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出版人谢玺璋: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儿

2010/11/12 11:05:29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  不过,对于文化名人出场费的高低,很多网友对此褒贬不一,有网友直言不讳地表示,“有些作家好几年都不见一部作品出来,成天走穴,凭什么拿那么多出场费。对于文化名人的出场费,田果表示理解,“其实做学问和赚钱不矛盾。

谢玺璋(资料图)

谢玺璋(资料图)

  谢玺璋个人简介

  北京人,祖籍山东肥城,一直供职于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在《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书香专刊、文化导刊和《北京日报》文艺周刊任编辑多年,现任同心出版社常务副总编辑。对文艺评论情有独钟,写过千余篇电影、戏剧、文学和电视剧的评论、论文,曾获多种全国及北京市文艺批评奖,有《喧嚣与寂寞》、《中国妇女向后转》、《雅俗》、《速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师与名家丛书·张恨水卷》等专著问世。 2006年著名的“韩白之战”中,谢玺璋包括洪晃、陆川、高晓松、陆天明等人都牵扯其中,文坛两代人之间的激烈争论,成为2006年的文坛大事件。 (白度)

  “文化名人出场费报价单”出炉后,据记者多方考证,其可信度很高。但由于话题敏感,记者约访的一些作家、学者纷纷回避了这个话题。著名文化批评家、知名评论人谢玺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份“文化名人出场费报价单”从根本上讲涉及到了隐私和面子问题,“文化人如今都成为商品,但有的人身上只体现出了市场价值,没有体现出文化价值,这样的人还是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儿。 ”与此同时,记者还采访了出版界资深出版人田果,她表示,让中国的文化人富起来不是单靠身价的提升,而是要从如何保护版权、打击盗版、提高稿费上出发。 □记者齐书勤

  “面子问题”

  让文化人暗自飙升身价

  如今呈现在公众面前的单子中,将作家、媒体人、主持人、明星等职业纷纷归类为文化名人,至于这些职业是否都属于文化的范畴还需商榷。自古以来,在老百姓心中,文化人应该是两袖清风做学问,而在当下社会,这种观点似乎已经被颠覆,没有钱谈何做学问?“不能要求所有的文化人都不要出场费,在文化这个圈子里我认识几个名人,真的是那种两袖清风,道德诉求很高,从来不要出场费,当然他们也很少出席这样那样的活动。所以不能说要出场费的文化名人就不对,这是一个商品社会,不能一刀切。 ”谢玺璋说。

  而说到当下文化名人的身价逐渐攀升,谢玺璋表示,这是一个供求关系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名人的身价很大程度涉及到他自身的面子问题,比如一个名人,他认为自己的身价去年值10万,今年应该值12万,其实就是把自己太当回事儿了。这些名人的背后有粉丝的追捧,有商家的买单,所以身价自然也就被炒高了。 ”在谢玺璋看来,文化名人身上只体现出了市场价值,而没有体现出文化价值,“文化价值是不需要靠出场费来体现的,而且文化名人的出场费与自身价值不可能相符,更确切的说是与自身创造的社会价值永远不可能相符。 ”

  文化名人出场费

  要看买单者的收益大小

  谢玺璋表示,对于文化名人出场费的现象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如果它是一个单纯的商业活动,那么主办方愿意出资,被邀请者拿钱,这无可厚非。但如果是非商业性的活动,比如像是政府组织的活动,那么参与的文化名人拿出场费就不太合适,因为这拿的是纳税人的钱。 ”对比演艺明星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的出场费来说,文化名人的出场费不过是九牛一毛,谢玺璋分析,“其实这个标准一部分是由市场决定的,一部分是人为的,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出钱的人觉得花了大价钱后可以带来更多的收益,那他认为付给名人的出场费就值得。比如一部电视剧的投资方请来某某名演员来拍,因为明星有着市场号召力,然后电视台再花高价买来一部电视剧的首播,赚到了收视率,这种收效是长期的,文化名人走个过场就结束了,所带来的商业价值和收效都是短暂的。 ”

  不过,对于文化名人出场费的高低,很多网友对此褒贬不一,有网友直言不讳地表示,“有些作家好几年都不见一部作品出来,成天走穴,凭什么拿那么多出场费。 ”但也有网友对文化名人的出场费表示理解,认为他们靠作品以飨读者,理所当然。记者采访了出版界资深出版人田果,她表示,让中国的文化人富起来不是单靠身价的提升,而是要把如何保护版权、打击盗版、提高稿费落实到体制上。

  资深出版人爆料

  一些人赚人气后玩“消失”

  名人签售已经成了近些年来宣传新书的最好手段,他们出场是否收取出场费也成了很多读者心中的疑问,“通常情况,出版社做活动都是以营销图书为目的,因为作者也有责任为自己的图书推广尽一份力,所以图书营销签售等活动通常不收出场费。 ”田果说。

  按照传统来说,中国文化人的传统是不与金钱为伍的,但爆出这份名单是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有文化是好事,有钱也不是坏事,又有文化又有钱的榜,对大家会是一种激励和鼓舞,毕竟文化人也可以很有钱了,另外也带有八卦性质,看个热闹而已。榜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因为随着科技发展和信息透明使得资产统计成为可能,比如版税多寡。信息不流通,连图书销售数据都查不了的时代肯定不会有这样的榜了。 ”田果说。

  对于文化名人的出场费,田果表示理解,“其实做学问和赚钱不矛盾。文化名人创作也好,研究也好,其目的还是为了给人看,让人知道。你看到了他的思想,他的理论或经验,这本身就是所得,付报酬也是理所当然。所谓两袖清风做学问,大概是说做学问要专心,不能整天四处讲学、抛头露面的赚钱吧。我到觉得做学问无需两袖清风,只是要看他们用来赚钱的到底是真学问还是瞎忽悠,拿真学问赚钱很正常。 ”田果举例道,这些年她所经手出版的一些图书中,有一些作家名气不是很大,却找来很多名人做推荐、书评,其实作品写得很一般,等他们的身价被炒热以后,就很少再动笔,有的人就是为了火一把,之后就消失了,这其中不乏一些80后作家。

  80后作家坦言

  让文化更有钱,是一场“战争”

  谈到文化名人与演艺明星悬殊的出场费,田果表示文化毕竟不是娱乐,这种差异在全世界任何国家都存在,“所谓出场,就带有一定的表演性质,要有感染力、有煽动性等等,文化人肯定不如搞表演的啊。文化名人受众相对小,娱乐性差,所以相对的出场费就低一些。而且一般请文化名人出场的场合,同时请娱乐明星的可能性很小。为什么一定要跟娱乐明星比出场费高低呢。文化名人的优势在写作上,他们的书就比明星的书定价贵,要看优势在哪。 ”田果表示,“出场费可以是一种参考标准,体现的不是自身价值而是个人的一种特长,表明某个文化人更适合站在大众面前展示自己和自己的思想等。做学问很好的不一定就能在现场、在人前展示的很好。不擅长展示的、身价低的也不见得就不成功。 ”

  而通过近几年的作家富豪排行榜和这个“文化名人出场费报价单”,我们可以看出,比起国外的文化名人来说,我们的文化名人收入并不算高,作家陆琪说,“让中国作家富起来,让文化更有钱,这是一场‘战争’。 ”那么是否给文化名人的出场费不断提升就能改变这种现状呢?“我认为让中国作家更有钱,首先应该体现在尊重创作者的劳动果实,如果把文化比作一场‘战争’,那‘战争’应该是如何保护版权、打击盗版、提高稿费以及其他衍生的对该作品的使用费用都落实到位。目前一些主流杂志开始主动提高稿费了,其他一些杂志也纷纷响应。这是好的开始。 ”田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