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祖星:没有内地市场香港电影就完蛋(图)

2011/4/20 6:33:41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第30届香港金像奖颁奖礼期间,香港街头随处可见新版《倩女幽魂》的巨幅海报,在“顾问”一栏里面,写着洪祖星的名字。若非香港电影圈内人,恐怕不会对这个名字产生任何感觉……  洪祖星,香港资深电影人,现任香港电影制片家协会主席、香港影业协会理事长。

曾任四届香港金像奖主席的洪祖星

曾任四届香港金像奖主席的洪祖星

  第30届香港金像奖颁奖礼期间,香港街头随处可见新版《倩女幽魂》的巨幅海报,在“顾问”一栏里面,写着洪祖星的名字。若非香港电影圈内人,恐怕不会对这个名字产生任何感觉……

  洪祖星,香港资深电影人,现任香港电影制片家协会主席、香港影业协会理事长。

  早在第5届金像奖开始,洪祖星就为金像奖做着掌舵人的工作,在社会上找资助,发动电影人参与,到1994年第13届金像奖协会成立,洪祖星出任了最早一任主席。在他任期内,香港电影实现了商业性与文艺性的完美结合,金像奖也从此成为香港电影的风向标。

  颁奖礼第二天,洪祖星如约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在香港铜锣湾附近的一家中餐厅,洪祖星一边享受香港特色的下午茶,一边和记者聊天。与他同行的一位好友带了一瓶高档洋酒给他,洪祖星操着浓厚闽南口音拒绝道:“今天我不喝酒,我就想好好喝茶就行了!”

  在金像奖三十而立之年,这位资深大佬有不少感慨的话,当然,他也是最佳的发言人。

  本报记者李芳明 香港报道

  [关于金像奖]

  最佳影片不能长期是《打擂台》这样的小片

  潇湘晨报:本届金像奖最佳影片给了《打擂台》,多少有些爆冷,你是怎么看的?

  洪祖星:这个片子很不错,小成本制作,有这样的成绩。不过,我个人看来,这样的结果偶然一次没关系,但金像奖不能长期用一些小成本又没票房的影片去做“最佳影片”,这会影响它的走势。金像奖最早走的是这个方向,做4年一直都不行,我就是把以前的方向转过来,一定要大制作,高票房的影片去拿“最佳影片”。

  潇湘晨报:为什么会这么考虑?

  洪祖星:一般一个影展要搞得好,一定要大导演,大明星来参与。如果没大牌明星参与,这个影展能办下去么?金像奖的目的是把本地文化向外推广,人家看你的片好,才能吸引到来买片。一些小制作,票房不好就没人买,显得“最佳影片”对本地电影发展不好。

  潇湘晨报:但是往往一些小制作的电影就是香港本土文化东西。

  洪祖星:你看美国奥斯卡,在20多年前,一般都是艺术片得奖,但是这些影片在香港属于票房毒药,没人重视,到后来,他们改了方向,一些大制作、高票房的影片拿奖,比如《指环王》。他们用电影向全世界推广本地文化,就不能把很“小”的片子来实现这种功效。

  没有内地市场,香港电影就完蛋了

  潇湘晨报:您当年做主席时,这样的转变难道没有争议?

  洪祖星:我跟你说,我做主席时最成功的就是把金像奖没人要时接受过来,我们影协搞了8年,把名气搞大了,那些大牌明星都来参与,电视台都转播。假如当年方向走得不对,走得不好,就没有现在的金像奖,就没有30年了,用大制作、高票房的影片支撑才是金像奖未来要走的方向。

  潇湘晨报:有观点认为金像奖是香港的,但本土电影很少大投资。

  洪祖星:没错,香港80%影片都是合拍片,本地制作少之又少,一年不到20%,其中还有好多没进影院。我的观点是,我不同意“香港电影”说法,现在应该叫“大中华”电影,如果没有内地市场,香港电影就完蛋了,根本不能生存下去,还讲什么香港本土电影,没有钱拍片,哪有本土电影?

  [关于合拍市场]

  靠香港本土拿回成本,根本没可能

  潇湘晨报:那您认为合拍片利和弊在哪里呢?

  洪祖星:这条路一定要走,五六年前,国内电影市场没有大开放,香港电影很少,好多电影人没工作做。现在内地市场开放之后,香港电影跟内地合拍多,好多香港导演和明星都去内地发展了,各个都忙得不得了。

  潇湘晨报:一些香港导演和明星不在本土市场发展,加速了本土电影的萎缩?

  洪祖星:老实讲,现在靠香港本土拿回成本,根本没可能,现在老板拍片一定要想办法有钱赚,所以要把内地市场放在第一位。刘德华现在片酬起码1800万,没有内地市场,谁敢拿钱拍?所以不要再讲“香港电影”了,要讲“大中华”电影。你可以用香港本土文化,带到内地去,融合起来。

  票房要好,看的人多,就叫好电影

  潇湘晨报:合拍片中不乏一些浑水摸鱼的劣质影片,这样对电影市场破坏也不小。

  洪祖星:这个很难讲,拍片就是赌钱,不到最后一分钟不知道好坏。有的电影看起来相当好,观众不去看,不喜欢看,也没办法。导演的头脑是有限的,不一定每部片子想那么多东西出来。我们讲周润发,他刚刚出道时是票房毒药,谁知道现在他那么红,人都是这样,刚巧你碰到一些合适你的片子,就红了嘛!所以影片很难讲一个导演、一个明星是好还是坏,这都要看时机、看投资。

  潇湘晨报:您评判一部好电影的标准是什么?

  洪祖星:你问我什么叫好电影?一部电影到戏院去看,票房要好,看的人多,就叫好电影,你上映时才有几百人看,有那几百人喜欢是没用的。一部片子拍出来是要给人欣赏的,不是你自己在家里自豪就行了,以票房,口碑(衡量)好,就是好电影。

  [记者观察]

  1000多万的票房

  在香港已经是最好

  相比于内地影院建造规模,香港影院一半都比不上,门面小、影厅少是香港影院最大的特色。记者在铜锣湾这样的闹市区看到,影院售票窗口都是当街而建,如果遇上买票人多,排队到街中心是很常见的事,在售票窗口,就有一名工作人员站在电梯口,如果是未成年人,这位工作人员就会要求其出示电影票和身份证。

  在香港看电影,平均要花50港币。据洪祖星介绍,香港影院银幕数差不多300多块,但是每一家影院影厅很少,7、8个厅不多,普遍都是3、4个厅。去年香港电影票房是13亿左右,一年上映的影片300部,其中本土包括合拍片只有70部左右,大部分都是日本、韩国海外片,美国片最多。“现在香港电影很难有大突破,票房有1000多万的影片已经算成绩最好的了,《赵氏孤儿》在内地票房2个多亿,在香港才做到20万,所以你看看香港电影市场环境是什么样的了。我补充一个,去年内地一年拍了500部电影,上映不过200部,这是很危险现象,大家投资拍电影,真正赚钱没几部,慢慢没什么人投资了。明星、导演价钱很高,跟两年前比高了一倍,香港跟内地一样,这相当危险,不是呈良性发展。”

  [金像奖大奖风向]

  自1994年后,金像奖的大奖热门逐渐从小成本文艺片转向大制作、高票房的影片。而近两年立足香港本土的《天水围的日与夜》、《岁月神偷》、《打擂台》各放异彩,又让金像奖略显回舵。

  金像奖获奖最多的影片

  影片 时间 奖项

  十月围城 2010年第29届 8项

  投名状 2008年第27届 8项

  功夫 2005年第24届 6项

  无间道 2003年第22届 7项

  少林足球 2002年第21届 7项

  卧虎藏龙 2001年第20届 8项

  甜蜜蜜 1997年第16届 9项

  女人四十 1996年第15届 6项

  新不了情 1994年第13届 6项

  胭脂扣 1989年第8届 6项

  似水流年 1985年第4届 6项