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中国》“红”流涌动 花甲老人抢走第一票

2010/12/8 18:05:24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自2005年12月28日首演至今,北京晚报国内首创的第一个以中国作品为核心的新年音乐会——《辉煌中国》,连续六年保持着演出前10天门票即全部售罄的纪录。但今年12月29日,《辉煌中国》在人民大会堂推出由两大红色套曲《长征组歌》和《黄河大合唱》组成的首届合唱新年音乐会,其火爆程度还是让主办单位有些措手不及。

1966年6月周总理与演员亲切会见

1966年6月周总理与演员亲切会见

  自2005年12月28日首演至今,国内首创的第一个以中国作品为核心的新年音乐会——《辉煌中国》,连续六年保持着演出前10天门票即全部售罄的纪录。但今年12月29日,《辉煌中国》在人民大会堂推出由两大红色套曲《长征组歌》和《黄河大合唱》组成的首届合唱新年音乐会,其火爆程度还是让主办单位有些措手不及。

  花甲老人

  “抢”走第一单

  自演出消息发布以来,《辉煌中国》的演出门票销售十分火爆。但与往年不同的是,热线电话的数量和内容与前五年均有了较大差异,65131133的咨询电话每天都要晚上九点以后电话数才慢慢减少下来,很多观众都是订完票之后还要打上三次四次电话,来确认自己的订票和座位无误。前来取票的热心观众在等待的时候,动情地向工作人员绘声绘色地讲述自己对这两大红色经典作品的喜爱和偏好。此次负责观众接待的晚报工作人员都比较年轻,观众的热情好像被烈火点燃一样,汇成了一股巨大的“红”流,每天冲击着这些70后甚至80后、90后的心。

  到“抢”走演出门票第一单的大学教授张先生夫妇,就是这滚滚“红”流的第一颗火星。这已经退休在家的老两口均已过花甲之年,他们是业余老年合唱团的铁杆团员,从一看到演出信息开始,就连续四五次致电晚报,详细咨询演出内容和订票信息,为保证全团的50张票能够安排在一起并尽量靠前,他们还先后两次亲自来到晚报:第一次是确认座位;第二次是在工作人员告知的开票日第一时间就来取票。虽然这50张票都是价格最低的,但是他们表示:《长征组歌》和《黄河大合唱》是他们心里分量最重的合唱作品,这两个作品不仅承载了我们中国人最引以自豪的两段历史,也是鼓舞他们一生的青春之歌。

  《长征组歌》

  是一代人的青春之歌

  与张先生夫妇一样,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长征组歌》和《黄河大合唱》意味着一段不同寻常的回忆,这两部凝聚了艺术家们心血的声乐作品,不仅是一个时代优秀艺术作品的代名词,更是一代人的青春之歌。

  本报上期推出的征集《长征组歌》和《黄河大合唱》两大民族音乐品牌共同成长“同路人”的活动,在观众中引起巨大反响,从电话和来信看,40岁以上的观众成为参与这一活动的主力,而两大作品中的那些经典唱段已经融入了他们的血液。

  许多人都知道,周恩来总理和《长征组歌》有着难以言表的不解之缘,一生中曾17次观看过“组歌”的排练和演出,从第一曲《告别》到终曲《大会师》,周总理都能熟练、准确地唱下来,但他对《长征组歌》创作的影响,却很难用一个度来衡量。举个例子来说,“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首《四渡赤水出奇兵》让马国光一“曲”成名。但肖华的原诗是“主席用兵妙如神”,因为“妙”字不好发音演唱,所以战友歌舞团在创作过程中就改为“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周总理看后说:“这是《长征组歌》中的神来之笔。”可以说总理的支持成就了经典,一字之差成就了马国光。

  而到底哪首曲子是总理的最爱,也许从六七十年代曾经在大会堂工作过的张老先生口中,可以找到答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老先生非常动情,那是总理生命的最后两年,病痛的折磨已经让他的体重降到了70来斤。一次,他听到强忍疼痛的总理轻轻吟唱出“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这是《长征组歌》第六曲《过雪山草地》中的句子,这首颂扬红军英雄气概和顽强斗志的歌曲,仿佛又一次把总理带回到过去那艰难困苦的岁月,好像越是艰难困苦,越见铁骨铮铮。张先生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至此《过雪山草地》也成为他度过人生困难的力量源泉。

  本次音乐会,《长征组歌》与历年来的演出相比,最大的亮点就是精锐尽出。战友歌舞团原有的100人精锐部队,加上广播电影乐团100人的交响乐团和合唱团,虽然极大增加了排练的难度,但是,在演出气势和效果上,“绝对是《长征组歌》近年来最大规模,最热血沸腾的一次演出!”总导演甲丁表示,“2011年适逢建党90周年,这个时间点,这种阵容,这个题材加上大会堂的氛围,我相信所有走进大会堂参与这场演出的演员和观众都会终身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