过7年多的艰辛创作,黄宗江与胡实言编剧的《柳堡的故事》由八一电影厂摄制完成,与观众见面。那个年代,描写红色革命战争题材的影片是银幕上的宠儿,而《柳堡的故事》大胆地在战争题材影片中进行了描写爱情的尝试,使影片备受欢迎,片中插曲《九九艳阳天》至今仍广为传唱。这部电影还曾获得文化部全国电影文学剧本创作三等奖。
1958年,黄宗江到八一电影制片厂担任了编剧,进入了一个创作的高峰期,《海魂》和《农奴》就是他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其中,《海魂》曾获得1959年捷克斯洛伐克“第十届劳动人民电影节为世界和平而斗争二等奖”,《农奴》也曾在菲律宾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上世纪70年代末,黄宗江重新拾起了笔,又进入了一个创作高峰期,《柯棣华大夫》、《秋瑾》等作品纷纷问世。期间,他还以文化使者的身份到国外讲学。认识黄宗江的人都会感到他是一个充满活力,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人。
前几年,当知晓田沁鑫将执导李碧华《生死桥》请他出山时,黄老欣然应允,且言明不收取任何报酬,不顾身体疾病,最后以87岁高龄出演民国大戏《生死桥》,成为剧中最年长的演员,当时全剧组都管他叫“爷爷”。剧中,黄宗江饰演前清太监王公公,深居雍和宫,好周易八卦,精通玄学,始终给人以浓重的神秘色彩。卧床闭目,寥寥数语便点破命运玄机,令人震撼。一处暗房,方寸之地的定力表演,黄宗江就把这个耄耋老人的神秘和出世表现得入木三分,体现了他非同一般的表演功力。如今,《生死桥》竟成为了黄宗江艺术生涯中最后的荧屏绝唱。据悉,黄宗江遗作《生死桥》刚刚在北京举行了央视开播新闻发布会,将于10月22日登陆央视八套与观众见面。
他是著作颇丰的“杂家”
身为剧作家、演员、影剧评论家的黄宗江,自谓“杂家”。他在文化圈内也是颇受认可的写作者,曾出版数十部作品,包括:
●戏剧戏曲选:
《舞台集》(含《大团圆》、《南方啊南方》、《风雨千秋》《贺龙刀》等)。
●翻译改编选:
《嫁接集》(含《麦克贝斯》、《安娣》、《落花时节》、《寻梦》等)。
●电影剧本选:
《单枪并马集》(含《柳堡的故事》、《海魂》、《农奴》、《柯棣华》、《秋瑾》等)。
●散文集:
《卖艺人家》、《花神与剧人》、《你,可爱的艺术》、《人生知己》、《小题小作》、《悲欣集》、《戏痴说戏》、《老伴集》等。
●剧影散文选:
《长歌集》、《剧人集》等。
【网友悼念】
他演绎的真善美
永远留给后人
黄宗江逝世的消息一经发布,网络上就有不少网友发表悼念留言。截至19日晚上7时,已有147位网友在新浪网的专题留言版上倾诉自己对这位老艺术家的怀念。
一位名为“南方红叶”的深圳网友说:“黄宗江老人是一位非常可爱、可敬的艺术家。他才华横溢,乐观幽默,豁达健谈。他的代表作之一《柳堡的故事》‘浪漫’了一代人,也激励了一代人。《九九艳阳天》的美妙歌声,也将永远留在观众的心里。”
一位名为“hongyan”的北京网友说:“他(黄宗江)是一位非常慈祥、乐观的老人,在世时他总说自己已经做好了‘随时出发’的准备,我总劝黄老:‘请您不要这样说’。结果他还是真的走了……黄老曾说:‘人的一生是一世演员。’他演绎的真善美将永远留给后人,留在我们的心中!”
记者 钟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