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年初一纪录频道首播 记录深圳成长

2011/1/28 10:05:28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该纪录片导演、中央电视台著名编导肖崴认为,余海波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以他特有的敏感视角,记录着一个以惊人速度变迁着的中国城市——深圳”。”  著名学者王鲁湘这样评价余海波的图片:“余海波的深圳影像不仅仅是有史感,它们更是可触摸的,它们给予我的,是一个有质感的深圳。

2004年8月22日,一名打工妹在邓小平像前留影

2004年8月22日,一名打工妹在邓小平像前留影

1989年7月7日,东门老街

1989年7月7日,东门老街

1995年1月10日,中英街3号界碑

1995年1月10日,中英街3号界碑

余海波(资料图片)

余海波(资料图片)

  记者 钟华生

  2月3日(大年初一)晚8时,中国纪实摄影师大型系列纪录片《时·光》第一季10集将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该纪录片将展示20名中国顶尖纪实摄影师和他们的作品,每集重点推介一位摄影师。其中,以摄影记者、深圳职业摄影协会会长余海波为拍摄对象的《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是第3集,将在2月5日(大年初三)晚播出。

  该纪录片导演、中央电视台著名编导肖崴认为,余海波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以他特有的敏感视角,记录着一个以惊人速度变迁着的中国城市——深圳”。据介绍,该纪录片同时推介的纪实摄影家还包括安哥、吴家林、贺延光和陈锦等人。

  昨日,余海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时·光》通过介绍不同城市的摄影家以及他们在面对社会发展和变迁时所做的影像记录,也回顾了近30年来中国的人文形态。谈及成为该纪录片所展示20位知名摄影家之一的感受,余海波说:“作为一名摄影记者,我有责任把自己与这座城市共同经历的一些事情记录下来。能够见证并记录这座城市的快速发展,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

  “镜头不会撒谎”

  “‘镜头不会撒谎’,只要有心、有眼睛,只要诚实,镜头就能够把历史的轨迹变成作品。”肖崴在阐述纪录片《时·光》的内涵时说,纪实摄影的魅力在于拍摄者对于这个复杂世界细微的观察。它需要拍摄者有广博的知识准备,以获得敏感的观察力;它更需要拍摄者在知识背景下获得的正确的人文态度与立场。“显然,纪实摄影者应该是现代定义的‘知识分子’,就是他对人类的现实和未来一直充满正义的期待,一直对各种形式的特权进行质疑,一直维护人类心灵的自由和生存的权利,一直为地球空间的万物***殚精竭虑。”

  肖崴认为,纪实摄影者还应该是充满勇气的参与者,因为在许多危险的场合他必须在场。他还应该是一个具有文学素养的人,知道照片背后的历史文化含量和影像内在的情绪表达与人性的彰扬。唯有此,他的影像才会获得现实的震撼和持久的历史感染力。因此,作为中央电视台投巨资拍摄的《时·光》,将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选取20位在中国纪实摄影领域有着杰出贡献,同时对中国的社会变迁有着较深理解和展现的摄影师,通过他们的作品和产生这些作品的时代背景、历史事件结合起来,共同建构20世纪的中国民间影像史。“改革开放后,中国纪实摄影已经从宏大叙事转变‘为小民立像’,它为中国保存了活生生的世俗生活,细节就是真实,这些摄影师用细节完成了历史记录。”

  肖崴介绍,该纪录片以摄影师人物作为“立集”的基础,每集由几部分元素组成,包括摄影师访谈,摄影师的代表作品,作品产生时代的历史资料影像,摄影师所在城市的影像描述,摄影师现在的拍摄主题,以及摄影作品中典型人物或拍摄地域今天的回访等多方面,全方位展现摄影师作品的历史影像档案作用。

  用独特语言留下人文图像

  《时·光》的第3集,是以余海波为“主角”的《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该片主要通过余海波的作品《生活在改革开放的中国深圳》,展现深圳作为改革开放最前沿,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举世瞩目,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先锋。新兴的城市充满无数发展机会,宽松的政策,各种的可能,吸引无数充满梦想而又敢于冒险的人们到来。那些潮水般涌来的移民带着潮水般的梦想推动着深圳的转动,“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成为那个时代的发展象征……幸运的是,这座城市的摄影恰恰生长在这急剧变化的语境之中。

  肖崴认为,在深圳为数不多的纪实摄影家中,余海波敏锐地发现了城市进化过程中时空的错位,用自己独特的语言给城市变迁留下大量精彩的人文图像,成为书写深圳城市历史的关键节点。“通过图片,我们看到了余海波对这座移民城市所充满的人文关怀以及从容的视觉考察。”

  著名学者王鲁湘这样评价余海波的图片:“余海波的深圳影像不仅仅是有史感,它们更是可触摸的,它们给予我的,是一个有质感的深圳。深圳的质感,只有在那些华丽的高楼的背影下,那些城乡结合部的嘈杂中,那些拥挤的宿舍和车间里,或许你才能触摸到它。”多年来,余海波以记者的身份进入深圳这座城市,一直不间断地穿梭在不同阶层,亲身体验深圳人从精神和物质上面临的压力。“我理解余海波为什么在大芬村让那些男男女女的画工们排在一起合影,我也能理解荷赛的评委看到一排排光着膀子的大芬村画工们所感受到的震撼。这是一种内在的力量,被压进路面的石子的力量。”王鲁湘认为,余海波从大芬村体验到的激情,感受到的感动和敬畏,以及他所说的“极特殊的文化奇迹”,其内在的力量,撼动“荷赛奖”这一世界顶级摄影赛国际评委们的力量,就在这里。

  在即将播出的纪录片中,观众可以看到,余海波将自己的生命经验当成了他拍摄的对象,而这些影像更像是他在深圳摸爬滚打20余年积累起来的一册混乱而又极为丰富视觉笔记。“经过20余年的现实体验,我的思考和影像,共同构成了一个人在深圳这座城市发展背景下的一份生命档案。”余海波说。

  (本文摄影作品均由余海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