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从巴黎到重庆 八个被胶片定格的城市

2010/11/4 2:33:18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台北:始终与身份认同形影不离  台北始终与身份认同形影不离,不仅牵涉到台湾人对公民身份的认同,还让台北承载巨大的历史负重,而身份认同则往往与台北的城市化密切相连。

  文/魔小肥

  都市与都市电影是辩证关系的。创作者被都市吸引,继而拍摄出了都市电影,而其中的影像成为城市的一种客体。在西方,都市电影凝聚着城市长久的生命力,反映着艺术家作为城市中某一生活群落的认同感。而在华语影坛,初生的城市电影是对中国高速发展城市化的客观记录。王小帅导演最新执导的《日照重庆》(11月5日公映),以发生在重庆当地的一起杀人劫持事件为契机,讲述了都市小人物的个体遭遇。在层层叠叠的混凝土建筑之下,艺术家挖掘的是埋藏在缝隙中的人性和情感。正如《日照重庆》中的父与子,无论都市变奏曲的音符如何排列,父子间的理解和信任始终是这一变奏曲中永恒不变的情感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八个城市已经上演了无数银幕故事,让我们一同分享个中的冷暖人生与喜怒哀乐。

《戏梦巴黎》展现巴黎的别样风情

《戏梦巴黎》展现巴黎的别样风情

  巴黎:革命情节与罗曼蒂克

  法兰西民族,是一个生而自由、生而纯粹的民族。他们体内的胆汁质洒满了花都的每处角落。巴黎人敏感而冲动,梦幻而浪漫,正是巴黎城独有的气质。《戏梦巴黎》正面描绘了五月革命中无惧无畏的巴黎青年。在他们眼中,革命不仅是将自己的血肉之躯投向敌人,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巴黎的最后探戈》中,男女主角从陌生人到疯狂交媾只需要一个眼神交流。巴黎人的情欲就如塞纳河两岸的鲜花一般常年盛放。这是一个拥有梦幻视觉的爱之都市,《天使爱美丽》空中的云朵不仅能幻化成艾米莉心中的想象,还象征着巴黎人对自由休闲生活纯粹的追求和愿景。

《华尔街2》给你的是一个梦想诞生与覆灭的双重之地

《华尔街2》给你的是一个梦想诞生与覆灭的双重之地

  纽约:世界中心的爱与恨

  地球上没有任何一座城市能比纽约在世界影坛上拥有更高的出镜率。纽约被世人视为世界中心,《华尔街》的繁华与衰败能够牵动世界经济的起伏与去向,所有的阴谋和灾难都首先降临在自由女神头上。哥斯拉、极度严寒、外星人入侵,纽约成了人类末日景象的试验场。但现实更为可悲,每次看到2001年之前出品的电影中的世贸双塔,便能让人嘘叹不已。纽约承载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的梦想,包容性让城市文化生机勃勃,这里明媚的天堂与阴暗的地狱并存,梦想的实现与幻象的破灭共生。在《穷街陋巷》、《出租车司机》等马丁·斯科塞斯的作品中,纽约的霓虹喧闹和主角的孤独寂寞互为映衬;而在《安妮·霍尔》、《怎样都好》等伍迪·艾伦的纽约都市电影里,纽约则不仅作为场景出现,也是点缀小资情调的不可或缺的符号。

《东京物语》中流露的是日本民族的细水流长

《东京物语》中流露的是日本民族的细水流长

  东京:仅属于大和民族的归属地

  战后的东京曾经满目疮痍、残瓦败垸。《活人的记录》中,东京市民对于核战争充满茫然的恐惧。小津安二郎却用温柔的镜头重建着大和民族的暖暖亲情和传统道德。在惊人的民族凝聚力的鞭策下,东京如今已是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但往昔小津镜头下的平凡而珍贵的情感细流显得格外珍贵。就如《迷失东京》里一样,银座、六本木、东京塔,到处是匆匆忙忙的过客,日本人从北海道从冲绳来到东京谋生正如当代中国的疯狂的城市化进程一样,失去了乡村的闲时,只有紧张与忙碌。不过国际化的冲击反倒让东京居民形成自成一体的文化,还东京都的街巷院落人家之中,我们仍然感受到小津描绘的《东京物语》。

《艋舺》告诉你一个青春期的台北

《艋舺》告诉你一个青春期的台北

  台北:始终与身份认同形影不离

  台北始终与身份认同形影不离,不仅牵涉到台湾人对公民身份的认同,还让台北承载巨大的历史负重,而身份认同则往往与台北的城市化密切相连。《爱情万岁》里,主角迷失在豪华的待租屋中;《千禧曼波》里,舒淇在迷离的夜店灯光中点燃了自己的青春。尽管在身份认同上,台北依然迷离,但这座城市却能给居住其中的人们以温暖和安慰。台湾电影中的台北与现代化往往失之交臂,它的魅力被定格在古老而草根的城区,如《艋舺》。那里香火鼎盛、食肆兴旺,台客文化随处可见,任谁都可感受到台北混乱的一面。而在《一页台北》和《第三十六个故事》中,台北则向我们展开了人性化的一面。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