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氏孤儿》高歌猛进的同时,另一部电影也在不动声色地积累票房和人气。它就是集合了赵本山、小沈阳、曾志伟、吴宗宪等四块笑料的贺岁剧《大笑江湖》——
在台湾电影几乎快要消失的当口,台湾老牌喜剧导演朱延平连续两年都有作品在内地贺岁档上映。这让年近60岁的朱延平很是骄傲。去年同期遭遇滑铁卢的《刺陵》,被朱延平称为是“台湾”电影,周杰伦、林志玲两个星光四溢的“台星”,曾让朱延平对《刺陵》充满信心,还有,重要的是这部台湾电影拿到的是大陆资金,还终于赶上内地电影的黄金档期,朱延平的骄傲也在这里。他当时放言,就算“刺陵”这部戏票房不如《三枪》和《十月围城》,光是台湾这次在黄金档期中没有缺席,就是赢了。
又是一年。朱延平的胃口没有放低。不同的是,原来惹眼的港台星换成了内地“土造”,操上了得心应手的喜剧。但是,这次朱延平的信心和骄傲放在票房上,有姜文、陈凯歌、冯小刚在眼前扎堆,交战对手似乎更加强大,在这样强敌当前的情况下,放弃台湾偶像演员,拿出以内地“土造”为主阵容的《大笑江湖》。朱延平自言《大笑江湖》是他迄今为止最满意的一部喜剧,被他称为“喜剧版F4”的赵本山、小沈阳、曾志伟、吴宗宪,一点都不比帅酷版的偶像差。
台湾导演,祖籍安徽。台湾最受欢迎的商业电影导演。 青春片《七匹狼》是台湾最早的商业青春电影,王杰、张雨生都是从那部电影起家;《新乌龙院》是台湾票房最高的电影之一,这部电影捧红了两个童星释小龙、郝邵文,他俩在四五年时间里主演了十部电影,仅在台湾就创造了10亿台币的票房。
代表作
《红粉兵团》
《天生一对》
《七匹狼》
《笑林小子》
《新乌龙院》
《一石二鸟》
《大灌篮》(功夫灌篮)
《刺陵》
朱延平
赵家班各个身怀绝技
记者:你是台湾重要的商业导演,作品超过百余部,多拍喜剧,你认为喜剧最高境界是什么?
朱延平:喜剧必须具备让观众笑的功能,能够做到笑中带泪是最高境界,《大笑江湖》就是这样高层次的喜剧。
记者:首周《大笑江湖》票房小胜《赵氏孤儿》,赢在哪儿了?
朱延平:这个戏剧题材很适合贺岁档,与赵本山、小沈阳的影响,喜剧高手比拼,精彩有了,题材更能体现出一种贺岁合家欢的氛围。我的野心是打通陆港台新马各个地方的票房。
记者:《大笑江湖》看起来也像是给小沈阳量身定做的,小沈阳毕竟是演小品的,可能比较欠缺大银幕的经验,你觉得他表现如何?
朱延平:一开始对小沈阳的演技还不太有把握,因为印象也仅仅停留在小品的表演上,没想到这次小沈阳的表演非常到位和恰当,给我很大的惊喜,在现阶段青年演员中他是最有潜力可挖的,那场小沈阳与林熙蕾的对手戏,小沈阳完全将人物的情绪表达到位,而且用到了笑中带泪的情感去诠释,但当时真的没想到效果会这么好,小沈阳是个不折不扣的演技派,让观众体验到不一样的喜剧和不一样的小沈阳,都有了。
记者:谈谈和赵本山的合作?
朱延平:中国每年有几亿人都在等着赵本山出来春晚,可见他在大家心中的地位。赵本山是中国最优秀的喜剧艺术家,他给小沈阳配戏,喜剧的火花自然是一触即发,很流畅的。还有赵家班的程野、王小虎,这种好完全是在意料之内,赵老师的徒弟各个都是身怀绝技的,宁财神的本子里恰好有这种情形可以发挥。
去年《刺陵》败在太用力
记者:去年《刺陵》遭遇滑铁卢,不叫好也不叫座,你认为败在哪里了?
朱延平:故事结构出了问题,拍得太用力了。钱多了,就想多做特效,忘了故事结构本身才是重点,其他都是枝叶,不能本末倒置,活到老还真学了一课。
记者:信心是否受到打击?
朱延平:其实我很喜欢《刺陵》的故事类型,因为之前也很少拍科幻类的题材,但正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这种类型片,实践起来难免中途会出现南辕北辙,所以后来听到来自各方的恶评也觉得还需要更多的改进,我现在对票房输赢看得不是那么重了,重点是观众们对作品的看法和观感,口碑的好坏也是对一个导演成果的检验。之后再选择剧本上还需要更加深思熟虑,或许自己还是更能驾驭喜剧类型。
记者:当年台湾的文艺爱情片有“二林二秦”非常兴盛,后来式微后,取而代之的是风格个人化的艺术电影,可是电影票房也开始进入低迷状态。当时有舆论把责任推到导演身上,你认同这一说法吗?
朱延平:一部电影卖得好不好,口碑好不好,不能把板子只打到导演身上,也跟技术、剧本、明星有关,台湾电影的低迷状态是多方原因,现在需要大家联手奋起直追。
记者:台湾演员也在同时走向了下坡路?
朱延平:尽管台湾演员的底子不错,但是台湾的演员因为缺少演出的机会,确实差了大陆演员一大截,北京电影学院培养演员确实有一套,有机会上戏演员就有磨炼,现在台湾演员哪有那么多机会。不过,只要台湾的电影业起得来,演出的机会多了,假以时日台湾演员也一定可以大放异彩。
台湾电影不能失去内地市场
记者:你是为数不多的还在拍电影的台湾导演,台湾电影在亚洲市场越来越小的境况下,你认为台湾电影还有没有崛起的希望?
朱延平:台湾电影重振威风必须要依靠内地这个大市场。台湾电影如果失去内地市场,等于也没有了亚洲的地位。过去这些年来,台湾电影在亚洲已经被边缘化,因为都在拍新台币一两千万元成本的电影,而且都是在台湾本土放,完全走不出去。可以说台湾根本没有了电影工业。
记者:两岸文化交流越来越多,你认为对电影的帮助在哪里?
朱延平:内地电影市场崛起所带出来的热乎气,成为台湾电影可以延续甚至重回亚洲地位的希望。内地的电影事业现在发展很快,内地方面也欢迎台湾。只要不碰触政治几乎没有隔阂,更没有沟通障碍,让台湾电影很容易进入这块市场。
记者:一种说法是面对内地这么大的市场,有人质疑台湾电影反会给迅速吃掉了?
朱延平:没有道理。李安的《卧虎藏龙》和《色戒》资金全来自大陆,但外界视为是李安的戏,甚至认为这是台湾的电影,大陆的资金并没有把台湾吃掉啊!张艺谋的《活着》及《大红灯笼高高挂》都是台湾方面投资,这两部戏外界视为张艺谋的戏,没人说这两部戏是台湾电影。导演是台湾人,主要演员来自台湾,就是台湾的电影,不论资金哪里来,毕竟观众看电影的感受最主观,观众从来不会问这资金哪来。
记者:请比较内地、台湾、香港三地的电影有什么大的不同?
朱延平:台湾在时装剧上特别受青睐,可能是因为环境背景不同,和他同辈的导演张艺谋在年轻时代历经“文革”,所以在拍古装和乡村戏上相当传神。香港的商业电影则非常娴熟,很值得内地和台湾电影人学习。
本报记者 陈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