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强震报道有特点 重点突出救灾不播尸体画面

2011/3/22 16:05:18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没有尸横遍野的画面,没有感人的救助事迹,没有大量受灾者在呼吁同情,有的是官方对事态发展的通报、专家对情况的分析以及外界对政府救援工作的监督。但苗棣同时强调,我国和日本有着不同的国情、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不同的媒介文化,因此,照搬日本的报道方式也是不科学的。

  没有尸横遍野的画面,没有感人的救助事迹,没有大量受灾者在呼吁同情,有的是官方对事态发展的通报、专家对情况的分析以及外界对政府救援工作的监督。

  在日本“3·11”大地震发生的这些天里,日本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的最大特色是平静、客观,这成了它们统一呈现的风格。

  日媒报道·禁忌

  尊重生命不播放尸体画面

  灾难的现场必然有惨烈的受灾场面,比如倒塌的房子、冲毁的村庄、成片的尸体。

  但此次在日本媒体的报道中,几乎看不到遇难者的惨状。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NHK几乎没有播出一个惨烈的镜头,没有出现一具灾害中的尸体。

  记者得知,如非要出现遇难者的画面,播放时需要经过电视台决策层讨论。这种无视惨烈场面的报道方式,在日本称之为“尊重生命”。

  重视尊严 不打扰活着的人

  除了不播放受难者场面外,日本媒体也不会去贸然打扰灾民。

  此次NHK在地震报道中,只出现了屈指可数的几次受灾者画面。这些栖身在避难所的受灾者,对着镜头也很平静,只是表示:我们还需要水,需要食物,需要快些得到周围的信息。

  同时,记者每采访一个受灾者,都会反复说“打扰了、对不起”等表示抱歉的话语,将尊重对方放在首位。

  在报道救援工作时,媒体也不采访任何救援队员,更不会采访等待救援的人或已经获救的人。完全看不到一例争分夺秒的“好人好事”救援故事,媒体只是用镜头安静地记录下整个救援的过程,不加以任何评论。

  日媒报道·特点

  安抚民心宣讲救灾措施

  那么在这场巨大的灾难面前,日本媒体都在报道什么呢?他们重在报道即时地震消息和救援情况、专家解读。

  NHK每天都在不断报道还有多少人需要救援,死亡人数又增加了多少,官方和专家对最新情况的通报和分析,重点播出政府的各项救灾措施,以安抚民心。

  及时批评希望政府重视

  除了正面报道政府的救灾行动外,此次日本媒体也不乏批评报道。

  据国外媒体报道,日本大地震发生5天后,核电站泄漏事故不断升级,救援行动也迟迟没有进展,因此,日本媒体开始谴责政府的一些做法,希望引起政府的重视。

  3月15日的《每日新闻》表示,因为政府没有及时通报有关“计划停电”的消息,从而引发了严重的交通问题,令国民陷入混乱之中。而《读卖新闻》称,因相信政府关于“核电站安全”的说法而没有避难的居民如今感到茫然失措。

  原因探寻

  吸取教训 “阪神报道”曾受谴责

  此次大灾之后,日本媒体的报道方式,是从1995年阪神地震报道的失败中总结出的经验。

  阪神地震发生后,日本媒体纷纷动用直升机报道灾害场面,低空飞行的直升机的噪音,遮蔽了瓦砾下不少呻吟和呼救的声音,对初期救助工作造成了困扰,遭到了日本民众的强烈谴责。

  为拍摄黎明前避难场所内的情形,刺眼的摄影灯无视灾民的疲惫,无所顾忌地打在他们的脸上。诸如此类的报道方式使国民发出了质疑。

  因此,日本媒体此次的集体转变,正是吸取了多年前的失败教训。

  专家点评

  国情不同 报道方式有所区别

  “日本地震的这种报道方式,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苗棣对记者表示,比如重视尊严、安抚民心,甚至是批评报道,都是国内报道灾难时可以借鉴的方式。

  但苗棣同时强调,我国和日本有着不同的国情、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不同的媒介文化,因此,照搬日本的报道方式也是不科学的。

  苗棣表示,我国的灾难报道,尤其是对感人的救援事件的报道,会让国民迅速形成想去无条件救援、捐款的行动,“这也是媒体的正确引导”。

  因此,平静客观的报道方式和温情感性的报道方式难说孰优孰劣,“只要是能起到安抚民心、凝聚民族团结力的报道都是好的。”苗棣强调,这也正是传媒的强大引导力。

  文/记者方芳实习记者张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