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海报
两年前,一部《黄石的孩子》,热了湖北黄石,冷了故事产地“陕西双石铺”。而今,一部《赵氏孤儿》,让大家知道了山西藏山,却不知陕西韩城与此有关。虽然电影不负责考证历史,但是观众,愿意从电影中去认知历史。这一次,韩城文化学者纷纷举证,力证韩城是“赵孤”正宗发源地。搞得观众一头雾水:“是不是陈凯歌搞错了?”昨日记者就此事致电导演身边人员,对方表示:陈凯歌目前身在国外无法回应。
学者力证
“赵氏孤儿”韩城制造
《赵氏孤儿》热映,加上山西藏山的联动宣传,令一些韩城专家如鲠在喉。近日,当地相关部门为记者传来资料,以学者之口,来证实《赵氏孤儿》故事发生地“是韩城,而非山西藏山”。
与之前仅有的传说不一样,这一次重在举证。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副会长薛引生说,春秋时期,晋国六卿之一赵朔被屠岸贾陷害满门抄斩,程婴、公孙杵臼、韩厥三位义士救孤、保孤、藏孤的事件发生在韩城毋庸置疑。理由有三:1.当时韩城属晋国的河西之地,程婴等人藏匿赵孤的梁山就在韩城境内,现在仍有“救郎沟”、“救郎山”、“救郎庙”等历史遗迹。2.救孤、保孤、藏孤的主要人物程婴的家乡在韩城市芝川镇程庄,现在程庄仍有程氏后裔。3.程婴把被屠岸贾杀害的公孙杵臼的遗骨带回家乡葬在韩城市堡安村(程庄西边的坡上),自己死后和公孙杵臼葬在一起。赵氏孤儿赵武为了感恩两位义士,死后葬在两位义士的跟前,现在韩城堡安村南有三义墓。
在韩城当地的网站上,还有不少人拿出的证据。韩城司马迁中学退休教师张胜发就说:“据司马迁的故事载:司马迁孩时,就常随同祖父司马喜清明节到三义墓上扫墓祭奠,多次聆听了赵氏孤儿的故事,所以后来在《赵世家》、《晋世家》、《韩世家》中,用互见的手法,将这一故事生动地再现出来。”
《赵氏孤儿》故事的几大发生地
除了山西盂县藏山之外,在河北邢台,也被传与“赵氏孤儿”有关——历代《顺德府志》和《邢台县志》记载:“赵孤庄在城西北二十五里,为程婴匿赵武处。”赵孤庄村原名是单羊村,因赵氏孤儿这段故事而改名为赵孤庄村,并一直沿用到现在。
另外,河北邯郸也传有“赵孤”藏身地,邯郸有七贤祠,都被传与“赵氏孤儿”有关。
对于山西盂县藏山,有专家反对说,赵氏孤儿不可能藏在深山难以生存的地方,藏在盂县的可能性为零。否则藏身深山老林,像盂县的藏孤洞,井陉的赵孤台,都是现在起的名字,就是韩厥要找程婴,恐怕也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本报记者 唐爱明
官方表态
陈凯歌没认真研究历史
记者昨日致电韩城市文物旅游景区管委会主任周甲午,他表示已知晓此事,他说,“我认为《赵氏孤儿》的故事,不是全部,至少有一部分都是跟韩城有关,现在至少有‘三义墓’,这是古代留下来的。还有历史遗迹,也有藏孤洞等。这个电影从一开始,就跟山西盂县藏山扯在一起,这是在事实上有错误的。”他认为,“陈凯歌导演是有名的大导演,但是他没有认真研究历史,就轻易肯定了故事发生在山西,这种做法不慎重,做法欠妥。我们希望他能够到韩城来了解那段历史,认真考察一下,理清事实。”
周甲午说,目前韩城市政府和景区管委会,都很重视,一方面通过媒体说清事实,同时也希望学术界进行关注,还大家一个清白,给老百姓一个交代,不再被误导。
观众纳闷
陈凯歌搞错了?
趁着电影的热映,不少旅行社大做生意,推出“赵孤发源地,山西藏山游”。因电影的开机仪式在山西藏山,让观众都相信那里才是中国忠义文化的发祥地,“赵氏孤儿”的正宗发源地。原盂县煤矿私营老板杨连富投资数亿元,开发藏山。他组织专家考证了藏山与赵氏孤儿的关系,最终确定藏山以“赵氏孤儿”为金字招牌,以“忠义文化”为理念,来塑造品牌,重新打造藏山。2009年,景区作为投资方与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签约,拍摄“藏山版”30集电视连续剧《赵氏孤儿》;当他得知陈凯歌将拍摄《赵氏孤儿》时,又数次拜访陈凯歌,最终在2010年2月,藏山风景区在人民大会堂举办“赵氏孤儿发源地——陈凯歌藏山文化推广大使新闻发布会”,导演陈凯歌成为山西藏山风景区的文化推广大使。随后,《赵氏孤儿》的开机仪式放在了藏山举行,本报记者就曾前往现场报道过。
对于韩城人的“举证”,不少网友也根据这些证据进行怀疑,说“是不是陈凯歌搞错了”?要求有个澄清。而在网络上,支持“藏山”是“赵孤”发源地的也居多,甚至“藏山”的百度百科就说——藏山古名盂山……相传春秋时晋国大夫赵朔被晋国公杀害,赵朔死前将遗腹孤儿托付给门客程婴,婴舍去己子,携赵朔的孤儿赵武潜入盂山藏匿15年之久,后人就把盂山改名为藏山,并立祠祭祀,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在电影《赵氏孤儿》上映时,本报记者曾就“在韩城有赵氏孤儿的传说及‘三义墓’”等历史遗迹问及制片人陈红,陈红一脸“困惑”说:“只听说在山西,没听说在陕西”。记者昨日致电片方,宣传人员张小姐表示,作为影片的投资方,无法对此作出回应,这个事应该问导演等主创。随后记者致电陈凯歌发言人黄斌,对方未接听记者电话。 本报记者 唐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