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中打火机是个现代版的BUG,有望在二轮播时得到修改
陈家鹄对妻子的依恋引发争议
胡军戏中杀妻感动了很多观众,包括导演
郭晓冬造型
南都讯 记者齐帅 实习生陈盈璐 由著名编剧麦家执笔,《黎明之前》导演刘江执导,由胡军,郭晓冬联袂主演的电视剧《风语》日前已经在央视剧终,又马上启动了在深圳卫视的第二轮播出。这部创作阵容强大,题材吸引眼球的作品自去年开拍以来就受到很大关注。然而播出时,不少观众发现《风语》和自己期待中的谍战大戏有极大差距。故事情节没有想象中的悬念丛生、紧张刺激,男主角没有深沉内敛、光芒四射,很多戏围绕着情感不紧不慢……这种差距导致了观众的极大心理落差和关于题材、节奏、男主角的集中争议。该剧在央视八套黄金档播出时,取得了27城市收视率平均为1.136,最高为1.68的成绩,这个收视排名全国同时段第三,也算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然而在论坛里,很多观众对该剧游离于谍战风格之外大为不满。质疑的言语刺得《风语》伤痕累累。
《风语》背后的黄金阵容的主创们怎么解读这些质疑和不解?他们设计该剧的初衷是怎么样的?他们给观众的观剧指引又走向何方?日前,南都记者专访了导演刘江、主演郭晓冬,一起直面这些质疑,透露策划、选角内幕,为《风语》全面把脉。
《风语》之情节争议:披着谍战外衣的情感剧?
《风语》最大的争议是在类型上。该剧讲述了破译天才陈家鹄历经周折回到国内抗日,加入国民党的秘密组织“黑室”,破译了大量敌军情报,却被控制自由,百般挣扎的故事。听上去破译、“黑室”、被控制——这些都很符合谍战剧的特质。但是谍战剧粉丝们发现事实远不是这样。他们期待专业的破译密码情节,强力的悬念,紧张的节奏都没有。《风语》呈现的却是大量篇幅去做人物,很多的儿女情长,细致的人物的生活与内心。这让不少观众急躁,失去耐心,他们认为《风语》整部戏流于拖沓,类型暧昧。对男主角陈家鹄把妻子看得比一切都重要的一腔深情十分不能理解,认为这种情节放在琼瑶剧里才会博取女性观众的眼泪。
刘江:本来就不是谍战戏,被预告片害惨了
《风语》跟之前的《风声》、《暗算》都不一样,塑造的重点是两个人物,这也是《风语》成立最初的原点。我们在开拍前就沟通过,认为这不是一个谍战剧,我接这个戏也是因为它不是谍战剧。从始至终我没把它当谍战剧来拍,虽说剧集的后三分之一,因为“黑室”要揪卧底,陆从骏有了逆转,人物的变化推动了事件走向,比较像谍战的氛围,但之前始终是人物冲突在推动故事。
当时央视一直宣传是“谍战巨制”,我跟他们说“千万别说‘是谍战巨制’”,他们的宣传走错了门,反复地播一条预告片,说是麦家《风声》之后,又一部谍战巨制。所以让观众产生了这样的期待。我也很无奈,招来了非议,说这剧不够悬疑,我说这不是谍战剧,为什么非要悬疑呢?这是个人物剧,是我跟麦家一直坚持的,希望大家不要带着谍战的氛围来要求这部戏,那会对《风语》很不公平。本来这种人物剧有自身的魅力,但如果带着谍战情结去期待,就会变得一无是处。
后来《黎明之前》的粉丝都放话说,他们是期待第二部《黎明之前》,我当时感到很恐慌,特别怕出现这样的比较,所以我跟制片方说,千万不要提谍战剧,制片方可能为了制造噱头,还说我放话一定超过《黎明之前》,把我给害死了,这些话都不是我说的。我跟麦家的声音,观众未必能听到,导致最后出现这种拧巴的情况。
节奏过于缓慢?
《风语》的开头让不少观众抓狂,因为“这部戏情节上实在推进缓慢,不抓人。”不少网友因此放弃了追看。
刘江:央视版本有特殊原因
央视因为一些政治原因,加了许多戏份。地方版的节奏会更快一些,再加上地方版我们改正了很多硬伤或漏洞,比如字幕都认真地修订过。
《风语》之人物争议
1、郭晓冬不像个数学家?
除了类型,争议几乎都集中在郭晓冬身上。他演的破译天才陈家鹄是个数学家。首先形象上,郭晓冬给大家的印象依然有以前电视剧中憨厚、朴实的影子,让观众有些不适应。在气质上,很多观众期待他是一个理性、儒雅的角色。而他在剧中丝毫没有内敛,过于注重儿女情长,表现得甚至有些神经质,情绪外露。部分观众觉得他缺乏知性气质,不够沉稳。有观众表示:“几乎每一集都少不了他的大喊大叫。这种神经质的狂喊根本不符合他的身份。我几乎也快被他喊的弄崩溃了。”
郭晓冬:陈家鹄注定成为受关注、受争议的角色
《风语》本身不是典型的谍战剧,而是人物剧,所以会出现陈家鹄这种破译天才同时又有儿女情长的一面,人物剧就是需要表现人物的命运的起伏多于表现跌宕的剧情,观众没有调整好期待的话,受的争议也就大了。
另外可能是因为受我以前的戏的形象影响,像是《新结婚时代》中的建国、《大校的女儿》中的姜士安,这些角色很质朴老实,给观众的印象太深了。陈家鹄一出现,先前的观众就会拿他跟自己心目中理想人物形象作比较、观众也会拿他跟刘江以前谍战剧中的人物作比较,又会拿郭晓冬以前的质朴形象来作比较,很多的这些比较交织在一起,注定让陈家鹄成为受关注、受争议的角色。我觉得还好,不管大家争议的结果如何,起码说明大家关注这个戏,而且看得很认真,看进去了。
2、演员表演太“过”?
在特殊的故事环境中,陈家鹄有很多感情外露的戏。而郭晓冬在该剧中哭戏特别多。连搭戏的林蓉蓉的扮演者孙宁都感慨,郭晓冬太能哭了。“以前听说最能哭的男演员是台湾的马景涛,能哭一天,郭晓冬这次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可以随时流下眼泪,给别人配戏出半张脸入画也会哭。真佩服。”有部分观众被郭晓冬全新的演绎打动,觉得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郭晓冬”。也有部分观众觉得郭晓冬演绎得过于情绪化,太多的歇斯底里。时而像爆发的火山,时而眼泪如黄河决堤一发不可收拾。他们认为这种表演方式“过头”了。
郭晓冬:他的大哭大悲、大喊大闹都是合理化的
在这整个过程当中,我从没想过要把他演得怎样大哭大怒,我揣摩角色时只是觉得这个人面对这个时刻,可能会有这样的情绪和反应,完全是随着剧中人的情绪自然流露。我演的是一个数学天才、密码专家,首先我将他设定在一个普通人的基础上,一个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的人,一个食人间烟火的正常人,这是出发点;但他又具有异于常人的言行,这就是天才与正常人的区别,因此我觉得他的大哭大悲、大喊大闹都是完全可以合理化的,有情感依据的。
刘江:这是他的华丽转身
郭晓冬,以往给大家的印象就是憨憨的,老实巴交的角色居多。这次客观来看,他是有很大突破的,而且他非常用情,有些戏我并没有要求他必须哭,但他一上来情不自禁就流眼泪,甚至给人家搭戏的时候也掉泪。他自己也没发现自己这么能哭,他确实用很多的真情感来诠释人物。至于是不是用力过猛,我个人感觉还是在一个能允许的范畴内吧,因为陈家鹄在我的设计中是希望带点神经质的。陈家鹄对郭晓冬来讲是一个挑战,不像胡军那么驾轻就熟,所以产生这种反馈都属于正常。其实大家也有积极反馈,说在郭晓冬身上看到了惊喜。一道菜呀,众口难调。这部戏,我个人认为是他的亮丽转身吧。
3、胡军更抢戏?
胡军将剧中国民党军官陆从骏的坚定信仰和无比忠贞演绎得深得人心。这个一直和陈家鹄对着干的“反面角色”却得到了观众的诸多认可。他饰演的陆所长机智、性格多面,坚持梦想。尽管他是站在反面立场,但观众都认为其不失硬汉魅力,非常抢戏,最后发现妻子是泄露情报的人,他杀妻的戏,甚至把导演感动到流泪。观众将陆从骏和陈家鹄放在一起比较,认为“反派”陆从骏更光芒璀璨,胡军抢了郭晓冬的风头。
郭晓冬:不存在谁盖过谁
我跟很多有名的演员都合作过,但从来没有感觉演起来很有压力,完全没有过。每个角色都肩负着不同的使命,一点都不存在谁盖过谁,这是角色本身被赋予的强势气质,从两个角色间的互动来看,也带来很新鲜的感受
刘江:胡军就应该演出气势压人
本身在剧中,陈家鹄和陆从骏就是不平衡的,胡军就应该演出气势压人的陆从骏,剧作也是这么要求的。这也是我要的。当时定角首先定了胡军,胡军确定了之后再去定与之匹配的陈家鹄。
正如观众普遍反映的,陆从骏很给力。这是我意料之中的,胡军他本身非常适合演陆从骏,他是我当时心目中的不二人选。我奔他去的,他接了戏之后,这整个剧的拍摄才得以成型,围绕他的档期安排拍摄周期,组织剧组。我觉得他的先决条件非常适合,以往演过的角色都没有这么适合他的。胡军非常阳刚,具有军人气质,陆从骏身上有的,胡军都有,所以他掌握起来比较自如,所以麦家说他写的时候用三分力气,胡军演的时候也是只用三分力气。胡军来演,他先天上很占便宜吧。而定义正派反派不应该单纯从政治立场判断,我觉得如果人物性格有明显缺陷,人格上有劣势,那才是反派。除此之外,我们没有必要去矮化他。陆从骏这个角色有很多行为是植物性行为,忠心、服从,后来因为家庭的巨变导致心理扭曲,变得更复杂了些。我们作为创作者,不能只从政治立场去拍戏,那没法看了,样板戏,我们坚持刻画人物,只有在戏中看到了真人、活人,才会是观众爱看的。哪怕是表现一个国民党人,也可以有其中道德高尚的人。我相信在这点上,我跟胡军达到了共识。
而我理解的陈家鹄,他最大的特征就是个文人,需要一个具备文人气的男演员,在中国具备这种气质的男演员也有不少,其中郭晓冬身上具备这个气质,属于我画的圈里面几个之一。拍之前我跟他有过沟通,他也愿意有这个变化,谈得非常好,促成了合作。他最终能来演还综合了档期、收视率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