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话筒奖揭晓 上海三主持获奖

2010/11/11 18:05:25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在颁奖前的媒体见面会上,这三位上海”金话筒”悉数到场,坦言获奖后的心情,其中“感恩”和“忐忑”是她们共同的心情,可谓“喜忧参半”。而已站在播音主持界最高领奖台上的她们也希望年轻的后起之秀能够树立一个良好的心态,为上海的播音主持界再添辉煌。

SMG首席新闻主播印海蓉

SMG首席新闻主播印海蓉

施琰获电视主持作品“金话筒奖”

施琰获电视主持作品“金话筒奖”

  2010电视播音主持人“金话筒奖”获奖名单:

  中央电视台 孙小梅

  中央电视台 李小萌

  山东电视台 王俐

  陕西电视台 杨芳

  中央电视台 鲁健

  上海广播电视台 印海蓉

  北京电视台 姜华

  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 王梅

  中央电视台 芮成钢

  中国人民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 海琳

  早报记者 骆俊澎 实习生 卜晴

  2010年度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颁奖晚会于昨晚在北京举行,本届“金话筒奖”设立了“作品”和“人物”两类奖项,奖项分为“广播”和“电视”两部分。这次上海广播电视台共有三人获此殊荣。其中,SMG首席新闻主播印海蓉获电视播音主持人“金话筒奖”;施琰以《文化主题之夜——我从少先队走来》获电视主持作品“金话筒奖”;钟姝以《法眼看天下——上海世博能叫停“上街睡衣”吗?》获广播主持“金话筒奖”。

  在颁奖前的媒体见面会上,这三位上海”金话筒”悉数到场,坦言获奖后的心情,其中“感恩”和“忐忑”是她们共同的心情,可谓“喜忧参半”。作为中国播音主持界的最高荣誉,获得“金话筒奖”必然感到喜悦,感恩那些在职业生涯中帮助过自己的人。但同时“金话筒奖”好比一把双刃剑,又让三位主持人心怀忐忑,她们现在思考的是既然已经“脱颖而出”,之后的路该怎么走,才能不愧对这来之不易的“金话筒”。

  喜:坚持终于得到回报

  从业22年的首席新闻主播印海蓉、与央视著名主持朱军从青少年并肩成长的施琰,以及上海广播新闻的骨干主持钟姝,这三位“金话筒”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她们一直坚守自己热爱的岗位,从未言弃。在外人看来,主持人是一个风光无限、令人羡慕的职业,每天只要“动动嘴皮子”,其实不然。谈起这份22年如一日的工作,印海蓉表示“辛苦,甚至有点寂寞”,“但我喜欢这份工作。我的成长过程很长,但力量也因此而绵长。现今竞争激烈,工作环境和我当初进台时相比产生了巨大变化,年轻人希望遇到好题材一下子出人头地,这无可厚非。但对我来说,端正心态是最重要的,因为心态决定状态——我不太会给自己定太高的目标,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的小成绩积累起来就很了不起了。”正因为抱着这样的心态,她并没有想当“中国奥普拉”的“野心”,“这么说肯定是忽悠”。而广播主持人钟姝也“自嘲”说:“我每天待在录音棚里,观众只听其音不见其人,我比她们两位更‘寂寞’。”

  忧:得奖后的路更难走

  主持人们对“金话筒”应该是梦寐以求的,那为什么三位会用“忐忑”来形容获奖后的心情呢?印海蓉简单明了地说,“我们走出来了,但走出来后的路该怎么走,才是最值得思考的问题。”“金话筒”犹如一把双刃剑,获奖带来荣誉的同时也带来了压力。“并不是收视率上的压力,我认为美誉度与收视率无关。”施琰坦言,收视率的确是主持人的一项硬性指标,但并不是唯一的标准,“业内人士评出的‘金话筒’,相信业外的口碑也不会差到哪去,所以不会担心收视率的,应该把重点放在节目的质量和深度上去。”

  对于节目的质量和深度的提高,三位“金话筒”总结“提高要求、摆正位置、不懈努力”十二字方针。一如既往的平常心,将节目往深度里挖,不因获奖而摆出高姿态,这是“金话筒”们对自己的要求。而已站在播音主持界最高领奖台上的她们也希望年轻的后起之秀能够树立一个良好的心态,为上海的播音主持界再添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