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赵孤》盗《大笑》票房 差错炒作潜规则?

2010/12/10 12:05:35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进入12月,贺岁大片的票房争夺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各个片方也展开浑身解数明争暗斗。影评人宋子文说,偷票房是电影业屡见不鲜的现象,“现在中国电影业缺乏一种机制,也缺乏监管,所以任何事情都会发生,例如同行诋毁、偷换票房等等。

  进入12月,贺岁大片的票房争夺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各个片方也展开浑身解数明争暗斗。一则网络视频的出现,让这场票房争夺战有了新看点——“偷票房”这个在业内运行多年的潜规则被摆上了台面。《大笑江湖》和《赵氏孤儿》先后于12月3日和4日上映,两部影片抢夺票房之时,日前网上突然传出一个视频:石家庄的太平洋影城,有顾客要看《大笑江湖》,售票员却给了他《赵氏孤儿》的票,并表示拿该票看《大笑江湖》没问题。一时间观众蒙了,可业内人士对于这种情况早已见怪不怪了,因为《2012》上映时,发行方华夏就在全国发现多家影城偷漏票房一事,只不过以往这种情况都是小片偷大片,而今发展到大片偷大片,沈阳几位资深的影城经理都表示很难理解,而与此同时也有网友分析视频存在疑点,认为这可能是有人在炒作。

  现象:偷票房即潜规则

  近日,一段时长1分07秒的视频,在微博上被大量转发。这段由手机拍摄的视频,讲的是一位男性观众,来到某影城的服务台要求购买《大笑江湖》的票之后,售票员从柜桶里,而非一贯的出票机中,拿出了一张电影票,票面显示为《赵氏孤儿》。购票者反复强调要《大笑江湖》,服务员则说:“没事儿,没事儿。”

  昨日,记者与沈阳某影城经理聊到这则视频时,他告诉记者,这样的事儿在电影圈里已存在多年,“娱乐圈有潜规则一说,这也可以说是电影圈的潜规则。”如此“偷票房”对于观众来说,最多只是奇怪,但对于片商来说,却是一方的损失,一方的偏得。

  去年陆川的《南京!南京!》上映时,他在博客里表示,自己去参加某次会议,见到台上有位导演发言,说拍了一部电影,票房很好,还赚钱了。陆川说,当时很想把茶杯丢上去,并大骂一句——您那票房是靠偷窃我电影几百万票房得来的!

  影评人宋子文说,偷票房是电影业屡见不鲜的现象,“现在中国电影业缺乏一种机制,也缺乏监管,所以任何事情都会发生,例如同行诋毁、偷换票房等等。”他说,“据我所知,当时的《达芬奇密码》,其实被偷偷挪走了很多票房。”他还表示,现在很多发行方都纷纷想办法,期望自己的电影不会被偷票房,甚至可以从别人那里偷到票房。而在发行界也有句名言——要想票房高,一靠吹,二靠偷。

  成因:团体票才是罪魁

  究竟是出于何种原因,偷票房成了常态呢?昨日,有资深发行人员表态,称这是票房分成惹的祸。“这种事情在圈内太常见了,大公司的手腕高,各方面的关系就更到位,所以偷票房的行为也操作得更为容易些。但是在以前,通常是小片偷大片的票房。因为小片一般给影院的分成多,一般在60%到65%之间,而大片给影院的分成一般在57%以上。发行方和影院达成协议,给影院多一点分成,这样影院也乐得帮忙偷票房。”因为在这么多年的票房监查中,这位资深人士查到最多的就是拿团体票“偷票房”,“很多影城只要你拿的是团体票,干脆就不出电子票,这样一来,有些电影的票房就被团体票吞吃了。”《2012》就曾是这方面的受害者,不过这位资深人士也告诉记者,全国电影院都多多少少有这样的现象,营业额高的影院,偷到的票房有的能占到全年总票房的百分之二十强。记者更听说过一个离谱的消息,某影城的经理因为不偷票房而被总部领导批评,“××影城,××影城,遇到困难往后退”,所以在他看来,如果想让偷票房这条潜规则消失,国家还是得加强立法管理。

  说法:是差错还是炒作

  当事影院方面:只是差错而已

  “偷票房”事件发生后,石家庄某影城经理昨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否认偷票房一说。据称,该影院有两个新影厅正在进行装修,售票员不够,上岗的新售票员对工作流程不熟,所以打印了两次都没有把《大笑江湖》的票打出来。

  《赵氏孤儿》方面:别有用心的炒作

  昨日,《赵氏孤儿》的四个投资商联合发起声明,声明中直指这则虚假视频,是某些别有用心者借此炒作,并且投资方将深入彻查该事件,并将采取一切合法手段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而据星美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截至12月7日,该片的总票房已逼近9000万,不过遭遇如此“黑手”,这位负责人表示,一定追查到底。

  《大笑江湖》方面:一定彻查到底

  作为“受害人”,《大笑江湖》发行方代表孙小姐昨天表态,“一定要将此事彻查到底。”她说,该事件已上报广电总局,尽管总局还没有给出回复,但他们已经责成中影数字公司采取行动,一定要彻查到底,搞清楚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而当日发行方负责人也与石家庄院线做了沟通,该院线表示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

  本报记者 高宏采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