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昌永受访称亲情乡情恩情对自己影响至深

2010/12/30 14:33:24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如果没有家乡父老、师长、亲朋好友、领导们的支持,或许今天的廖昌永还在农村喂猪、养鸡、干农活。谈起具有传奇色彩的音乐人生,廖昌永总结,在他成功的道路上,有三所“学校”对他的影响至深:亲情,乡情、恩情。

  “如果没有家乡父老、师长、亲朋好友、领导们的支持,或许今天的廖昌永还在农村喂猪、养鸡、干农活。”廖昌永双手合十,用最虔诚的语言表达着他对所有人的感恩之情。昨日下午,回到成都的廖昌永在家中接受了记者的专访。谈起具有传奇色彩的音乐人生,廖昌永总结,在他成功的道路上,有三所“学校”对他的影响至深:亲情,乡情、恩情。

  一次改变命运的晚会

  中学时亮个嗓 意外拿到第一

  出身在郫县水乡三道堰的廖昌永,是个地道的农家子弟,妈妈是个朴实的农村妇女,没有多少文化,父亲是一个狱警,常年在外工作。廖昌永小时候最大的梦想是当一名体育老师。“我7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里有妈妈和三个姐姐,我是最小的。家里没了顶梁柱,好像日子没办法再过下去。上初中后,我有了一种想要改变自己生活的意识。”

  由于喜欢打篮球和羽毛球,廖昌永开始玩命地练体育,梦想以后能做一个体育老师,然而一次意外的文艺晚会表演,彻底转变了他的命运。“一次,学校里要搞文艺晚会,大家都不去表演,我是班里的文体委员,没办法,只好自告奋勇、毛遂自荐上台唱了一首《那就是我》,没想到竟给班上拿回了第一名。”也正是这个第一名,让政治老师发现了他的歌唱天赋,并主动介绍他跟着四川歌舞剧院的周维民老师学唱歌。一年后,廖昌永顺利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如果当初坚持做体育的话,说不定我会成为刘翔呢,”廖昌永玩笑般大笑着说。

  一种罕见的入学方式

  他赤着脚走进上海音乐学院

  “考上上海音乐学院对我来说就像是范进中举一样。在农村,考上大学是很长脸的事。”那年夏天,廖昌永怀揣200元钱,踏上了东去的火车。“记得报名那天下特别大的雨,我没伞,什么都没有,为了不把仅有的一双妈妈做的新鞋打湿,我光着脚丫踩着雨水走进了上海音乐学院的大门。”而如今,这段佳话已成为上海音乐学院新生必须知道的励志故事。最穷的时候,廖昌永连饭也吃不起,为了挣学费他曾去歌厅唱歌,却因不会唱流行歌被拒之门外。著名教育家、女高音歌唱家周小燕意外得知廖昌永为追求音乐的种种故事后,将其收在门下,做了“关门***”。此后,廖昌永以优异成绩成为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并在1996年至1997年,连续获得法国第41届图鲁兹国际声乐比赛、多明戈世界歌剧大赛、挪威宋雅王后国际声乐大赛的第一名,创造了世界高水准权威性赛事中连续三次夺冠的一个奇迹,世界歌坛为之震惊。

  一群值得感恩的人

  妻子王嘉、恩师周小燕……

  说起这些荣誉时,廖昌永看了看正在一旁忙碌的妻子王嘉。据了解,廖昌永与王嘉是老乡,在上海音乐学院读书时,廖昌永学声乐,王嘉学钢琴。读书时,两人很合得来。当年,廖昌永家境贫困,平时吃饭非常节约。这些都被王嘉看在眼里。之后,廖昌永就经常收到神秘的寄款,上面没有署名,只是常留言让他多买点吃的,保重身体。这样的寄款持续了很长时间。廖昌永一直纳闷,不知道谁会寄钱给他。直到谈恋爱以后看到王嘉的笔迹,他才恍然大悟。“不是都说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个女人吗?我的妻子就是我成功路上最坚强的后盾,我谢谢她。”

  著名音乐家周小燕也是廖昌永传奇音乐人生中不可不提的一个人。正是周小燕手把手地提携与教导,廖昌永的音乐道路才会大放异彩。“在我的求学生涯中,复兴西路上周先生的家,也成了我的‘家’。我常在那里学习,也常在那里尝到可口的饭菜;尤其到了节假日,先生总是邀请我们这些外地学生到家里过节。先生不仅注重学生的艺术造诣,更教会我做人的道理。在我获奖回到学校后,周先生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不要以为在国际比赛上拿到第一名,就认为自己在艺术上有什么了不起,在学艺的道路上,应该永远去攀登。’先生的话我一直记在心里,艺无止境,成绩意味着过去,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在艺术道路上,非常多的人给予了我帮助,包括上海、家乡成都的各级领导,亲朋好友,家人等等。如果没有大家的帮助,今天的我不是在工地修房,就是在农村养鸡,养鸭。”

  对话

  我知道,

  2010 “给力”最流行

  记:你演唱流行歌曲《红豆》《征服》时,被人质疑不务正业,你如何看?

  廖:反对的声音多来自于音乐爱好者,对这种人我很尊重。海纳百川,只有不断地吸纳外面的东西,才能发展。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艺术形态,而我既需要做到高精尖,又要做到普及。古典音乐排斥其他艺术的话,是非常愚蠢的,只会死胡同一条。唱《红豆》《征服》不是我的独创,国外早就有人在做。美国大都会歌剧院有个一非常著名的歌剧家叫弗莱明,他曾出了张流行音乐唱片,连唱法都改了。你可以对廖昌永的做法不认可,但不能反对廖昌永的这种尝试。

  记:前几天白岩松来成都,说不开博客,不发电邮,生活中的你是怎样的呢?

  廖:哈哈(大笑),我还是要关注网络的,我还知道2010年最流行的网络词汇是“给力”哦,随时跟紧时代的脚步,哈哈(再次大笑)。不过和白岩松一样,我也不开博客。

  记:觉得这是隐私吗?

  廖:因为我觉得博客类似于日记是很私密的东西,因为每个人所追求的,所处的环境不同,自己的任何一句话,或者观点都会造成误导。所以干脆不开。艺术家有独立思考的习惯,更不能把自己的独立思考强加到别人身上。

  成都晚报记者 王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