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译扮演的男主角熊阔海颠覆了人们对地下工作者英武神勇的印象。
“好了,现在你可以用法语朗诵《离骚》了”,这句台词让人喷饭。
《暗算》使得谍战剧成为荧屏香饽饽,观众爱看剧中随处可见的悬念和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之后,《潜伏》于2009年异军突起,故事里折射出的办公室政治更是全民热话,去年《黎明之前》则把敌我双方斗勇斗智演绎到极致。当大家都觉得谍战剧很难再拍出新意的时候,《借枪》出现了。
虽然由于创作班底大体相同,《借枪》一直被拿来跟《潜伏》比较,但近日该剧原著作者龙一和导演姜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强调,《借枪》绝对不是《潜伏》的续写,不再局限办公室政治,而是开始关注小人物的生活,有望成为谍战剧的新拐点。该剧近日在天津卫视等四家卫视热播。
策划:龙迎春
撰文:本报记者 莫斯其格
一部另类的谍战剧
1
不局限办公室政治,关注小人物生计
在《暗算》、《潜伏》、《黎明之前》等谍战剧中,男主角钱之江、余则成、刘新杰等从来不需要为生计发愁,故事一向是集中在他们的工作上,比如如何获取情报、传递情报、破译情报。其中,《潜伏》、《黎明之前》更被认为是现代办公室政治的投射,反映出一个高级谍报人员在工作中怎样做到游刃有余。
《借枪》里,张嘉译扮演的男主角熊阔海完全颠覆了人们对地下工作者英武神勇的印象,他是一个被推到绝境的小人物,眼神不好、有娇弱的老婆孩子、心理不够强大,却稀里糊涂地被派去完成弟弟未完成的刺杀任务。而且,熊阔海需要为生计发愁,处于房子、票子、工作与理想的重压之中,每天都在为1500元一套带院子和仓房的住宅,7分钱的两三天生活费,女儿1元钱的学费而发愁……该剧在地方台播出时,剧中随处可见的“物价”成了人们热议的焦点,甚至有人称之为一部“民国版《蜗居》”。
对于这样一个另类的地下党,导演姜伟说:“如果他像一个传统地下党的话,我们就失败了。”原著作者龙一则称,其实熊阔海的这种状态才是那个年代20多万我党地下工作者最真实的状态:“熊阔海代表了那个年代95%的地下工作者,而余则成属于5%的部分。”
2
不再“暗战”,而是“明斗”
以往的谍战剧里,男主角从事的是“地下工作”,一般都小心翼翼、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隐蔽自己是工作中的关键之处。到了《借枪》,“暗战”突然变成了“明斗”,熊阔海要展开的是一个事先张扬的刺杀行动。
故事一开始,熊阔海就被怀疑是共产党,暴露以后依然大摇大摆地上街。最让人意外的是,一场暗杀行动,却被他宣扬得尽人皆知。电台还在他的暗杀地设立了直播点,随时通报熊阔海的各种进展。这一系列不按牌理出牌甚至还有些荒诞的剧情,越发让人看出这部电视剧突破窠臼的野心。
对于观众来说,刺杀行动进行得如此张扬,“确实够刺激的,或者说很特别”。但也有观众觉得“接受不了,怪怪的。可能因为我还是更习惯传统谍战剧的套路”。
3
台词不玩深沉,更多幽默
从台词角度说,《暗算》、《潜伏》、《黎明之前》普遍深沉路线,几位主角往往通过语言展开交锋,而《借枪》另辟蹊跷,为了配合熊阔海的小市民身份,台词走平民路线,在幽默上做足工夫。
有网友给《借枪》总结了经典台词:“‘缓缓’是熊阔海的口头禅,身处困境的他,常用这句话来安慰家人、朋友、组织和自己,每到缓得不能缓时,他常有惊人的举动,令人心敬,又令人心酸。”“‘好了,现在你可以用法语朗诵离骚了’,熊阔海在裴艳玲面前为了缓交房租说法语充有钱人,在历尽艰辛终未拿到房租时,裴艳玲对熊阔海优雅地说出这句话,一时还在纠结熊阔海窘态的我不得不笑喷。”
铺垫部分稍显沉闷,
观众必须有耐心
和以往谍战剧中一上来就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剧情不同,《借枪》更像是一部生活剧。导演姜伟称,该剧前面的部分内容像是《清明上河图》,可承载很宽泛的故事流量,而结尾更像是一幅狂草。
但剧中前13集几乎都在讲“借钱”,地下党员熊阔海成了被一块钱难倒的英雄汉。他开篇就身处进退两难的境地,在天津潜伏多年,却没有经费,唯一的来源是自己在洋行工作的微薄薪资。观众称这一铺垫部分显得过长,“有点沉闷”,“后半部故事进展节奏不错,但也必须承认,得有耐心看完导演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