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潮华语类型片论剑第三场开讲
张之亮黄建新从92年开始合作,已有十年情分
著名导演张之亮 黄建新做客新浪潮
张之亮回答现场观众提问
女物娱乐讯 继麦兆辉庄文强做客新浪潮,围绕《关云长》畅谈古装英雄片的创作理念与发展方向之后,由女物娱乐举办的“新浪潮华语类型片论剑2011”第三场“梦幻/特效 当想象力遇见技术”也在香港影视博览展上开讲。著名导演张之亮、黄建新和嘉宾主持文隽一起,就新片《肩上蝶》的拍摄制作过程、特效技术的运用等话题,与媒体、影迷进行了现场交流。
作为华语电影界首部奇幻概念的真人动画电影,《肩上蝶》投资8000万,其中6000万用于制作《肩上蝶》的特效,这在华语影片中实属少见,而爱情与奇幻的结合模式,也成为华语类型片中的一种创新。在本次论坛上,《肩上蝶》导演张之亮、监制黄建新不仅首度披露《肩上蝶》的创作幕后故事,也从市场、制作等方面畅谈华语电影特效成长史和华语爱情片的未来发展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梦幻/特效 当想象力遇见技术”是女物娱乐主办的新浪潮华语类型片论剑第三场活动,也是最后一场收官篇。在本届香港影视展上,新浪潮连续三场论剑均邀请业界知名创作人畅谈华语片走势,吸引了大批影迷观众及媒体的关注,在每场的互动提问环节中,嘉宾与台下媒体、影迷交流频频,亮点不断。另据介绍,这已经是“新浪潮”第二次亮相香港影视展,2010年香港国际电影节及影视展期间,“新浪潮”就首次特别推出“华语类型片论剑”主题论坛,2011年又再度携手香港影视博览,继续“华语类型片论剑”之路,延续“新浪潮”系列紧扣时代脉搏,探索华语片特色的品牌影响力。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阅读:新浪潮华语类型片论剑之《肩上蝶》现场实录
壹 特效成长史:当想象力遭遇技术
2002年,曾拍摄《流星语》、《慌心假期》等作品的著名文艺片导演张之亮,在一个电视剧中,看到一个女孩化作蝴蝶守护男友的爱情故事,这个以拍摄文艺片闻名的导演深受感动,决定将其拍成一部电影。
这个心愿在张之亮心中存放了许多年。2006年,在完成古装动作大片《墨攻》之后,张之亮从公众视线中消失了。当他重新走上舞台,当年的那个爱情故事,已经化作一部真人动画大片《肩上蝶》。据介绍,这部影片除了陈坤、桂纶镁、梁咏琪、江一燕一众帅哥美女加盟,更吸引人关注的,则是影片的特效制作,6000万的大成本打造出的奇幻效果,能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华语电影特效技术领域一直相对缺失,这部新片又是否会成为一大亮点?
解密《肩上蝶》:特效投入6000万
在好莱坞大片占据全球电影市场主流的环境下,《肩上蝶》作为华语电影界首部奇幻概念的真人动画电影,运用三维电脑动画和CG特效,结合了东方唯美意境和西方现代特效的视觉表现。张之亮导演和黄建新监制透露,影片之所以从筹划到制作完成,历时多年,花费诸多心血,甚至从最初动画片尝试起步,主要精力和资金就是放在了特效效果的制作上,就是为了打破华语影片的特效短板。
张之亮:起初是想做动画片,因为中国做动画很少,我就跟日本一家公司做了很多年的研究,做了预告片,把整个故事都画了一遍,配了音乐和对白,也把长度都尝试了一遍,完全按照动画片来做。但三年前的时候,还是觉得不能只做动画片,因为这种爱情故事在中国实在太少了。所以就想做电影,人是如何变成蝴蝶,去陪伴爱人,他们所处的那个世界是不存在的。后来我用了4个月拍摄,一年零2个月做后期,将所有的动画电脑特技加进去,用了超过一年半时间最终完成。
黄建新:当时这个影片做预算,全部用CG来做,我们估计了一个,3000万出头,随着物价涨就不够了,后来他说找到一个朋友来投。我参与电影市场较多,这个判断是很难做出来的。我就很感动那个老板的支持。他不仅仅是支持了一部电影,他是对中国电影人心里还有的激情给予了重大支持,我们观众常说现在电影没有心理活动没有真实情感,其实这种电影真正拍得好是可以有票房的。刚才我坐在那儿,旁边就有人说很好看,可见是吸引人的。
应该多给华语电影一些鼓励和时间——
中国影片历来不缺乏想象力,但特效制作却一直不尽人意,尽管特效在电影中的真正运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早期抠图技术与图像合成技术的应用,让许多不可思议的画面呈现在观众眼前。但中国直到上世纪50年代,电影制片厂才出现特效部门。与震撼世界的《独立日》、《2012》、《阿凡达》、《盗梦空间》,及至最新上映的《洛杉矶之战》等好莱坞大片相比,中国无论是上世纪的《宝莲灯》,《极地营救》,还是前些年的魔幻大片《无极》等,特效方面都是褒贬不一。
谈及这一点,张之亮和文隽坦言,华语电影特效制作因为起步晚、资金等种种因素影响,确实和好莱坞有一点差距,但这是华语电影发展壮大的一个必经之路,如同所有新生事物一样,需要更多的时间和鼓励。
张之亮:电影有很多技术,你走进这个技术的时候总是有一些不明朗的,经验也不足够,探讨的过程总会出现,就好比从黑白电影走到彩色,我们很多技术都没达到,现在又从高清到3D,我们不断朝着潮流的方向走,这都是一个经过的过程,我相信再给一些时间,多拍一些都会好了。我们看到很多好莱坞的大片,特技,到我们国家来的时候都是他们最好的时候,所以我们该给大家一些鼓励和时间。
文隽:做不好是缺时间缺钱还是人的问题,肯定什么都缺。
贰 爱情变革录:元素不同 效应各异
任何以市场为目的的影片,都需要自觉不自觉地迎合市场的需求,而这也正是电影工业得以迅猛发展的动力之一。就像华语爱情片从最初只是单纯地讲述男欢女爱、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到现在越来越多地融合一些其它元素,影片呈现的层次更丰富,视角更开阔,这也让影片增加许多附加效应。
比如经典片《甜蜜蜜》中爱情与时代大潮的结合,使得爱情电影从此打破了不接地气空中楼阁式的虚幻;《杜拉拉升职记》与时尚的结合,引领起一阵时尚潮流;《将爱情进行到底》将时下的怀旧风推向g.c。而《肩上蝶》与奇幻的结合,与特效的结合,甚至与环保宣传的结合,也让这部影片将要带来的效应越加丰富。
当然,随着电影中有形的、无形的各类元素的日渐丰富,爱情电影的类型分支也越来越多样化。但无论是环保还是特效,元素虽然增多,都是附属在爱情之上,最打动人心的还是人类的情感。
文隽:张导不满足于拍一个只是很动人的爱情故事,最近天灾人祸,让我们反思现在的大自然环境。这部影片中陈坤是植物学家,研究环境的,这些方面你的想法是要灌输这主题吗?
张之亮:这不光是日本,香港、大陆也好,全世界都是,中间提到,牛有病就把牛都杀了,猪有病就杀猪,这都是发生我们身边的,为什么只有人能在世界上生存呢,这是引起观众思考的。观众希望从中看到怎样得到真爱,但也会让观众知道如何去爱地球。
黄建新:特技电影在我的感受里有两种,一种是特技作为角色,一种是作为技术,《魔戒》中是特技作为角色,《肩上蝶》也有这个特点,特技作为角色,江一燕化成蝴蝶,陪着陈坤3年,角色就有心理有情感有诸多东西附着在上面,因此张导说你去看的时候忽略特技,要看到其情感关系。
叁 两地交流记:殊途同归的大趋势
如今,香港和内地电影人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前一场论坛中,于冬也提到与香港导演的合作历程渊源已久,而张之亮与黄建新同样有着十来年的情分,两人的合作,从1992年起就已经开始。这一部《肩上蝶》,张之亮做导演,黄建新是监制,从摄制人员到演员,也几乎都是两地携手完成。
细观张之亮和黄建新的导演理念、发展道路,二者极其相似,张之亮此前以非主流的文艺片著称,后转型拍摄动作片《墨攻》、爱情片《肩上蝶》,回归主流商业语境之余,也取得了票房的成功;黄建新此前也是以文艺片为主,后转型拍摄了《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大片。此次二人再次携手,黄建新首次透露幕后细节,颇有英雄相惜之感。
在面对世界电影市场迅速交融的时代潮流,香港、内地影人的深度合作也成为双方共识。从当初的演员你来我往,最终汇聚成华语大片星光璀璨之势,到合作范围的扩展、创作理念的交流融合、融资平台的组接拓宽,华语电影被注入迅猛发展的新活力,影片类型更为丰富,投资规模更为庞大,在世界电影工业中的竞争力也日渐增强。
黄建新:最早是在1992年我做导演拍了一部《站直了别趴下》。有一天我接了个电话,是他打来的,当时他的国语我基本听不懂,他自我介绍,我说我看过他的片子《笼民》,所以我们俩就约了在西安电影制片厂碰面,后来就合作《背靠背脸贴脸》,他做监制。当时的电影市场环境是,首先是港片通过录像带进去内地影厅,所以内地市场出现下滑,当时他找我拍那部电影我很感动,就去了,后来我们变成很好的朋友,经常打电话聊天。
黄建新:2004年的时候针对《墨攻》我俩第一次谈,年初他把日本的漫画都拿给我,我也很有兴趣,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