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高群书
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记者戎钰
“我也是记者出身,对媒体一直很看重,跟大家关系一直都不错,可不知道为什么,这次大家对我这么不友好。”和本报记者说这话时,高群书是笑着的,轻描淡写的像句玩笑。可关注新闻的读者会知道,高群书会说这话的背景是,《西风烈》上映以来口碑严重两极,称之为“神作”的有,骂之“超级烂片”的亦盛,而后者如潮水般涌来的口诛笔伐,更让微博()狂人高群书心冷之下宣布退出网络。“我尊重你的不喜欢,那能不能也请你尊重别人的喜欢呢,这才是客观公平吧?”电话那头的高群书,确实急了。
无奈一
神作一词是误解 大家不要带着气说话
《西风烈》上映前,高群书请了不少好友提前看片,这些热血好友后来在微博上用“神作”形容该片,而这个词也成了《西风烈》“杯具”的导火索——大量抱着超高期待买票的观众发现,《西风烈》并非他们想象中的国产版“好莱坞动作大片”,落差之下,骂声四起。“神作这个东西,都是误解。神作,不是说这个作品有多了不起、多棒、多好,而是说它有风格,有气质,有个人气息。我们平时说某个人是神人,也不是说他有多完美啊,而是他在某方面有特点。但这些好评触发了很多人的反感情绪,不管自己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都要开骂,非要说它是垃圾,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这样较劲,没必要。”
翻看高群书的微博,从上映前的意气风发挥斥方遒,到上映后的如履薄冰谨言慎行,心理变化不言自明,以至于如今有人发微博表扬《西风烈》时,他还要自嘲地跟帖一句:“现在说好的都是某些人的敌人我的托儿。”而说到托儿,高群书口气里都透着“我冤死了”,“我们当时找的不是影评人,而是那些有社会经验、岁数比较大的、对文艺作品有独立见解、敢指着鼻子骂我的人,我可以把那些人的名单拿给你看,都不是这个圈子里的人,我以为,如果把这批人征服了就成了,没想到反而起了反弹。”高群书说,自己能听进去批评,“尤其是观众,说我们是烂片,我完全能接受,这是他们的权利。但我看不惯很多影评人,带着私愤毁电影。挺可怕,挺可悲的。”
高群书强调,《西风烈》是自己在类型片上的一此探索,“所谓类型片,就是能吸引特定族群观众的电影,它注定让一部分人喜欢死,一部分人讨厌死。现在《西风烈》口碑这么两极,我能接受,但希望媒体能公正一点,同时展现这两种观点,不要只说有人在骂。对于那些上来就骂‘垃圾’的观众,我尊重你的不喜欢,但也请你尊重别人的喜欢,这才是客观公平。”
无奈二
我们不是大片 从没指望风卷残云
《西风烈》上映首周,票房接近3000万元,当日该片宣传总监在微博发文致歉,称这个数字“距离不少朋友的期待有差距”。对此,高群书半开玩笑地说:“我回头要批评他,为什么要道歉?我对这个数字很满意,作为一个中档片,这是一个合格的成绩。”
而所谓“不少朋友的期待”,应该是指很多人都把《西风烈》当成一部国产大片,认为其亮相后应该动辄拿下近亿票房。“我要再澄清一个误解。我是说过希望它能卖2亿,但那不代表它就是个大片。《西风烈》是一部中档制作的类型片,而且这个档期也不是什么好档期,它有可能一出现就风卷残云吗?除非影院愿意把片子放上一个多月,它才可能有好的收入。”
高群书用《风声》举例说,“《风声》最后的票房是上映一个多月后累计的,它首周末的票房也就是2000多万元。《风声》刚出来时,豆瓣上也是骂疯了,可后来大家就慢慢认可了。”
高群书不介意坊间重提《风声》,因为“《风声》与《西风烈》是两种东西,没有可比性”,但他非常介意大家拿“陈国富”说事儿——批评《西风烈》的声音中,有种说法是:《西风烈》的失败证明,《风声》是陈国富一个人的成果。“他们根本不知道我和陈国富是怎么分工,不要瞎发言,有什么好说的?挺可笑的。”
高群书日前宣布退出微博界,且不论他是不是真退,“被伤害”的姿态溢于言表。“我以前觉得在网上被人调侃调侃挺好,但现在发现,有些事是不能调侃的,有些人是不能对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