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黄建新
【壹】导演协会全景扫描
对话黄建新:无遮拦没防备的透明交流
在北京电影制片厂的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办公室里,现任协会会长黄建新导演笑称自己拿过协会的“全勤奖”。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从1992年开始两岸三地轮番举办研讨会,最开始是每年一次,后来改为两年一次。“所有的研讨会,我都参加过,所以到现在为止,我是全勤,有一年在台湾,大家还给我颁发了全勤奖。”黄建新导演笑着说。
作为导演协会的元老级人物,黄建新导演对于协会的面貌最有发言权。他总结导演们之间的交流是“没有遮拦没有防备的透明的”,这从协会最初成立时便是如此,一代代流传下来多少年也没有走样。同时在维权、鼓励创作、扶持青年导演、两岸三地互通有无等方面,导演协会也在持续不断地发挥着强大的作用。
协会素描:很感性、有活力、直接透明
导演协会可以说是国内最活跃最民主的协会了,这帮人开会的时候有不同意见,会吵架,经常拍桌子瞪眼睛,但私下里都是好朋友。有一回在上海,有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跟几个导演开会,结果每个导演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还都是一套一套的,说着说着就把人家电视台的给搞晕了。
这是一个很有活力的协会,如果你见过协会里开会研讨就知道,台上正有人发言呢,底下的导演们有不同意见一举手就起来了,完全可以畅所欲言,大家讨论得很激烈。经常有时候台上的人正发言,下面大伙开始讨论。台上的就说“咱们安静一下”,结果底下的人说“现在不能安静,我们正在讨论,等会等会,我们有意见”。呵呵,上面发言的人其实也习惯了,说“那好吧,拿杯茶来,我喝两口,等你们讨论完了再发言”。其实可以说导演们是习惯没有遮拦没有防备,透明地去进行交流,每个人的心都是打开的,这种沟通很直接,不会绕来绕去。从协会一开始成立,就是这种氛围,大家都很喜欢,一代一代传过来。
导演协会的人,其实都特别可爱。比如说,这协会里大家都会共同去做一件事,但没有一个人拿一分钱工资,而且都是在搭着自己的时间精力、自己公司的人在做这个事儿。没人会计较一些什么东西。我记得2005年的时候,导演协会的一场活动要印请柬,当时李少红导演是负责外联,为了节省成本,商家赞助的钱不能乱花,她就跑去河北廊坊的一个小村子里印,打算连夜印完再拉回来。结果半夜两点我接到她的电话,听声音都快哭了,她说,我在河北迷路了。
还有何平导演,也做过很令人感动很贴心的事儿。2005年的时候,他给每个导演都敢发了一个水杯,前面印的是协会LOGO,背面一转过来,是印着每个导演的名字。你一拿到杯子,发现怎么是自己的名字。而且导演协会当时300个人,意味着这名字要印300次。还有一回,我跟冯小刚、何平导演几个人,在北京机场接港台导演,北京冷啊,一下飞机,协会给每个导演发一件羽绒服,一顶帽子,而且大家一穿,尺寸还特合适,都纳闷怎么知道尺码的,其实是导演协会的秘书抓紧联系,搜集到了大家的尺寸。
这肯定不是行政机构的氛围,完全是家里的气氛,没有什么大小之分,什么资历老资历新,完全没有,大家都一样。这还是一个很感性的协会,每个人有自己的理想,带着自己的热情去工作。而且在一些公益事情上,导演们很积极的。比如要捐助盖学校,一提出这个倡议,导演们都立刻响应捐出钱来,捐了之后还不希望媒体报道,还有人说不要署名。上次我们有个募捐,台湾导演们捐了一些钱,但因为一些手续的问题没办法邮寄,所以他们决定这次来三亚参加研讨会的时候,专门把这笔钱给带过来。
这就是导演协会。
功能概况:交流、维权、相互鼓励、彼此扶持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最初是作为文化交流平台存在,后来随着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维权变成了很重要的一个活动。我们所以也做过一些维权活动,帮助导演们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其实总体来讲,协会主要是为两岸三地共同推进电影市场做一些事情。所以你会看到两岸三地导演经常互为监制,也会互相搞一些策划,港台导演们会把剧本通过邮件发来,说“帮我看一下”。彼此之间建立一个非常好的沟通,私下里都熟的不行。这与导演协会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另外,我们还会支持青年导演的创作,2005年的时候导演协会第一次办年度表彰,当时陆川导演凭借《可可西里》获得“青年导演”,我们当时为了支持青年导演创作,让他的第二部戏能拍得更好一点儿,所以奖励有10万元的奖金,这10万元,就被他用来做《南京!南京!》的剧本启动费,所以说又促成了一桩。
导演协会成立在90年代初期,那个时候与香港台湾的导演交流不多,彼此完全不了解,通过这个民间的协会,两岸三地导演们变得互相熟悉,沟通的也很顺畅,在很多事情上达成一致。
在这期间电影市场也发生不少变化。在我们最初成立的时候,90年代初期,香港电影市场发展的很好,但我们大陆市场惨淡到了电影院不放电影放录像的地步,而且都是在放港台片,国产片没人看。二十年时间过去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大陆导演开始拍出不少很好的影片,港台导演也意识到一个巨大的市场是生产高质量电影的根本,一部电影的投资需要很大,但局部的市场是没有办法收回成本的,只有市场做大了才能实现。所以大家意识到已经没必要再把这些东西分成大陆口味、香港口味、台湾口味等等。
在这些年三地电影的共同发展中,导演协会发挥了很大作用,客观地讲。
年度表彰:一个协会必须有自己的主张
2005年导演协会第一次做年度表彰,那活动搞得挺好,影响很大。我觉得表扬先进是必须的,一个协会没有自己的主张是不行的,你要让大家知道哪种东西是好的,否则你都不知道自己的方向是什么。表彰是很必要的,每个单位年底都总结,导演协会也会在年底对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因为导演是一个半藏在幕后,介乎明星和普通工作者中间的行业,它的职业特征还是大家关心的,所以是应该为中国电影导演行业树立一些正气,努力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做点事情。现在中国电影投资的环境已经大大改善了,问题就在于你拍得好不好。谁都知道电影的核心在于创作者,就是导演,所以导演就需要学习,交流,把眼界打开。所以研讨会和表彰大会都是很好的事儿。
做表彰,评选的时候大家都很直接,不会绕来绕去,觉得哪部作品好就是好,有时候还会争论,常常会讨论得面红耳赤。2005年第一次做表彰的时候,很有趣,导演协会就在3楼的办公室讨论,那时候中影老总韩三平的办公室在2楼,他听到有人在吵架,而且声音这么大,就顺着声音过来一看,原来是导演协会在讨论表彰名单呢,他说了句:“现在还有这么认真的人啊!”走了,呵呵。
评选的过程是没有人情成分的,所有的结果都是由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来负责监督。2005年那一次,是晚上7点多开表彰会,当时是在亚运村的国际会议中心开,在揭晓之前有导演问我,谁得了?我说不知道,其实我是真不知道。在揭晓之前,会计师会把原始选票一起交给我们,我们来核对,说明结果是根据原始选票来决定。表彰这种事情,其实是没有绝对的公正,但是会有相对的公平。
外界对于我们的表彰大会也都比较认可。第一次表彰的时候,我们是不允许记者进场的,当时会场内只有导演,以及请来的演员,主持人也全是导演。当时我们是在场外有一个电视屏幕摆在那儿给记者们看。在表彰会刚开始的时候,有个记者发短信给我,说“黄导现在大家火很大,准备明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