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清出家3年后露面 笑称给力浮云我都懂(图)

2011/3/13 14:06:08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在自助餐厅里,一碗稀饭、一小碟咸菜,后来要了一碗小面,服务员端上来的时候,忙不迭地说“谢谢”——这就是李伯清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吴文:去年,吴文自编、自导、主演的诙谐小品《差点点》荣获华语戏剧文化最高奖“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最佳表演、最佳剧目、优秀剧本三项提名。

说起那些逝去的笑星老友,李伯清有点伤感

说起那些逝去的笑星老友,李伯清有点伤感

  在自助餐厅里,一碗稀饭、一小碟咸菜,后来要了一碗小面,服务员端上来的时候,忙不迭地说“谢谢”——这就是李伯清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2007年10月29日,李伯清在四川彭州的三昧禅林剃度,正式出家。直到3年多以后,他才凭借本土电影《大人物》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的时候,李伯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是出家,但不是隐居出世。”作为巴渝笑星的一面旗帜,李伯清仍然在默默地为本土文化发展作着自己的努力。

  谈出家:相当于读MBA

  从2007年到2011年,这3年多的时间里,李伯清还是全国各地到处走,北京、山东、贵州都去过了,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修行修行,行也很重要”。每次走了一圈之后,李伯清就回到庙里休整一段时间。这些年,李伯清一直在反思自己前十多年的浮躁心境,“很容易就大喜、大悲、激动、暴躁,出家之后,我越来越冷静。最大的一点就是知道我的能力大小了,明白我能怎么做了”。

  这次出演《大人物》,而且在各地宣传该片,总有人在问李伯清是不是复出了,他笑言:“这个说法有点玄,复出就是离开,但我从没离开过你们,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生活,相当于老板读点MBA,我只是去了另一个智慧的学校在进修。”

  谈散打:创作要与时俱进

  外界有种说法,散打评书在李伯清手中发扬光大,但现在这一艺术品种已经落伍了。李伯清对此表示绝对不同意:“我64岁的一个老头了,但你不要相信哥,哥只是个传说。这次演《大人物》,我表现一般,主要是吴孟达太给力了,所以其他神马在他面前都是浮云……散打评书创作只要与时俱进,一样可以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嘛。”

  李伯清说,自己只要是在宾馆里面,新闻频道一直都是开着的;能坐火车,他就尽量不坐飞机:“来重庆,学生要派车,我一律不要,都打车,就是要听司机摆龙门阵。这些都是在积累我的创作资本。”

  谈老友:很怀念“梅老坎”

  李伯清出家,刘德一和“梅老坎”(庞祖云)辞世了,曾经辉煌一时的巴蜀笑星多少有点后继无人的感觉,说起刘德一和庞祖云,李伯清坦言很怀念这些逝去的友人:“感觉他们辛苦折腾了一辈子,但由于对待自己的身体不那么好,本来还可以多折腾几年,这样就走了。刘德一去世的时候,我是除了他家人外第一个赶到现场的,推他,没推醒,当时瞬间的感觉就是,在繁华的区域送你豪宅又有什么用。如果放在以前,可能我会消极了,觉得该好好享受人生了,好好享受每一天了;但现在我觉得,更应该珍惜每一天!先不说要做好宏伟的事情,但起码应该对本人和身边的人,应该把小事情做好。”

  谈徒弟:还想物色传人

  散打评书由李伯清首创并发扬光大,但李伯清的***中能接他衣钵的,似乎还没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人选。说到这点,李伯清也颇为着急:“我的***里,凌淋是比较优秀的。但是公正地说,他要达到上一辈的层面还有点难度。另外,周二毛和叮当也不错。”

  就在前不久,李伯清还联合成都的一家报纸、一家电视台成立了李伯清工作室,“就是想一边搞创作,一边收学生”。他也不忘对记者说:“我也希望我的这个想法能通过你们报纸传递出去,让更多的有这个兴趣的人都能有机会。”采访快结束的时候,李伯清露出了一点焦虑之情:“我还有点遗憾,就是我的学生都还没有超越我。当年收廖健的时候我说是关门***了,但这之后还收了一二十个,就是关不了门。人家说拜一个好老师不容易,但我说,要找一个好学生,太难了!”

  延伸阅读

  巴渝笑星今何在?

  沈伐:凭借“王保长”这个角色成名,至今仍然活跃在舞台上。年初,反映四川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题材的30集电视连续剧《汶川故事》关机,沈伐担任了该片主演,导演毛卫宁更是自豪宣称:“《汶川故事》就是四川版《建国大业》,因为四川一流演员都参与了演出。”沈伐接下来又开始了喜剧电影《笑过2012》的拍摄工作,该片题材直接取自美国大片《2012》,是一部讲述生死的影片。

  凌淋:大家更喜欢叫他在电视剧《街坊邻居》中的角色名字——“刘卫东”。凌淋主演的本土制作电影《小题大做》去年公映,票房成绩不错;去年也是凌淋的丰收年,不但其谐剧《台上台下》在全国第十五届群星比赛中斩获群星奖和最佳表演奖,还获得了“中国曲艺界奥斯卡”的牡丹奖提名。本人目前更多是在做主持人、接拍广告等。

  吴文:去年,吴文自编、自导、主演的诙谐小品《差点点》荣获华语戏剧文化最高奖“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最佳表演、最佳剧目、优秀剧本三项提名。月初,《差点点》摘得了全国戏剧文化奖表演金奖。很可能吴文找准了这条路,将会冲出巴蜀走向全国。本组稿件 记者 张世韬 摄影:唐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