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年度华语专辑:黄韵玲《美好岁月》

2011/1/4 13:05:18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美好岁月》不唯情意真挚(这不妨视为起码的美德),录音、制作更是精巧无匹,倾注了小玲与共同制作人钟兴民半生菁华,不愧那辈走过台湾流行音乐巅峰时代的老将。》  陈升仿佛是文德斯电影《欲望之翼》中的老天使,冷眼旁观城市中的哀愁与爱恋,虚无与虚伪。

黄韵玲 《美好岁月》

黄韵玲 《美好岁月》

  NO.1 黄韵玲 《美好岁月》

  《美好岁月》是一张属于“大人们”的唱片。你若曾慨然割舍过以为不能割舍的,知道感激那原以为天经地义的,略略识得雨露风霜,尝过酸甜苦辣,那么,对于这么一张唱片,你大概是懂得珍惜的。 这张唱片,我们等了十六年。从少年等到中年,乐坛几代兴衰,歌者自己的生命也历尽重重波折。当年活泼顽皮、真气乱窜的“音乐精灵”,如今看尽千帆,出手更显从容洗练。而小玲啊小玲,仍然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才华:那些璀璨夺目的旋律,那些奇想天外的编曲,除了小玲,还有谁做得出!而且,这次她唱得真好。

  《美好岁月》不唯情意真挚(这不妨视为起码的美德),录音、制作更是精巧无匹,倾注了小玲与共同制作人钟兴民半生菁华,不愧那辈走过台湾流行音乐巅峰时代的老将。“唱片制作”这件事,在近年“生产工具下放”之后,门坎大大降低,我们的耳朵早习惯了那些其实是“将就”出来的声音,甚至以为“穷而后工”是做音乐的心法,忘记了其中最初的“不得已”。小玲和钟兴民用《美好岁月》提醒我们:做唱片,原是一门极之细腻的手艺活儿。仔细听完,你得承认:这门手艺的衣钵,犹在他们手上,有待传人。

  听听《简单的事情》那像老爷钟像旋转木马一样华丽地行进,《在我身边》那烟花绽放的旋律与狂喜翻飞的铜管,《素描》末段那起落交迭的哀美的器乐与和声,《关于爱的两三事》缀尾横空出世的弦乐……我还可以一直列举下去。但我最想请你听听写给爱子的《Arthur》。巴掌大的一首歌,唱尽了春夏秋冬,苍凉悲欢。它不唯是黄韵玲最最动人的作品,更是当代华语流行音乐“传世级”的经典。

  反复听《美好岁月》,不禁想道:美国人有CaroleKing,我们有小玲。她们都是少年出道,早慧而享盛名,年轻时的歌紧扣整个社会蓬勃前进的明亮节拍。然而生命不免种种曲折,磨难与试炼之后,她们终于悟得了“成熟”的滋味。行步至此,对自己的才华,她们心里明白。对创作这件事,本心依旧澄澈。于是她们得以问心无愧,走向“伟大”。

  就和许多了不起的作品一样,《美好岁月》未必完美———披头士的《艾比路》也不完美啊。但是,就它最好的部分论之,我以为它已经树立了同行难以企及的高标。十六年,换一张可以听一辈子的唱片,值得的。@马世芳

万能青年旅店 《万能青年旅店》

万能青年旅店 《万能青年旅店》

  NO.2 万能青年旅店 《万能青年旅店》

  万能青年旅店成军十余年以来,一直选择栖身在街角陋巷的酒馆里嬉戏,小酌至酣———音乐对这支乐队而言,与其说是职业理想,毋宁说是酒后那随性的圆舞曲。

  唱片中那些在坎特伯雷系前卫摇滚框架里闪现的唯美的桥段,那些在布鲁斯音阶上肆意游走的大段SO LO,那些在爵士乐的肌理中迸发的嘹亮的即兴篇章,在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摇滚亡灵还原到自己音乐魂魄之中的同时,也用悼亡的方式对无形的遗像致敬。@马加

张学友 《Private Corner》

张学友 《Private Corner》

  NO.3 张学友 《Private Corner》

  出道超过25年,发行超过70张专辑,得奖无数,已经创下无数佳绩的张学友,还不停地突破自己,超越自己在音乐上的可能性。这张专辑包含了Jazz、Big Band、诗歌、Waltz等元素,而当中的难度是以粤语主唱为主,因为粤语本身就是不容易唱得好的语言,再者要应用于Jazz歌曲里,难度大大提高。这是主流歌手难得的大胆尝试,而张学友的歌声也控制得恰到好处。我们听到一个熟透男人的歌声和心声,这些既优雅、有品位,而又耐听的歌曲,值得支持和赞赏。@林健华

陈升《P .S 。是的,我在台北。》

陈升《P .S 。是的,我在台北。》

  NO.4 陈升《P .S 。是的,我在台北。》

  陈升仿佛是文德斯电影《欲望之翼》中的老天使,冷眼旁观城市中的哀愁与爱恋,虚无与虚伪。冷眼,但他的心是诚恳热情的;当他真正唱起生命的情歌,你知道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关于爱情的悲伤与青春的残酷。专辑中每首歌都是一则城市的故事。在这座城市的喧嚣与冷漠中,我们奋力去寻找每个可能的温暖火光,或者去创造生活的细微乐趣。而这不也是陈升二十多年来在歌坛前进的隐喻吗:在贫乏无趣的主流歌坛中,他是极少数还不断尝试做些不一样东西的人。@张铁志

周云蓬 《牛羊下山》

周云蓬 《牛羊下山》

  NO.5 周云蓬 《牛羊下山》

  假如选年度金曲,那周云蓬的《不会说话的爱情》当之无愧,这张唱片的最大意义或许并不在于古诗唱诵,而是这首包含了周云蓬和小河两个版本以及一个苏州话朗诵版的歌。这是和《中国孩子》大相径庭的一张唱片,这张所谓古典诗词概念唱片其实是年届四张的周大叔告别青春的怀旧之作,满足一把自己成长落下的根深蒂固的情结:一个是江南情结,那是随母亲坐火车去江南治眼睛留下的童年美景,一个是八十年代情结,那是诗歌启蒙的年代。@张晓舟

NO.6 万芳 《我们不要伤心了》

NO.6 万芳 《我们不要伤心了》

  NO.6 万芳 《我们不要伤心了》

  这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人,却也是一个诚实的歌者。一个时代里,我们总该保留几个不与时俱进的名额吧,让他们放心大胆地去倾吐我们共同的那些痛、不舍、欠缺、挫折、死结甚至堕落。《我们不要伤心了》是献给每一个失败者、失望者、失落者和失常者的给力赞歌。是的,我们不是永远都那么勇敢;是的,听万芳的歌,会越听越疼,而疼痛有时可以忘记怯懦。歌唱了20年的万芳,她决定用一张照亮内心的全方位创作专辑为自己打造一座生命的金曲奖。@邱大立

何韵诗 《无名·诗》

何韵诗 《无名·诗》

  NO.7 何韵诗 《无名·诗》

  放下概念大碟的枷锁,何韵诗像是回到华星年代的一张白纸,重新出发做回自己。《出走太平洋》的忧郁、《菇菇歌》的肆意、《疯子》的震撼、《西伯利亚开满腊梅花》的新鲜,各路创作人以国语歌的身份,赋予“何韵诗”三个字更多元的价值面向。《诗与胡说》是何韵诗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首国语单曲,在大卖场等公共空间都不难听到那句“爱胡说,就胡说”,告诉大家正视实现梦想的可能性。千千万万个努力活着的平凡人的故事,这十年里头不断呈现在何韵诗的歌中,钢铁也便是这样炼成的。@王击凡

陈奕迅《Taste The Atmosphere》

陈奕迅《Taste The Atmosphere》

  NO.8 陈奕迅《Taste The Atmosphere》

  在2010年初那张赚尽港人好感的《Time Flies》后,《Taste The Atmosphere》或许才是陈奕迅更为紧张的年度计划。天王不易做,全做K歌有骗钱之嫌,没有K歌也可能变千夫所指。这张EP制作出发点就抛离了商业传统思维,从歌曲的整体听感出发,放弃了从前集中火力曝光旋律和作词的噱头。陈奕迅抵死的幽默感不用出力,便已经可以从嘲讽到感叹,唱出歌曲神髓。不必刻意炫耀高音位,也不必再用假声造势。若要讲缺点,不妨让我们老派地期望一张完整大碟。@ Sean

郝云《突然想到理想这个词》

郝云《突然想到理想这个词》

  NO.9 郝云《突然想到理想这个词》

  郝云对于广东乐迷而言,就像北京乐迷不会太了解噔哚、东山少爷等广州纯本土的乐队或者歌手一样,这是地域文化的差异。的确,郝云原本就是额头上刻着“北京”俩字的LOGO歌手,要知道,一个LOGO歌手想跳出原本给自己设好的框框,是相当困难的事,但郝云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成功。在这张唱片里,郝云虽然还是用浓厚的儿化音唱歌,但他已经不再去标榜自己是一个地道北京人,他跳出了北京这座城市的框框,但跳出来后,反而让人觉得他的音乐离生活又更近了一步,难得!@黄谬

莫文蔚《宝贝》

莫文蔚《宝贝》

  NO.10 莫文蔚《宝贝》

  她还是个符号,慵懒略带暗哑的音色散发着经久不息的独立气质,代言着她时代里女性对现实的思考。音乐对于这样一个有话想说的人,只是一种工具,所以平淡可以、内敛可以、不流行可以,与潮流绝缘可以,就是要和灵魂碰撞。整个唱片有种置身现场的舒适。向前行的每一步都是艰辛的,莫氏的巅峰是唱出了人生的困境与每个人都试图保留的独立性格,而这些随着时间化入大江大海,如何不沉默与沉沦,《宝贝》是这个过程,我们已经透视到了一丝烟火闪烁,朦胧而燎原。@蒋明

  撰稿:(以署名首字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 黄谬:媒体从业者

  ● 蒋明《南都娱乐周刊》副主编、内地知名乐评人

  ● 林健华:香港著名作曲人、唱片监制

  ● 马世芳:台湾作家、广播人知名乐评人

  ● 马加:内地乐评人、书评人

  ● 邱大立:内地知名乐评人

  ● Sean:内地乐评人

  ● 王击凡《城市画报》记者《RICE》杂志主编

  ● 张铁志:台湾知名乐评人、台湾《新新闻周刊》副总编辑

  ● 张晓舟《时尚先生》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