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刘江
《媳妇的美好时代》剧照
吴秀波剧照
本报记者 李君娜
2010年电视荧屏的最大赢家,非刘江莫属。
能把观众拉回到电视机旁的剧不多,但2010年至少有两部:《黎明之前》和《媳妇的美好时代》,无一例外都是“刘江出品”。前者,在谍战剧一片低迷时逆势出击,毫无争议地成为口碑最佳的年度电视剧;后者,在2010年各大电视节上成得奖专业户,更是各电视台收视最火的年度收视冠军。
两部作品中无论哪一部,都足够让一个此前籍籍无名的导演从此走上“红导”之路,更何况这两部风格完全南辕北辙的电视红剧,均出自刘江一人之手。而2010年的成绩单也不止于此,一部颇见思想深度和艺术功力的《岁月》,这一年也在荧屏上星播出,后者是刘江五年前的导演作品。
此刻,他正在上海松江拍摄他最新的谍战题材作品《策反者》。忙碌间隙接受本报专访,他谦逊地用“幸运”来总结刚刚过去的这一年。而对于作为“导演”的职业光环,他自喻为“我只是一个手艺人,是观众在养活我,所以我的手艺要对得起尽可能多的‘衣食父母’。 ”
都说文如其人,对一个导演来说,那就是作品如其人。刘江畅所欲言的言语背后,如同他的作品,一种“诚意”时刻浸润着你。
学的表演,做了导演
回想自己第一次做导演的时候,刘江印象深刻。“往监视器那一坐,心里特踏实,没有很多人第一次会出现的东丢西落、紧张得不行的时候。我自己就能很清晰地感觉到该干什么、想要什么。 ”
但他并非是那种一开始就怀揣 “导演梦”的人。1988年,刘江误打误撞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成为蒋雯丽、许晴的同班同学。 “当时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凭借对电影的满腔热爱,稀里糊涂地报考了电影学院。我对表演并不感兴趣,但是那一年北京电影学院只招表演专业。一试二试过了后,到了最重要的三试,不巧发烧感冒,嗓子哑了,人看上去也不是很活跃,就这副病容在招考老师眼里反而成了硬派小生的感觉,结果是免试过了三试。 ”
就算如此,刘江依然不喜欢表演。大学毕业后,身边的同学们顺理成章地成为演员,刘江却没当过一天演员。 “年轻的时候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但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当演员就属于后者。 ”等到外面转了好一大圈再回到影视老本行,刘江终于知道了自己要什么。 “我发现自己挺适合干幕后创作的活。少年时代虽然没有过导演梦,但一直有作家梦,而那些文学功底让我在导演工作上更游刃有余,除了可以自己搞剧本什么的,也更容易理解剧本想要传递的东西。 ”
第一部执导的戏是《铁血青春》,警匪题材,播出前夕正好赶上了“公安戏退出黄金档”的政策。“本来已经定好了27日在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结果24日新政策就出来了,直接被喊停。 ”尽管如此,刘江还是觉得自己是个幸运儿。“老天爷赏给我饭吃,总体来说,我很幸运,没有什么可抱怨的。毕竟这条路光靠勤奋也未必能成功。 ”
老天爷的确给了刘江当导演的天赋。《铁血青春》之后的第二部作品即是《岁月》,由胡军、于何伟、梅婷等人主演。 “据说,广电总局审片组的人认为这部电视剧一定是个上了很多年班的老导演拍的,而我恰恰却是一天班都没上过的人。”之所以对人情世故如此通晓老练,刘江认为,少年时代读的很多小说,让他有了更理解人性的底子,也更容易理解《岁月》的原著内容。
再度出发,时刻自省
时隔五年后的2010年,《岁月》在北京卫视上星播出。它和《黎明之前》《媳妇的美好时代》一起组成了刘江2010年的“三剑客”。然而,比起《岁月》,《黎明之前》和《媳妇的美好时代》带来的荣誉也许更让刘江觉得安心。“必须承认,我在2008年以前拍的大部分电视剧,心思并没有全部沉下来,虽然一些作品拍出来后收拾率也不错,但最多只用‘半个脑子’在拍。后来逐渐认识到应该珍惜电视剧市场目前的良性竞争态势,因为你认真投入多少,观众能够回报你多少。 ”
重新出发的刘江拍了《黎明之前》,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对分镜头的要求也精益求精。 “拍了三天,只从里面剪出了6分钟的镜头。 ”而这样的选用比例,已经接近电影。也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黎明之前》用每集900多个镜头紧凑地表现了一个特殊年代两个阵营人物的群像,一种风格化的类型片脱颖而出。
创作中的刘江很感性,他认为在现场能把自己给感动了,才能谈到打动观众。 《黎明之前》中有场戏:刘新杰送别自己弟媳。那场戏里,扮演刘新杰的吴秀波自己编了句台词:等孩子长大了,问你他爸爸在哪,你就说他和我在一起。刘江戴着耳机,猝不及防听到这句话,当时就流下眼泪。业界赞他是个有诚意的导演,他却觉得“诚意”还不敢当。 “没有哪个门类就一定比别的工作更高贵或者低贱。解放前还有很多人看不起说相声的呢,现在谁又能否认侯宝林是大师?我只是一个手艺人,是观众在养活我们,所以要对得起衣食父母。创作的时候,心里多装点观众。我也不是那种急于表达自我或者不善于倾听的人,我希望更多的人在我的作品中得到愉悦,不管年轻人还是老年人。”
但求新意,不惧题材
刘江自己也没想到 《黎明之前》会这么火,甚至不少观众表示超越了《潜伏》。 “毕竟我们的演员阵容不如《潜伏》强,当时很多电视台都在观望,大部分人不看好谍战剧,认为《潜伏》已经到顶了。 ”
在许多人眼中的谍战剧跟风,在刘江看来仍旧有“黄金”,“007系列的电影为什么一拍再拍仍有观众?影视市场不会因为题材过滥而饱和,而是看有没有新意。 ”或许就是这个简单的想法,让刘江能够保持自己的创作不受惯性影响,并将不新颖的题材拍出了新意。如今他在拍另一部谍战剧《策反者》,在刘江看来,“《策反者》跟《黎明之前》不一样,故事从50年代一直讲到80年代,算是现代谍战剧”。而他刚刚拍竣的《风语》,一直被媒体当做另一部谍战剧在宣传,他强调:“《风语》不是谍战剧,只是一部人物命运剧。 ”
对刘江来说,影视作品回归到叙事本身是他最认同的创作理念,韩国导演奉俊昊拍的《杀人回忆》是他很喜欢的电影,是一部将剧情的张力、人性还有幽默感三者做到完美融合的作品。 “从片子中能看到创作者的智力,如果你感到这是一个诚意的人讲故事,就会信任这个讲述者。 ”
“美好”时代,更需冷静
2010年,刘江的美好时代显然已经到来。他的名字吸金力与以前也大不同。问及会否趁热打铁只导电影,他说:“如果电影能像电视剧一样,投入可得到合理回报,我想导演们都更乐于去拍电影。打个比方,几千万的投入去拍摄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对导演来说,要考虑的只有一件事,把电影拍好看。但如果同样的钱去拍摄一部几十集的电视剧,就相当于10部电影的量,想要每个镜头都如电影那样好,势必捉襟见肘。在这样的前提下,电视剧要克服的困难比电影要多。 ”
而红了之后也不见得都是“美好”。刘江坦言:“如今剧本已经看不过来,各种朋友也来找我拍片,我也可能会违心拍其中个别作品,但更需冷静走过人情关。另一方面,我越来越害怕,因为你拍的东西很多人在看,稍微一放松,已经有的口碑和信任度可能就没了,在心态上我比原来更认真更谨慎,更加有种危机感。 ”
“影视作品说到底这是个游戏——人生的游戏,你启迪不了太多,能过得平静点是一种幸福,现在太浮躁了。 ”显然,刘江是一位成功的“游戏”故事讲述者,但他的讲述中也不仅仅只是影像 “游戏”。传播光明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电视剧作品中尤其明显,刘江属于能把“口号”喊得让观众听得舒服的人。这种正向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 《岁月》《媳妇的美好时代》《黎明之前》等作品中,都很明显。
“当有一天,诚信变得越来越重要,评论家变得越来越权威,这个市场就好了。 ”刘江说自己充其量是“见指望月”。当一个人的话语权越来越多的时候就有可能传播点更有意义的东西,他愿意充当那根手指,让大家顺着手指望向真理。而他并不会因此变得重要,只是因为自己如一个还没有被污染得太厉害的孩子那般去通过影像看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