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
《让子弹飞》
《阿凡达》
《盗梦空间》
2010年票房101.72亿元,创下中国电影史新纪录。其中《阿凡达》和《盗梦空间》拿走近18亿。国产优秀电影虽数量达一定规模,但优秀作品仍然偏少。
2010年一连串有关电影的统计数字似乎预示着中国电影的盛世:2010年全年故事影片产量526部,较2009年的456部增幅达15%;全国城市影院总票房101.72亿元,较2009年的62.06亿元增长63.9%。国产电影的海外销售收入35.17亿元,较2009年的27.7亿元增长26.9%;全国各电影频道播放电影的收入为20.32亿元,较2009年的16.89亿元增长20%;去年全年电影综合效益157.21亿元,较2009年的106.65亿元增幅达47.4%。
面对年产故事片526部,年票房101.72亿元的中国电影史上的新纪录,电影局童刚局长的态度并没见丝毫的满足感,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没有理由松懈,目前国内电影界还存在着优秀电影作品偏少、市场秩序亟待规范等问题。当下需要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票价定价机制,尽快建成规范透明的票房统计平台,有效遏制偷漏瞒报票房的问题,以及规范影片植入广告问题,解决电影植入广告和映前广告过多过滥的现象。
高票房难掩优秀片少
在可以骄傲的成绩面前,童刚局长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从2003年的10亿元起步,8年内年平均增幅超过35%,2010年更是达到了100亿元,目前,中国电影的票房收入已经站在世界前列。
他分析说,2010年初,美国电影《阿凡达》风靡全球,也给中国的电影工作者提供了一个直面强攻、正视差距的机会。如何在立足本土特色的基础上,缩小差距、奋起直追,成为国产电影必须积极面对的重要课题。2010年的国产大片呈现出本土特色鲜明、原创力充沛、历史与文化厚度不断加强的崭新气象。《唐山大地震》是中国电影实践“三贴近”创作原则的一个重要收获,创造了6.73亿国产电影最高票房的新纪录。《孔子》、《赵氏孤儿》、《山楂树之恋》、《非诚勿扰Ⅱ》等影片,从本土文化土壤中吸纳养分,合理借鉴国际先进电影经验,在票房上全年有17部影片的票房过亿。但是,面对成绩,童刚局长不无忧虑,他说:“百亿票房并不能涵盖电影产业和电影文化的全部内容,更不能遮掩电影产业和电影文化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的诸多问题。少数创作者对影片商业性的理解仍然片面,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的现象还未能彻底杜绝,能够成功进入主流市场、为广大观众所熟悉、拥有一定影响力的青年电影创作人才数量依然是少数。”
童刚指出了这百亿票房中,《阿凡达》和《盗梦空间》拿走了近18亿票房,国产优秀电影虽然数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优秀影片作品仍然偏少。国产影片真正能够赢得口碑、获得好评、全面满足市场需要和观众文化需求的精品力作明显不够。国产电影类型仍不够丰富,类型电影的创作探索尚处于简单模仿、复制的初始阶段,还缺乏创造性提升和本土化转换,多样化、多类型、多层次的产品体系尚未形成,面对《阿凡达》、《盗梦空间》等新类型电影所形成的创作压力,还缺乏根本的对策,更多的还在山寨式的模仿阶段。
全年亏损影片占到80%以上
据记者调查,526部国产影片中,全年亏损的影片占到80%以上,赚钱的影片是少数,两极分化的现象非常明显。对此童刚局长在接受采访时说,少数创作者对影片商业性的理解仍然片面,以血腥、暴力、恶搞和低俗为噱头;青年电影创作还没有形成规模化和品牌效应,与市场和观众的沟通对接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能够成功进入主流市场、为广大观众所熟悉、拥有一定影响力的青年电影创作人才数量较少。他总结这主要表现为“文化关怀薄弱、价值呈现缺失、审美境界狭小、现实主义力作缺乏。特别是立足当下、肩负责任的现实题材作品仍处于弱势”。
张宏森副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强调,赚钱的电影最后集中在了少数的大导演、少数的电影公司、少数的大制作影片上,而不少中小成本影片、青年导演则成了市场中的炮灰。“我觉得还要多从自身找原因。今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如何应对外部而来的各种压力,是每个电影人应当思考的。”
电影文化越来越被边缘化
记者了解到,2010年有17部国产影片票房过亿,伴随着电影票房的迅速增长,中小成本影片确实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据电影局数据统计,全年有59部国产影片票房超过千万元,其中大部分为中小成本影片,这也从另一方面标志着中国电影产业格局正在由大片垄断向多层次、多类别、多样化发展转变,逐步走向成熟的产品结构体系。以《杜拉拉升职记》、《东风雨》、《人在囧途》、《80’后》、《决战刹马镇》、《无人驾驶》、《恋爱通告》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小成本影片开创了新的电影语言类型与文本样式。
综观2010年上映的近200部电影中,喜剧类型片大约占30部,动作和爱情片大约占40部。而反映当下现实题材的电影,诸如《海洋天堂》、《我是植物人》、《我们天上见》这些思想品位都很优秀的电影还是占据很小的比例。光讲市场,忽视电影的创作质量文化品格,中国电影文化有越来越被边缘化的趋势。童刚不无担忧地说:“电影创作不是一次简单的市场行为,每一部影片都是一次重要的价值输出,有着独特的文化贡献。为此,不能单纯地以影片创作数量为追求,以制片成本大小为标准,以明星、时尚、猎奇、炒作为包装,以血腥、暴力、低俗、恶搞为卖点。要下大力气推出一批真正能够经得起市场考验、经得起观众评价、经得起专业衡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三统一’的优秀作品,从整体上扭转国产影片‘叫座不叫好’、‘赢得票房不能赢得口碑’的创作局面,从作品源头来培养观众和国产电影的紧密关系,让国产影片真正赢得中国观众的真诚热爱和拥戴。要下大力气培养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类型影片,进一步开拓适合中国国情的题材领域,在电影创意、电影语言、电影工业和电影科技方面实现世界先进经验与中国特色的本土化融合,实现电影文化和市场效果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档期冷热不均现象严重
童刚在接受采访时还指出,去年电影市场在影片的档期分布上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除贺岁、暑期、国庆等几个票房产出较高的传统档期之外,传统非优质档期的市场潜力也得到进一步挖掘。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进入城市主流院线的国产影片有260多部,即平均每个月有20部以上的国产新片上映,使许多原先空白的市场空间得到了填补和拓展,国产影片的市场占有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童刚同时表示,“但是我们也看到了问题的存在,档期存在着明显的冷热不均现象。”为了避开去年7月份的《唐山大地震》,在6月份上映的27部电影中,25部亏损。为了“避震”,结果影片扎堆上映,谁都没有赚到钱。另一个相似情况的月份是去年10月,有27部中小影片为了避开国庆档和贺岁档,都挤进了这个月份,最终只有一部影片赚钱。另外一点就是虽然中国电影票房在增长,但全年观影人数的增长幅度逐年下降。从2007年观影人数增长达35.9%开始,增速逐年下降。这些表明观影人数的增长与电影票房增长并不匹配。
广告过多过滥有望规范
童刚指出,电影市场的整体火热带动了近年来影院投资的热潮:“2010年全年新增影院313家,新增银幕数1533块,平均每天新增4.2块银幕,全国城市影院银幕总数突破6200块。但现代化的影院和银幕数量总体还是偏少,中小城市发展速度仍然滞后。”
与此同时,电影市场的秩序更是亟待规范。童刚毫不讳言地指出了在目前的市场上,对于电影票房收入确实存在着偷漏、瞒报的现象:“这些都严重损害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公平竞争,影片制作和市场流通的某些环节存有严重漏洞,票房的增长和观影人数的增长不相协调,观众总量仍然不够庞大。”电影局相关负责人也指出,今年要切实解决电影票房偷漏瞒报的问题,会严格对院线和影院的市场进行监控,尽快建成统一规范、公开透明的票房统计平台,让计算机售票系统延伸到各影院终端。在现场,针对最近大家关心的植入广告和票价问题,记者采访了童刚局长,他表示,电影局会尽快出台措施,规范影片植入广告和映前广告问题,解决观众反映强烈的植入广告过多、映前广告过滥的现象。另外会协同行业协会,深入调查研究,切实制定适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中国国情特色的票价机制,倡导优惠票价和降低票价,让普通观众更好地看上电影。
给中国电影打开大门
据统计,2010年国产电影的海外销售收入35.17亿元,虽然较2009年的27.7亿元增长26.9%,但是,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电影更多是“自娱自乐”,在海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依然明显不足。面对记者质疑,童刚分析说,有三个严重限制了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原因:“首先是由于影片自身创作质量问题,导致能够真正做到走出去并叫得响、产生广泛世界性影响的影片不多。第二是从制片到发行环节,过度倚重国内市场的内循环,忽视了国外市场的外循环,销售能力还不够。第三是外销渠道还不够通畅,缺乏有针对性的营销经验和策略,观念还很滞后,推动力也不足。”童刚说,2011年,中国电影需要拓展工作思路与方式方法,大力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做好中国电影文化“走出去”,不断扩大对外交流,创新工作理念,探索电影“走出去”的新思路及新办法,推动建立畅通有效的电影海外营销机制和网络,力争实现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多样化途径与方式,重点突破国产电影在国际主流市场中遇到的瓶颈性障碍,力争国产电影在国际主流市场中占有更多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