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版《奋斗》伤筋动骨 惹怒原作者石康

2011/3/24 18:05:17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电视剧《奋斗》2006年曾在全国刮起荧幕飓风,该剧一手捧红了佟大为、***、文章、马伊俐等一批明星,也引发了当时社会关于“为何奋斗”的热议。尤其是电视剧版中米莱这个当家角色在电影版中被弱化到几乎消失的状况引发了原作者石康的不满。

电影版《奋斗》

电影版《奋斗》

  电视剧《奋斗》2006年曾在全国刮起荧幕飓风,该剧一手捧红了佟大为、***、文章、马伊俐等一批明星,也引发了当时社会关于“为何奋斗”的热议。2011年4月2日,电影版《奋斗》将上映,与电视剧版相比,不仅在故事情节上,甚至在人物设置上都有天壤之别。尤其是电视剧版中米莱这个当家角色在电影版中被弱化到几乎消失的状况引发了原作者石康的不满。

  草根陆涛依靠自我奋斗

  据导演马伟豪透露,这次电影版的《奋斗》剧本和电视剧版的相比,更注重人物的“自我奋斗”。之前,电视剧版最为人所诟病的一点就是主角陆涛所谓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其生父徐志森的强力帮助下,而陆涛也似乎在有意无意讨徐的喜欢,虽然从头到剧终都未称呼他一声“爸”。此次,电影版的《奋斗》中,陆涛则一改电视剧中给人的“富二代”印象,完全只依赖自身的不懈奋斗,整个角色更加草根,也更为真实。导演马伟豪表示:“李晨很适合陆涛这个角色,比起佟大为,他更能表现出角色真诚的一面。”

  据悉,李晨一开始并不想参演电影《奋斗》,因为他不认为靠徐志森的陆涛能代表《奋斗》精神,但是在和导演接触后,李晨很欣赏这位香港的“神奇造梦者”,于是提出一个要求,必须在建组前入驻“编剧组”,一起参与剧本的修改,马导同意了这个要求。李晨说:“马导和其他导演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很会采纳他人的意见,不论是演员或是剪辑师,马导总是显得那么随和、谦虚,完全没有架子。这次我提出了对陆涛这个人物的很多修改意见,和导演编剧一起探讨,很有意思,也帮助我非常深入地走进了这个角色的内心。”所以,电影版的“陆涛”完全不同于佟大为版的“富二代”,而更加贴近“80后”真实的生存状态。

  米莱戏份被弱化,还是《奋斗》吗?

  电视剧版《奋斗》播出后,米莱这个角色就被广大影迷们所追捧,让王珞丹一跃成为最炙手可热的人气明星。这个深爱陆涛的女子,对爱情一往直前,无私无悔的勇气,都让人心疼怜惜。而电影版的《奋斗》此次最大的改变恐怕就是在这个角色情节线的处理上。据出品方消息,为了使影片节奏更加紧凑,让陆涛、夏琳、米莱跳脱出“三角恋”这样的庸俗肥皂剧情节,马伟豪导演最后大胆决定弱化“米莱”这条线索,开篇直接描写陆夏二人确定关系后的甜蜜生活,同样,向南和杨晓芸也在一开始已成功闪婚。这样的改编对广大喜欢米莱的米粉来说,无疑是一个惊天霹雳。少了米莱,《奋斗》还是不是原来的《奋斗》呢?

  提出同样质疑的还有《奋斗》的原著作者——石康。电影出品方在开拍之前,曾耗资天价从石康手中买来《奋斗》改编权,作者本人也承诺会对电影剧本提出修改意见。但是,在读完电影剧本后,石康不但没有给出自己的修改意见,甚至还拒绝参加任何形式的电影宣传活动。据出品方之一的景田天文华负责人透露:“因为石康无法接受米莱这条主情节线被弱化,他和马伟豪导演对《奋斗》的理念不能统一,才导致现在石康不承认这是自己的作品,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米莱。”其实,米莱还是会出现在电影版的《奋斗》中,也会与陆涛和夏琳有对手戏,只是不像在电视剧中占有这么大的比重,米粉们还是可以被这个人物所打动。

  作者动怒另有隐情

  据不愿透露姓名的出品方有关人士爆料,米莱的戏份被弱化只是引起石康和剧组矛盾的导火线,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相关利益谈不拢。据悉,石康一直想把《奋斗》打造成自己的产业王国,石康想从每一个和《奋斗》有关的项目中获得分成。这次电影版的《奋斗》,出品方之前已经付高价从石康手中买来改编权,石康也答应参与剧本的修改和影片上映之后的宣传活动。但是就在影片开拍之前不久,这位“奋斗之父”又提出要从影片所有的广告赞助费中抽取半数以上的提成,这样的要求可谓狮子大开口,作为实际开发此项目的片方当然不会同意,所以,这样直接导致了石康和片方的关系闹僵。

  新报记者|吴轶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